第42章 孟母教子
- 歷史直播:跟老祖宗們聊聊天
- 夏夜繁星
- 2415字
- 2023-10-26 21:30:00
【亞圣孟子:這種說法倒是挺有意思的,沒想到還能這么理解,受教了!】
【荀子:確實,或許你們理解的才是對的吧,亞圣和我所說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強調其中的一面,有失偏頗,看來我等還有進步的空間,需要繼續學習研究了。】
【兩位千萬不要如此,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思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使命,我們能夠做到如今的這個高度,也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們就是我們的巨人!】
【亞圣孟子:軻,慚愧!】
【荀子:慚愧!】
【兩位莫要謙虛了,這都是你們應得的,那么咱們言歸正傳,繼續講述孟子!
接下來咱們要講幾個關于孟子的小故事,第一個就是剛才提到的‘孟母三遷’!
話說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世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
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
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開個小玩笑哈,后人對于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是很敬佩的,但也有些人拿這件事講樂子!
因為后世的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所以只要是學校周圍的房子一直深受家長朋友的追捧,這些房子也就被稱為‘學區房’,學區房的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家長追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購買學區房成投資接力跑家長買學區房純粹是為了讓孩子獲得進入重點學校的資格,房子大小無所謂,環境差點也能接受。一旦孩子畢業之后,他們就會把房子賣掉。買學區房的客戶大多都是這種想法。
某地產經紀公司組團經理說:“他可以穩定居住六年,而且學區房它是不會往下掉價的,六年以后再賣的時候還能保值,還能升值。”買學區房就成了一種接力跑。學區房代表著進入重點小學的資格所以就成了接力棒,完成使命后再賣給下一位家長。不過,再賣掉學區房對有些家長來說那還是幾年以后的事情,他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得買到學區房。
而之所以‘學區房’會受到家長朋友的追捧,主要的原因就是孟母三遷,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學校周邊文化氣息比較濃重,人文環境比較好,家長希望讓孩子在好的環境中受到熏陶,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以‘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被稱為‘最早的學區房炒作’!
當然了,這都是玩笑話,因為學校周圍的人文環境確實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的,跟人家孟母三遷沒什么關系,充其量只是一個歷史經驗而已。
第二個故事依舊是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那就是‘斷織喻學’!
孟子最初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氣,拿起刀來,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么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于修身養德,今后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恒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半途而廢,后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
這件事對于孟子的影響應該是比較大的,也是他能夠認真學習的原因,所以說,孟母的教育在孟子的成長中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亞圣孟子:是啊!多虧了母親的教導,不然的話我定然做不到如今這樣,無論是所學知識還是思考出來的道理,都不可能到今天這樣的高度!】
【孟母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而且孟母教子的故事源遠流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人!
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于封建社會后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于篇首。山東監察御使鐘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謚,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
【孟母:老身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罷了,那里當得起如此贊譽!】
【亞圣孟子:孩兒見過母親!】
【孟母:好!好!好啊!我兒出息了啊!老身聽了這么久,你做的很好!現在老身縱然是死了也能瞑目了!也有顏面去見你的父親和孟氏的列祖列宗了!】
【亞圣孟子:母親莫要如此,孩兒還要在母親膝下盡孝呢!】
【孟母:哈哈!好好好!】
【孟母您老人家真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后人對您也是贊譽頗多!
比如:漢·劉向《孟母頌》:“孟子之母,教化別分。處子擇義,使從大倫。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為當世冠。”
明·鄒賢《謁亞圣廟》詩:“新廟巖巖碧漢邊,一龕香火散輕煙。七篇仁義扶名教,萬古斯文得正傳。心在辟邪兼翼正,氣惟善養更知言。摳衣此日趨庭拜,重嘆三遷母氏賢。”
等等......
而且后人也并沒有忘記孟母的偉大!近年來,不少傳統文化專家與社會各界人士在持續推進將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二(即孟子誕辰日)定為中華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