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引子 三

方丈一生修佛,每日教導弟子,舌燦蓮花,妙解佛法,自認為靈臺空靈,內心再無妄想動念,放下了一切執念,不意卻陷入了另一種執念,數十年來的苦修、清修卻可能是大錯特錯,臉上不禁冷汗淋淋,內心幾近崩潰,呆呆地枯坐在地,耳旁卻聽到監寺僧口里連宣佛號:“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這《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乃大乘佛教的經典,修佛之人日常詠頌之經文。方丈自是稔熟于心,在此心里惶恐、迷惘的時候,聽到此熟悉的經文,下意識地跟著默念起來:“......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慧明盤腿坐在方丈與監寺僧不遠處的下首,虔誠地聽著方丈與監寺僧一問一答,眼里光芒忽閃忽暗,心里時而覺得監寺師叔質問的甚是道理,時而又覺得方丈師父答得更加在理,心想:“畢竟是方丈師父,修為更為精深。”心里暗自嘆惜:“監寺師叔的修為還是不如方丈師父,心里仍然執念,做不到徹底放下。”最后聽到監寺僧大聲指出方丈念茲在茲一心修佛,也是一種執念時,與方丈一樣,心里矍然一驚,愕然地張大著口,心頭也一陣迷茫。

這時聽到方丈與監寺僧齊誦《心經》,不由得沖口而出,高聲問道:“師父,我們整天苦修,參詳經文,一心修佛,然而成佛之后又當如何呢?”

方丈正當心頭迷糊之際,順著《心經》,隨口應道:“成佛之后,便可得大自在,五蘊皆空,便可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渡一切苦厄,永脫輪回之苦,究竟涅槃。”

慧明喃喃地跟著念道:“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了。”他自幼跟隨方丈修行,對佛家的經文歷來奉為圭臬,從不敢妄加質疑,也和方丈一樣,每日苦修,希望能早證正果,悟道成佛,所以每日里竭盡全力,摒棄雜念,專心致志地修煉,但自從將銀狐救出生天,又與銀狐重逢之后,每日與銀狐相聚嬉戲,眼里看著銀狐在自己身前身后蹦蹦跳跳的身影,耳里聽著樹叢里小鳥的呢喃,鼻子聞著滿山野花的芬芳,心里實在是說不出的歡喜,這時嘴里念著《心經》,心里琢磨其意,心里大惑,脫口問道:“師父,成佛之后,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意識界,也就是眼中看不到東西,耳朵什么也聽不到,鼻子也聞不出香臭,舌頭嘗不出香甜,甚至連頭腦也沒有思維,沒有思考能力,分不出好壞,這樣一片混沌的樣子,雖無有恐怖,卻也無有歡喜,雖然能不生不滅,但這樣活著又有什么意義?豈非無趣得很?永遠也活不了,死不成,豈非比輪回更苦?“

方丈整日里想的就是早日成佛,從來就沒有想過成佛之后會如何,這時正因自己過于執念而陷入迷惘之際,又聽到慧明高聲的質疑,心里如遭電擊,監寺僧由于少年的遭遇,心里也殘留著一絲的執念,但出家之后,虔誠向佛,從無疑慮,與方丈一樣,也是從來沒想過成佛之后如何,這時同時聽到慧明的質詢,不由得與方丈面面相覷,兩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臉上陰晴變幻,一時青,一時白,腦子里回旋著慧明的質疑,“這樣一片混沌的樣子,雖無有恐怖,卻也無有歡喜,雖然能不生不滅,但這樣活著又有什么意義?豈非無趣得很?永遠也活不了,死不成,豈非比輪回更苦?“

慧明的一連串質疑如同一聲聲驚雷,在兩人的心頭劇烈震蕩,方丈與監寺僧的身子不由得劇烈地抖動起來,帶動著僧袍瑟瑟地晃動不已。

第二天早課的時候,慧明與眾師兄與往常一樣,按時地安靜走入大雄寶殿,在蒲團上坐好,卻發現方丈與監寺僧不知什么時候,早就正襟危坐地坐在上首的蒲團上,眉頭緊蹙,嘴巴緊緊地抿著,臉色少有的肅穆與寂寥,與往日端莊、慈祥淡定的神態大不相同。

見到方丈與監寺僧的神情,眾弟子均是心里一愣,相互對看幾眼,心里隱隱地覺得有什么事情將要發生。果然,只聽方丈輕聲地清了清嗓子,宣了聲佛號之后,宣布自己與監寺僧有些重大的事理參詳不透,即日起與監寺僧一起閉關修煉,參詳佛理,令眾弟子不得打擾,可各自自由到藏經閣取閱經書,自行修煉。

眾弟子一聽,不由得既驚訝又疑惑,均想,方丈與監寺僧佛法精湛,妙解佛理,每日舌燦蓮花,釋疑解惑,那還有什么事情參詳不透,需要閉關修煉的?只有慧明心里清楚,前一天傍晚在草坪上由于自己莽撞的詰問,才使得方丈師父與監寺師叔陷入迷惘,看著師父和師叔兩人均都雙眼布滿血絲,神情萎頓,顯然是徹夜未眠,不由得心里暗暗自責。

方丈宣布閉關之后,接著正想吩咐眾弟子每日須繼續修煉,不得松懈,轉念想到監寺師弟前一天的質問,怕眾弟子與自己一樣陷入另一種執念,硬生生地將到嘴邊的話語吞了下去,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與苦笑,心里暗自嘆了口氣,不顧眾弟子的疑惑,僧袍一拂,與監寺僧一道退入后堂。

接下來的日子,盡管沒有了方丈與監寺僧的監督,眾弟子也不敢有所懈怠,每日里照常早課,晚課,只是沒有了方丈的微言釋義,各人所取閱的經書又各自不同,有不明之處也無人可問,只能是各自憑著自己的理解默默研習修煉。慧明也是不敢懈怠,每天從藏經閣取出不同的經書閱讀修習,只是對著枯燥、深奧的經文,再也難以像以前一樣,心如凈水,潛心研修了。

一日,在藏經閣里,慧明胡亂地翻看著經書,東瞅瞅,西翻翻,心里始終拿不定主意接下來該研習哪一本經書,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藏經閣最后的角落,蹲了下來,隨意從最下面的架子上抽出一本經書,翻了幾下,搖搖頭,又抽出另一本,卻忽然發現經書下面有個拉環,慧明沒有多想,挪開其他經書,隨手一拉,“咔嚓”一聲,架子下面竟現出一個大大的暗格,探頭一看,暗格里居然滿滿地裝滿了各種不同裝潢的書籍。

慧明不由得大奇,心道:“什么書呀,這么神秘,居然要藏在暗格里?”好奇心一起,慧明忍不住便從暗格中拿出一本書,在地上坐下,隨意地翻閱起來。這一翻不打緊,卻為他打開另一個嶄新的世界,也徹底地改寫了他的人生.....

原來暗格里收藏的并不是什么經文或者佛法秘籍,而都是一些記敘塵世間的奇事逸聞的書籍。慧明只是隨意地翻看了幾頁,就被書里的內容深深吸引,與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佛家經典經文相比,暗格里的書籍卻生動活潑,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感人的事跡,使得他欲罷不能。

慧明日夜不分的一本接著一本翻閱暗格里收藏的書籍,連連驚呼,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事,自幼出家,生活在大山深處,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慧明,非但沒有經歷過書中記載的事,就是聽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每當讀完一本書,都禁不住掩卷嘆息,悠然神往,恨不得自己也能親到塵世,嘗盡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一時之間,竟不知自己已經墜入了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之中。

山中的生活平靜、恬淡,沒有絲毫變化,方丈與監寺僧依舊閉關修煉,其他弟子也各自修煉不輟,只有慧明,每日閱讀暗格里的藏書,心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對書里記載的事跡不敢全信,但心里對塵世間的生活已經充滿著好奇與向往。

這一日,剛讀完描寫男女情愛,悲歡離合的書,被里邊的故事深深打動,慧明心情郁郁,難以排遣,又不能對師兄們訴說,只能領著銀狐,漫無目的地走出山寺,銀狐自然不懂得慧明的心事,只要能陪伴在慧明身邊,便滿心歡喜,一路上還與往常一樣,歡快地在慧明身前身后跑來跑去。

走著走著,耳邊忽然又聽到幾聲“嘎嘎”的老鷹的叫聲,抬頭一看,見天空上又有幾只老鷹不斷地繞著圈飛翔,慧明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暗想:“難道青蛇又一次被老鷹盯上了?這次是救還是不救呢?”

慧明心里略為猶豫了一下,心想:“既然碰到了,好歹也要護得你周全,總不能見死不救,任你被老鷹撲殺。”當下領著銀狐,跑到上次青蛇出沒的草坪上,站在大石上,雙目環顧,卻不見青蛇的蹤影,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

此時早已過了早課,接近正午,太陽高懸天空,照得全身暖烘烘的,慧明懶洋洋地斜坐在大石上,伸手招呼一聲銀狐,銀狐尾巴輕搖,雙腿用力一蹬,“嗖”的一聲,從草坪一躍而上,鉆進慧明的懷里,仰著頭,尖尖的嘴巴親昵地拱著慧明的下頜。

慧明愛憐地捧著銀狐的頭,嘆息地道:“可惜你不會說話,也聽不懂我說的話。”說完,手指輕輕地倒撫著銀狐多毛的下巴,逗著銀狐。也不知道聽得懂聽不懂慧明的話,銀狐乖巧地沖著慧明搖頭晃腦地“嗚嗚”叫著,慧明被銀狐逗得一樂,咧嘴笑罵道:“傻瓜。”接著又幽幽地嘆了口氣,嘆道:“你要是會說話,能聽懂我說的話該多好啊,是不是呀!”

雙手輕撫著懷里銀狐的身子,慧明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銀狐說道:“也不知道書里描述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塵世間竟然有那樣的事情發生!哎,你我深居大山,遠離俗世,卻是無法得知了。”說著眼望遠方,臉上露出了神往的神情,接著道:“你知道嗎,書里說啊......”

慧明自從翻閱了暗格里藏書之后,被深深感染,這些天來,腦子里凈是書中故事的人物,揮之不去,驅之不走,就連夢里也盡是那些人物纏綿悱惻的情愛,波瀾壯闊的一生,心緒隨著故事里的人物跌宕起伏,不能自已,心潮澎湃之余又無人訴說,這時忍不住一五一十地將書里描繪的故事和自己的感想一股腦兒地對著銀狐講了出來。

銀狐自然是不能知道慧明在講什么,但似乎也略為懂得他的心情,乖乖地安靜趴在他身上,仰著頭,傾聽著他的訴說。

正當慧明將這些日子里憋在心頭的所思所想盡數對銀狐傾訴之后,長長地嘆了口氣的時候,卻聽背后也傳來一聲嘆息,只聽身后之人,嘆息喝道:“癡兒,癡兒,明明身處空明之中,卻反而仰慕塵世俗事,是何道理?”

慧明心里一驚,轉身看了過去,卻見不遠處山丘上正站著一僧一道,僧人肥頭大耳,慈眉善目,臉色豐腴紅潤,寶相莊嚴,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派得道高僧的神采。道人卻須眉皆白,清癯的臉上紅潤光澤,高高瘦瘦的身子挺拔,卓然立于山丘上,山風吹過,道袍與拂塵隨風飄動,端的是仙風道骨,飄然欲仙,正手指著自己,大聲呵斥。

見這一僧一道,神采斐然,氣度著實不凡,慧明不敢怠慢,跳下大石,趨步上前,走到山丘邊,雙手合十,躬身唱個肥諾,施禮道:“阿彌陀佛,兩位大師,弟子有禮了。”

一僧一道見慧明執禮甚恭,相互看了一眼,微微點頭,算是作答。

這一僧一道高高在上,慧明也不以為意,自己在此山中多年,從沒見過什么生人,見這一道一僧道貌岸然,氣宇軒昂,不知為何會突然現身于此,不由得心里好奇,躬身問道:“兩位大師面生得很,這是從何而來,又將前往何處啊?”

胖和尚咧開嘴,呵呵一笑,應道:“從塵世中來,又將回塵世中去也。”

慧明一聽,心里一喜,問道:“大師既從塵世中來,當知塵世中事,然則我剛才所述書中之事,可都是真的?”

“自然都是真的。”道士拂塵一甩,應道:“世人沉淪于塵世,深受五毒八苦之害,本末倒置,顛倒是非,你所看到的故事只是滄海一粟,實際上世間所發生的一切,遠非你所能想象的。”

慧明雖然心里隱約知道書里所記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但聽道士如此肯定的回答,心里仍震驚不已,說道:“大師如此肯定,弟子自然不敢不信,然人性如此之惡,卻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慧明說著不由得搖頭輕嘆。

和尚笑道:“你心地淳樸,又遠離塵世,自然不知道塵世中人性之惡了。”

道士跟著也說道:“塵世污濁,人性之惡,實非言語所能形容,書中記載的遠遠不及其萬一呀。”道士想起自己少年時的經歷,嘆息說道。

“然而人性也有其良善的一面,不然又怎么會有那么多波瀾壯闊、讓人回腸蕩氣的故事發生呢?”慧明不服氣地應道。

“然也。”和尚點頭說道:“人人皆有佛性,有惡的一面,自然也有良善的一面。”

慧明仰頭看著一僧一道,虔誠道:“不敢有瞞兩位大師,弟子自從閱覽了記敘塵世中事的書籍之后,對塵世實在是心向往之,斗膽就請兩位大師帶弟子到塵世中去吧。”

“你可想好了?“道士道:“塵世險惡,劫難重重,實非善地,不在此清凈之地,好好修佛,何必非要到那兇險不祥之地,受那磨難、輪回之苦?“

慧明躬身行了一禮,道:“弟子心意已決,縱然身受萬般劫難,也絕不后悔。”慧明說著望著一僧一道,臉露堅毅之色。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和尚合十說道:“你既然心意已定,日后即便是多災多難,須也怪不得別人了。”

道士這時忽然悄悄地拉了一下和尚的僧袍,悄聲說道:“師兄,真的就此讓慧明墜入塵世嗎?”

和尚輕聲回道:“師弟,你不也明白,慧明會墜入塵世,也是他命中的定數,暗格里的藏書收藏得如此隱秘,這么多年了,別的弟子都沒發現,偏偏就只有慧明看到,可知這是天意也。”

和尚說著頓了一頓,接著說道:“慧明既然讀了那些書籍,凡心一起,勢必再難在此靜心修佛了。”

道士雖點頭稱是,但心里還有一絲不舍,道:“可我看慧明慧根深殖,他日必有大成,若受塵世諸相蒙蔽,心染塵垢,豈非可惜?”

和尚笑道:“既是命數,就難以違背,而且,世間又豈有不歷經劫難而悟道成佛之人?至于今后如何,能否成就大器,就只能看他今后的造化了。”和尚說著,雙手合十,嘆道:“但愿慧明能牢記我贈他的八字真言,‘無違初心,謹從善念,’阿彌陀佛。”

原來方丈與監寺僧閉關之后,經過多日參修,終于大徹大悟,悟到了佛家的真諦,當下雙雙發下宏愿,回到塵世,普度眾生。當方丈與監寺僧準備出關,再次入世時,察覺到慧明偷看了暗格里的藏書,掐指一算,知道慧明凡心已動,于是化為一僧一道,前來引導慧明前往塵世。

和尚與道士站在山丘上,對望一眼,緩緩轉過身,低頭對慧明道:“既然你心意已決,這就隨我們去吧。”說著雙雙將手一揮,僧袍和道袍同時卷起慧明的身軀,齊齊雙足一蹬,“嗖”的一聲,化為一束紫光,飄向遠方,倏忽之間,消失不見。

幾乎與此同時,草坪上閃現出一白一綠兩道光束,朝著紫光方向,緊追而去。

原來銀狐一直緊緊跟在慧明身旁,靜靜地聽著慧明與一僧一道的對話,突然之間,見慧明化為一道紫光,飄向遠方,失去蹤影,情急之下,化成一道白光,閃電般追了出去。

而綠色的光束則為青蛇所化,青蛇從一條拇指般大小的小蛇,長到一人多高的身長,之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劫難,廁身于圣山之中,廟宇之旁,晨鐘暮鼓,早晚傾聽眾僧詠誦佛經,又汲取山中的精華,早已初具靈性,在最后一次遭遇劫難之際,眼看著就要葬身于老鷹腹中,幸得慧明相助,長時間相守,才最終逃出生天,心里對慧明產出一股感念之情,實因那日與老鷹搏斗,受傷非輕,逃過劫難之后,只能躲在洞穴中療傷,這日,剛剛傷好,正準備游出洞穴,出去尋訪慧明,便聽到慧明的聲音,不禁喜出望外,剛剛從洞穴里探出腦袋,便遠遠看到一僧一道,寶相端莊,氣宇非凡地站在山丘上,身上隱隱地發出一道道紫光,心里明白這一僧一道均是得道高人,不敢靠近,只是趴在洞口,遠遠觀之,忽然之間,見慧明與僧道一起,化為紫光,消失在天際,心里一急,化為一道綠光,也追隨慧命而去......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星轉斗移,日月穿梭,浩瀚的宇宙無窮無盡,無始無終,亙古不變。而昆侖圣山自從成山之后便一直矗立在地球上東方古國的西南邊陲,巍巍聳立,綿延千里,雖經千萬年而不變,歲月不語,唯石能言,昆侖圣山自始至終默默地注視著塵世間的風云變幻,卻不知這塵世間已經經歷了多少個春秋,歷經多少個輪回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边| 翼城县| 上林县| 三明市| 六盘水市| 玉林市| 花垣县| 沙洋县| 邛崃市| 佳木斯市| 花莲市| 柞水县| 扶风县| 平乐县| 麟游县| 廊坊市| 屏南县| 固始县| 崇礼县| 汝阳县| 康马县| 民乐县| 日照市| 元阳县| 苍溪县| 巴彦淖尔市| 辉南县| 莱芜市| 平顶山市| 瑞丽市| 蒲城县| 易门县| 娄底市| 嘉禾县| 石棉县| 唐河县| 来凤县| 探索| 克拉玛依市| 临泉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