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明太祖朱元璋(三)
- 歷史直播:跟老祖宗們聊聊天
- 夏夜繁星
- 2508字
- 2023-10-04 21:30:00
好不容易把馬皇后哄好,馬皇后回了后宮,朱元璋回頭看到兩個兒子精彩的表情,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這兩個混小子!一點不幫忙還看自己的笑話!簡直是...不當人子!該打!隨即脫下鞋子就開始打兒子!朱標和朱棣兩人見勢不對,扭頭就跑,這下朱元璋更生氣了!
“你們兩個兔崽子給咱站住!讓咱打一頓消消氣!”
“爹,我和大哥是小兔崽子,那您老人家是啥?”這個時候朱棣還敢皮。
“兔崽子,勞資打死你!”朱元璋暴怒不已。
......
【咱們再來說說朱元璋給官員的俸祿問題,明代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九品之外還有未入流的小吏,這些人組成了帝國龐大的官吏隊伍。朱元璋建國大明后,于洪武四年正月下旨擬定了文武官員的年俸標準:
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從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從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
俸祿低是明代的一大特點,與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祿標準低得離譜。唐代時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職田,一品為六十頃。又有世俸錢,一品為二百萬(二千貫)。宋代的俸祿比唐代則更高,數(shù)據(jù)就不單獨羅列了。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僅有八十七石,與唐宋相比較,簡直連零頭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說:“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石”的概念比較好理解,10斗為1石,折合現(xiàn)在大概等于150多市斤,也有說188斤的。“貫”并非是我們所理解的一貫等于1000文,即一兩銀子。明代的貫是官鈔的一種計算方式,按照《典故紀聞》的記載,官鈔一貫才值銀一二錢,越到后期寶鈔越不值錢,到了明中期時每石米折十五貫。
要想把明代官員的俸祿換算成銀子也不難,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時期折合銀兩數(shù)額也不同,豐年1兩銀可買12石,欠年7、8石不等,以每兩銀折10石算,那么以正一品為例,月俸是87石,年俸則為1044石。折合銀則為104.4兩。
朱元璋給官員們的工資標準完全是站在農民角度的,朱元璋對官員的俸祿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飽就行,堅決抵制奢侈之風。
他給官員們算了一筆賬,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米,那么按照明朝的俸祿是完全足夠養(yǎng)活數(shù)十口人的,即便是小小的縣級官員,也不會因為俸祿低而挨餓。
官員俸祿實在是太低,因此這些官員只好從各種漏洞中撈取好處乃至是搜刮民間,這也是為什么朱元璋屠刀高舉,貪污腐敗問題依舊沒辦法解決的原因。
剛才我也說了,朱元璋完全是站在農民的角度來給官員算俸祿的,但是朱元璋完全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那些人辛辛苦苦的科舉做官,自然不可能甘心跟農民一個待遇,俗話說:千里做官只為財,不為求財誰肯來?
另外就是官員并不只是要養(yǎng)活自己,還有一家老小要養(yǎng)活,再招募些幕僚一類的,平時還要獎勵手下一點,再加上人情往來什么的,手里怎么可能會有錢呢?那沒錢了怎么辦?有權啊!那就貪啊!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皇帝殺人---官員沒錢---貪污---皇帝殺人,所以我建議明太祖可以提高一下官員的待遇問題。
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說不管貪官污吏,反而要加強管理!只要待遇提升了,官員自然就不會去貪污了,要是還敢貪污,那就不是簡單問題了,那是人品問題!
我跟大家說說我們現(xiàn)代有關貪污的處理辦法吧,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肯定不可能適合你們那個時候,只是做一個簡單的參考:
【貪污罪的處罰規(guī)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guī)定處罰:
(一)貪污數(shù)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二)貪污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shù)額特別巨大,并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shù)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有第一項規(guī)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guī)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guī)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法院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zhí)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jiān)禁,不得減刑、假釋。
貪污數(shù)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數(shù)額較大;貪污數(shù)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數(shù)額巨大;貪污數(shù)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shù)額特別巨大。】
【明太祖朱元璋:先生,你們那里標準也太低了吧?而且死刑也少,要讓咱說,那些貪官污吏都該死!殺個干干凈凈!殺出個朗朗乾坤!】
【秦始皇嬴政:雖然我也認為先生那邊刑罰太輕了,但是還是不得不感慨明太祖的殺心之重!要讓我說,應該在先生那邊的刑罰和朱元璋那邊的刑罰取個中,這樣就完美了!】
【漢武帝劉徹:始皇陛下說的有道理,很難不同意!】
【唐太宗李世民:我也覺得始皇陛下說的有道理,而且還有一點,為什么先生那邊沒有連坐?】
【二鳳陛下問得好,這個就要說說我們現(xiàn)代制度的優(yōu)越性了,連坐作為古代刑罰的一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犯罪,但是總有那些個沒皮沒臉的人,這個時候就會牽連無辜之人,導致很多人因此喪失生命!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明成祖朱棣了,當初他靖難之役成功之后,命令大儒方孝孺給她寫一個繼位詔書,承認他繼位的合法性,但是方孝孺不樂意啊!他可是建文帝的死忠,朱棣當時就暴怒道:你就不怕朕誅你九族嗎?方孝孺冷笑:你誅我十族又如何?
朱棣樂了,這可是你說的,于是就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可是抄家官員一頭霧水,九族我知道,這第十族是哪一族?于是去請示朱棣,朱棣想了想,就把門生一族定為第十族!
當然了,這個說法只是清朝的一些人杜撰的,為的就是抹黑明朝皇帝,歷史記載,明成化年間宋端儀撰寫的《立齋閑錄》、《革除錄》等關于建文忠臣的書中,也只是寫道:“夷其族”卻沒有“滅十族”的說法。另外《明史》還記載,方孝孺與其弟方孝友在南京被殺后,方孝孺的妻子鄭氏與四個兒子中的兩子方中憲、方中愈上吊自殺,兩個女兒也跳河自盡,但是這也不是被朱棣“夷族”,而是其妻女、兒子在丈夫被殺后殉節(jié)。
所以很顯然方孝孺被誅十族的說法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