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世修降表衍圣公!
- 歷史直播:跟老祖宗們聊聊天
- 夏夜繁星
- 2250字
- 2023-10-12 21:30:00
【好了,咱們這次有關于蘇東坡和他的怨種弟弟的故事到此結束,咱們進入今天要講的重點!那就是有關于諸子百家的儒家!
儒家注重“人道大倫”,希望推衍“愛與敬”。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國并影響及流傳至其他東亞文化圈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而“儒學”、“儒家”、“儒教”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要區分開來。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綿不斷,為歷代儒客推崇,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于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主張對待長輩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言而有信,為官者清廉愛民,做人自知之明,盡分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上司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對待父母親屬孝敬,“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有抱負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當然了,這是包括秦朝以及之前的儒家,后期的儒家經過不斷的發展,尤其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學成為了維護統治者統治的思想!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征與內涵、“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學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可能等內容。
漢朝以后,儒學地位下降,在魏晉南北朝時玄學盛行。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直到五四運動才取消了儒學的統治地位。
可以說在宋朝之前的儒家,還算是比較優秀的,先秦時期的儒家,諸子百家爭鳴之時,儒家更是人才輩出,蒸蒸日上,但是宋代開始,儒家文人就變了味!把孔孟思想改的牛頭不對馬嘴,還有就是宋代的‘君與士大夫共天下’,讓儒家文人徹底喪失了本心,一心爭權奪利、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接下來說說宋朝之后的儒家都是什么人物!有世修降表衍圣公,水太涼、頭皮癢的錢謙益!還有那些個爭權奪利的士林黨爭!
數千年來最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孔老夫子,他的后代逐漸成為了笑柄,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傳出了“世修降表衍圣公”的笑話!早在宋朝以前,這孔子的后人都有一定的地位,比如在秦朝叫文通君,漢朝叫奉祀君,褒成君,魏晉南北朝時期叫奉圣亭侯,在唐朝叫褒圣侯,文宣公,直到宋仁宗時期,孔子后人都是文宣公。
宋仁宗時期給孔子后人封為‘衍圣公’,從此之后就定為了‘衍圣公’這個名號。
可是我們發現,這孔子的后人,尤其是到了衍圣公時期,這骨頭都不怎么硬,是逢難變節,投靠敵人,真真是世修降表,事情是真的嗎?是真的。要說起這事,首先要從靖康之變開始。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康王趙構率領文武群臣南遷,可是人南遷,這孔廟的香火不能斷啊,怎么辦呢,也好辦,當時的衍圣公孔端友決定,自己隨宋高宗渡江去江南,可是自己沒有兒子,于是他讓大侄子孔玠跟自己南遷,讓自己的二侄子孔璠留在老家,可是這時候時局動蕩,大金的大軍已經攻占了山東,并且建立了偽齊,讓劉豫做偽齊的皇帝。
他做了皇帝之后,封孔端友的二侄子做了衍圣公,但凡是個胸懷天下的大丈夫,真豪杰,會接受劉豫的封賞?可大侄子接受了,二侄子孔璠(fan)就成為了北方的衍圣公,這樣,大江南北有兩個衍圣公的局面就出現了。
幾十年后,南宗的衍圣公已經變成了大侄子孔玠的孫子孔文遠,北宗的衍圣公是二侄子孔璠的孫子孔元措,這時候,大金朝入駐汴梁,北宗孔元措跟大金朝入駐汴州,可他走了,曲阜沒人管了,這時候就又有主意了,讓同輩人孔元用當曲阜的衍圣公,這下好了,一下子冒出三個衍圣公,后來蒙古人占領山東,孔元用依然是衍圣公,這下好了,無論是大金,還是大宋,亦或者是大蒙古,是人手一個衍圣公,誰也不得罪,而反觀岳飛,韓世忠,還在辛辛苦苦的大戰金兵。這樣一對比,高下立判。
不僅如此,在清朝初年,剃發令橫行,有些地區甚至因為剃發令而屠城,這個時候,我們尊敬的第64代衍圣公孔衍植給皇帝獻上了“上剃頭奏稿”,更是為剃發令舉行了曠世隆重的儀式。
在清末,75代衍圣公孔令貽是八面玲瓏,一邊巴結慈禧和光緒,一邊巴結德國人和英國人,在民國時期,孔令貽是先巴結袁世凱,后巴結張勛,再巴結徐世昌和北洋政府,這樣的人,作為孔子后人,把孔子他老人家的臉都丟的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