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蘇軾(三)
- 歷史直播:跟老祖宗們聊聊天
- 夏夜繁星
- 2069字
- 2023-10-09 21:30:00
【蘇軾:我這么牛的嗎?我怎么不知道?】
【蘇轍:哥哥牛批!哥哥賽高!】
【王安石:臭屁吧就!哼!】
【宋神宗趙頊:王愛卿,淡定!唐宋八大家不是也有你嘛,沒事!】
【王安石:是,陛下!】
【蘇軾這個人很有意思,因為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是蘇軾認為王安石變法太過激進,不利于當時的社會發展,于是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結果遭到了貶斥,結果神宗駕崩之后,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
蘇軾又上書,他對舊黨執政后,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于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
哎~就是玩!】
【王安石:???】
【宋神宗趙頊:???】
【蘇軾:???】
【蘇軾本人還是個美食家,不僅會吃、愛吃,還會發明吃的,甚至喪心病狂的給吃的寫詩!光是寫吃的詩詞就有好幾十首!其中最有名的是《豬肉頌》和《惠州一絕》。
《豬肉頌》全文為: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惠州一絕》全文: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對于蘇軾來說,人間至味是清歡!就這么會吃,就這么愛吃,相傳東坡肉就是他發明的。】
【宋神宗趙頊:不是,朕讓你去做官,你跑去吃美食了?你對得起朕給你發的俸祿不?】
【蘇軾:那啥,這個...我...】
【宋神宗別說這個,蘇軾還真對得起!蘇軾從政為官40年,不僅提出了一系列為官理念,而且做出了為后人稱頌的為官業績,尤其是他在杭州、徐州、定州、登州為官和在黃州、惠州、澹州遭貶期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千秋功業。
第一,抗洪搶險,保護彭城。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七月十七日,黃河上游曹村決口,蘇軾一邊帶領徐州軍民筑堤防洪,加高、加厚城墻和防洪堤;一邊和眾人研究泄洪的辦法,決定從上游挖開一個缺口,讓洪水流人黃河故道,達到分洪的目的。
經過四十五天的頑強拼搏,終于把洪水擋在了徐州城外。
第二,疏浚西湖,美化城市。
在蘇軾任職的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坡處處有西湖?!笔聦嵉拇_如此,蘇軾任職的不少地方現在都保留著西湖的說法。例如,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穎州西湖,等等,而最有名的還是杭州西湖,至今杭州人民說起蘇軾疏浚西湖的事來,還是那樣津津樂道。
第三,開辦醫院,治病救人。
據史料記載,在宋代沒有一家公立醫院,社會上只有私人醫生行醫。蘇軾第二次到杭州擔任地方長官后,發現當地一百姓看病困難,便自己拿出了五十兩黃金,還籌集了一些資金,創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所公立醫院,取名為安樂坊,為杭州人民防病治病,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至今被人們傳為佳話。
據蘇軾的弟弟蘇轍撰寫的《東坡先生墓志銘》記載:“公又多作館粥藥劑,遣吏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公日:‘杭,水陸之會,因疫病死比他處長多。’乃哀羨緝得地千,復發私豪得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蓄錢糧以待之。至于今不廢。”
第四,整治軍隊,鞏固邊防。
蘇軾在地方做官十分重視軍隊建設,鞏固邊防海防.元佑八年(1093)十月二十三日蘇軾到達定州后,不僅擔任地方行政長官,而且還兼任了統管軍隊的職務。當時,定州屬于宋代的邊境地區,他一到那里就發現了軍隊建設上的很多問題:禁軍營房損壞比較嚴重,大部分不能遮風擋雨,不少軍士的家屬子女忍饑受凍;有的軍士飲酒賭博和偷竊行為時有發生,有的長官巧取掠斂放高利貸。
他一邊向朝廷報告,請求撥款,派人整修營房;一邊逮捕法辦貪官將領,很快就剎住了軍隊中的歪風邪氣,使定州的防務有了很大的改善。除此之外,他還整頓弓箭社,要求弓箭社除了休息起居,不可放下弓箭刀馬,以免武藝生疏,一旦邊境有事,即可驅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蘇軾在登州上任只有五天時間,仍然關心海防建設,向朝廷提出了加強海防軍隊建設的建議,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見,使登州海防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第五,著書立說,啟迪后人。
蘇軾為官40年,無論是在朝廷任職,還是在地方為官,甚至被貶流放,他始終筆耕不斷,著書立說,取得了顯著的業績。據統計,他一生寫下了兩百多萬字的著述,涉及政治、軍事、歷史、文化、教育、藝術、宗教、人生、民俗等方面,后人編輯出版了《蘇軾全集》。
神宗皇帝陛下,不知道東坡居士這些功績夠不夠抵得上你發的那點俸祿?】
【宋神宗趙頊:咳咳!夠了,夠了!蘇愛卿啊,真乃肱骨之臣!那啥,現在你在哪來著?要不回京任職怎么樣?】
【蘇軾:額,謝陛下,臣現在這邊還有一點小事兒尚未完成,等臣完成了第一時間回京述職!】
【宋神宗趙頊:好!就這樣說定了!】
【宋徽宗即位后,蘇軾相繼被調為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蘇軾于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鈞臺鄉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贈蘇軾為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