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渠道
- 包氏父子之我是龔德銘
- 急躁或哈哈
- 2216字
- 2023-09-20 13:20:15
阿二回來了。
和阿二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套洋火設備,和味精以及鹽酸生產線。
洋火生產線并不是全新,而是用過的八成新,上面還有“新加坡”的字樣,讓龔德銘對詹姆斯這個濃眉大眼的又多了一層認識,也更感到民族工業的艱難。
龔世宏對此并沒有太大的反應。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生產不了機器,只能受制于外國人,能給到你一個完整的、能使的就不錯了。這還是在與英國人有交情的情況下。
味精廠要好一些,因為上海那邊已經投產的緣故,調的兩條生產線,還配套的送來一些熟練工人。當然,這些都是白花花的大洋。
鹽酸就不行了,詹姆斯也還在打聽,鹽酸是化工產品,這需要的就不單單是鹽酸生產線,更是要一個化工企業才能運轉。
如果沒有二手的,只能讓詹姆斯從英國本土想辦法,但這就不是有錢就能買的了,英國對于出口一個化工企業更是有許多限制,甚至會有其他附加條件。
龔家父子商量后只能叫詹姆斯先運作,本來龔德銘還擔憂吳蘊初會停止合作,特意給他寫了一封信。但吳蘊初只表示知道了,叫他別放棄繼續引進鹽酸廠,絲毫沒提味精廠的事。
原因除了愛國情懷還有就是產量。佛手牌的產量遠遠比不過日本味之素,產量不夠那就無法打破日本的傾銷。二六年時他還鼓勵國內大家仿制味精增加產量,可以這也是當初他會答應合作的原因。
生產線到來前一晚龔德銘激動得一晚上睡不著,第二天早上天沒亮就去工廠等著。一早上不知跑多少次大門,龔世宏都看不下去,叫他滾遠點,晃得他腦袋疼。
終于,貨輪伴著晨光出現在了河面。看見這一幕,龔德銘的雙腿竟然出現顫抖,不知是因為激動還是緊張。
等船靠岸,周圍已經圍了許多工人,除了龔德銘這段時間招收的工人之外,還有許多“吃瓜群眾”。
得益于龔德銘這段時間的自我宣傳,整個廠區都知道了自家少爺即將辦廠的緣故,許多人都來瞧瞧自家少爺的規模有多大。
以為只是過家家,看到機器后無不被震驚。
“聽說那個機器得好幾萬呢?”
“那可不,有錢還不一定買到,這都老爺找了洋大人的路子”
“老爺真是疼少爺”
“那可不,以后這家不都是他的嘛”
“那以后見了少爺可要客氣一點”
“喝!我可一直都對少爺很好,少爺每次見了我都和我打招呼呢,叫我老伯!”
“……”
周圍人的圍觀可讓龔德銘神氣了一把,但搬運機器可讓龔德銘犯了難。機器可不是一兩個工人可以扛的動的,并且這玩意還嬌貴得很,生怕磕了碰了。
沒辦法,龔德銘只能再去找自家老爹,從商會里借了吊機等設備。這才把機器弄到廠子里。
廠房是之前就早已準備好的,大約有六七個車間,怕不夠,龔德銘更是以紗廠的名義將周圍的一些民居買了下來。
這年頭可沒有拆遷戶的說法,拿著錢,大家都很開心搬去城區去了。
洋火廠倒沒什么問題,原料供應也早已搞定,設備調試好后就可以開工。
味精就不行了,味精的制作對于環境有一定要求。聽著技術人員的各種意見,龔德銘也只得進行整改。
將味精廠的區域分隔開來,接水,接電,各種配套設施,一兩天都搞不定。
不過洋火則沒什么大問題,明天就可以安排正式量產。看著在調試過程中試生產的火柴,龔德銘也情不自禁。
拿著樣品,找到龔世宏,龔世宏也未多說,打了幾個電話。
“馬老板嗎?我,老龔啊!中午有時間嗎?我請客,松鶴樓”
“老李啊!對,我請客,松鶴樓”
“老王,中午十二點半,松鶴樓”
“……”
“對了,你打算給他取什么名?”
“既然叫火柴,那就叫’明光‘吧”
“行”
“包裝有嗎?”
“有的,設備是一整套的。火柴、火柴盒、圖案都是有的”
“嗯,你先弄點樣品,一會兒和我出去”
二代創業成功概率很大,因為創業的兩座大山資金和渠道是不用自己擔心的,剩下的諸如管理之類的只要不自己瞎搞就不會有大問題。
當然,市場前景也是個問題。(思聰要是選一個能和建筑沾邊的,那怎么也至于黯然收場)。但民國時期各個行業都是藍海,這根本不用龔德銘擔心。
中午
松鶴樓
“好,龔老板好酒量”
“來來來,吃菜、吃菜,嘗嘗他家的蟹粉豆腐,那在蘇幫菜里也是有一號”
歡聲笑語中,龔德銘卻是來回添酒。
“馬叔,來,給您滿上”
“王叔,再來一杯”
“李伯,慢點喝,慢點喝”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老龔啊!你這大忙人今天怎么有時間和我們吃飯啊,還帶上世侄”
“唉,我這兒子也是個不安分的主,嚷嚷著要實業興國,這不,搞了個洋火廠,需要各位幫忙了嗎?”
飯桌上能做老板的,那個是傻子,都沒有作聲。看著這一幕,龔德銘知道自己要加個火。
“一個洋火廠能救什么國,救國還是得搞點有科技的。小侄也見笑,搞不了什么好的,和上海的吳大亨合作,搞了個味精廠,兩三天后就可以投產,那時候才是麻煩各位叔伯的地方”
“吳大亨?是天廚那個吳蘊初?”
“對,上海還有幾個吳大亨?我廠子里的機器都是從他正在用的線上拆下來的,并且還可以用他的商標。就那個,那個叫什么手來著?”
“佛手!”
“對對對,佛手!”
眾人震驚了,不是震驚于龔家父子新辦多少工廠,而是震驚于龔家父子的背后關系。有英國人,還和上海有良好聯系。能夠用別人的機器、還有商標,那可不是一般事。
短暫安靜后,又熱鬧了起來。
“不就是洋火嘛!我們商行正缺貨呢,世侄拿多少我們收多少。”
“我們也是”
“對對對,大家都是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這都不算事”
真的是這樣嗎?幾盒火柴不算什么。他們甚至連價格都沒問,東西也沒看。他們想的是后面的味精業務和龔家父子的關系,一些火柴值幾個錢,這點火柴也就是個人情往來了。
要是后面價格太高或者味精業務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中斷,他們又沒有什么損失。
“那我就在這謝謝各位叔伯了”。龔德銘也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好”
“世侄好酒量!”
歡聲笑語又充滿了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