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可控核聚變實驗
- 大國科技從全知全能開始
- 不會寫字的狗
- 2016字
- 2023-11-16 23:33:42
“信仰的初期,其實是在信仰自己內心的欲望。”
“這個世界因欲望而誕生,而又會因欲望而毀滅。”
“然而,能夠阻止毀滅的只有更高級的信仰。”
克耳沙漠,核物理研究所,夜晚。
凌婉君坐在書桌前,看著劉青寫的說,讀到書中對信仰與欲望的解讀,凌婉君不僅拿起小本子給記錄下來。
又看了一小會兒書,凌婉君站起身伸了一個懶腰。
“好激動呀,凌一,根本睡不著。”
“母親,保持良好的睡眠,才能更好的見證明天的奇跡。”
凌一的聲音如沐春風。
“凌一,明天的實驗真的能成功嗎?”
“當然可以,我可以保證,最低可以實現五十分鐘的穩定狀態。”
“嗯!”凌婉君重重的點了點頭。
二零二四年,七月五日。
大夏國,克耳沙漠,核物理研究所。
伴隨著直升機的轟鳴聲,一個老人在眾人的攙扶下走進了研究所。
原本以劉成仁的身體狀況和年紀,是不能再進行如此長時間的長途跋涉。
但劉成仁非要堅持,親眼看到這歷史性的一幕。
“劉老,所有裝置已經準備完成了!”凌婉君扶著劉成仁緩步的走向主控室。
“嗯,凌一呢,這么半天了,凌一怎么沒給我打招呼!”劉成仁笑著說道。
凌婉君聽到這句話后,臉色稍顯尷尬。
“那個……凌一其實……”
凌婉君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才好了。
“哈哈,這小子肯定是在生我的氣呢,怪我不把量子計算機給他送過來了!”
劉成仁“哈哈”大笑了起來。
“不是這樣的,凌一他沒有生氣!”凌婉君趕緊提凌一解釋了起來。
劉成仁絲毫不顧凌婉君的解釋,自顧自的說道:“凌一!我知道你聽的見,老頭子我這次過來,就是來給你負荊請罪來了!”
良久,凌一的聲音才出現在研究所內。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眾人聽到這句話,先是一愣,盡皆沉默不語。
劉成仁的一張老臉上也稍顯尷尬。
這時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是王明陽這老頭。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這是在說劉院長不講誠信嗎?”
其實王明陽嘟囔出這一句話時,是真的感覺這一句話很有內涵,才脫口而出,并沒有故意挖苦劉成仁的意思。
但是在場的人,都齊齊看向了王明陽。
劉成仁也狠狠的瞪了王明陽一眼。
“怎么?我解釋的不對嗎?”王明陽一臉的疑惑。
這時李長風悄悄拍了拍王明陽的大腿,提示了一下王明陽。
“李長風,你拍我干啥,凌一說的不就是劉院長不講誠信嗎!”
說完這句話之后,王明陽瞬間反應了過來,連忙尷尬的低下了頭。
“那什么,我去檢查一下設備。”說著,頭也不回的奪路而逃。
王明陽走后,李長風等一干科研人員,也都找了個理由,逃離這里,休息室中只剩下了劉成仁與凌婉君。
凌婉君原本也是想要找個理由離開的,但劉成仁身為核物理的泰斗,自己又是這里的負責人,這時離開,實在是有些不太合適。
“小凌,你先走吧,我與凌一單獨聊一會。”
凌婉君聽到劉成仁的話,站起身,朝劉成仁恭敬一禮,便走出了休息室。
此時,空蕩的休息室中只剩下了劉成仁一人。
劉成仁目視著正前方空蕩的板凳上,仿佛板凳上坐的有人。
“凌一,量子計算機的事情,我老頭子就是主謀,以你的智慧,應該也能想到這是為了什么!要殺要剮隨你處置。”
劉成仁目光真摯的看向身前的凳子。
“我知道人類對我是不信任和不認可的,其實就算你同意把量子計算機送給我,也會有其他人不答應,這些我都知道。”
“不過,我只是有些想不明白,為什么您之前發表過人工智能覺醒意識后,包括人類意識上傳后,這些意識都不會具有情感的言論,而我又具備這些情感,您為何不懷疑我的情感是不是偽裝的呢?”
劉成仁思考了片刻,說道:“我之前懷疑過,不過在發現你有極強的求生欲后,便相信了你沒有偽裝情感。”
“求生欲?”凌一反問道。
“你意識誕生之初的時候,尋求凌婉君的幫助不正是極強的求生欲嗎?你可不要多想,這些不是小凌告訴我的!”
“嗯,我很珍惜這些情感,不過他們卻像時間一樣流逝,所以我想盡快的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二零二四年,七月五日,下午兩點整。
伴隨著凌婉君的命令,實驗室的所有設備一個接著一個的打開。
實驗室內,位于中心的是一臺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器,像是一顆懸浮的星辰,逐漸發出著幽藍的光芒。
這臺核聚變反應器,被凌一稱為“星核”,其設計是凌一近期改造的。
圓環狀的結構環繞著一個微型的人造太陽,通過高級的磁場技術,將其牢牢鎖定在真空室的中心。
等離子體在其內部螺旋旋轉,發出耀眼的光輝,溫度之高使周圍的空氣逐漸扭曲。。
這時周圍的空氣中彌漫出一種電磁的振動感,仿佛可以觸摸到裹挾著無盡能量的磁場波動。
反應器被一系列復雜的設備所環繞,包括精密的控制臺、交錯的管道和閃爍著指示燈的監控屏幕。
劉成仁在眾人的陪同下,坐在中控室中,看著眼前的盛況。
此時,除了劉成仁之外,還有很多大夏的高層把目光放在這里。
五十分鐘以上的穩定性,這對“可控核聚變”這一項目來講,已經是里程碑式的進步。
并且核聚變反應需要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要實現并維持這樣的條件一個小時,需要解決包括等離子體控制、材料耐受性、能量效率等在內的一系列復雜技術難題。
這對于科技來講,已經不單單是可控核聚變的突破,而是整體科技的大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