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農救會的成立
- 亮劍:從平型關大捷開始
- 一定是起風了
- 2213字
- 2023-10-09 23:58:15
經過百姓們半天的公審,直到黃昏才審完,張仲勉和李宏平目睹了這一場景。
俞村劉家一百多族人全部無罪釋放,有男有女,其中劉榮才、劉老爺子和其兩個堂兄、三個族兄弟被抄家斬首。
他們幾個平時剝削人、欺壓人最厲害,沒有一個百姓不恨的牙癢癢。
女眷原本計劃是遣返回娘家,但她們都不想回,怎么勸都勸不動。
張仲勉尊重她們的意愿,命警衛排的戰士們給她們每兩個人分一間屋子、兩畝田地,和普通農婦一樣勞作。
這一番判決絲毫沒有冤屈,因為這是人們公認的。
劉家祖宅分成了三塊,前院當成俞村的小學堂,中間兩座院打通作為獨立營的駐地。
后院的一部分角房分給了劉家女眷,剩下的大部分留給了戰士們未來的軍屬。
戰士們總要娶媳婦、生孩子吧,張仲勉考慮到了這一點,特意在后院留了許多房屋。
只有結婚的戰士才可以住進去,屋子的布置簡直跟婚房一樣,大紅被子、紅梳子、鏡子等等,真像家的樣了。
走出屋是檐廊和青石臺階,左轉可以一路走到抄手游廊,也可以正直來到大院的井口旁洗衣物。
迎著風,小兩口一起看樹木、花草,休閑之余雖緊湊些,但勝在溫心,打了一輩子的仗,還不能過過普通人的日子嗎?
戰士們對此無不贊成,他們不怕犧牲,既然選擇出來鬧革命,打小鬼子了,就沒想到茍活。
他們也不需要物質,行軍打仗能穿上草鞋就已經可以了,能穿上像樣的軍服已經滿足了。
唯一一點,也只有給家里留個后的想法了,傳宗接代,這個時期的中國人無不這樣想,無不這樣渴求。
這個小小的愿望,張仲勉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戰士們實現。
公審結束后,百姓們并沒有散去,他們聽說這支部隊的長官要和他們談心,說是能讓他們的地租減免,便都留了下來。
到群眾中去,不僅僅是要嘴,還有實際的演說、鼓動和關心。
張仲勉第一次演說,顯得很是自然、坦然,他覺得和百姓之間無話不可說,只是能不能解釋清楚的罷了。
俞村村口,百姓們摩肩接踵,將這里堵的水泄不通,張仲勉來到了群眾周圍。
“鄉親們,我就是你們口中討論那位年輕的長官,聽我說一說吧,聽我說一說吧。”
此話剛落,一時間,百姓們的目光紛紛移向張仲勉,打量著這位年輕長官。
他身穿黃綠色破舊軍服,肩章上寫著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的字樣,模樣頗俊,眼睛中透露著善意,讓人見了便心生親切之感。
百姓們的神情中有好奇、驚訝等等復雜的神情,有人覺得他太過年輕了,便輕視而看,也有人覺得他既能當長官,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但更多的還是好奇,這支部隊和這個長官做的事情,真有點不同尋常,以前多少軍閥的部隊來過這里,從沒有見過如此紀律嚴明、又親近百姓的部隊。
八路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每個人戰士都記在心中,這可不是說著玩玩的,不論犯了哪一條,都是很嚴肅的問題。
張仲勉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湘省人,今年剛滿20歲……再聊了聊我黨和我軍在湘省開辟的農村根據地故事。
如打倒的許多往日威風凜凜的地主,他們是多么膽小如鼠,多么的欺軟怕硬。
如我黨喚起農民思想,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等事。
一樁樁一件件的斗爭事情,張仲勉操著一口地道的湘省話,十分精彩的講完了一遍。
最后,張仲勉宣講了我黨減租減息政策和什么是農救會,加入它的各種好處。
“鄉親們,這個農民聯合救國會,顧名思義,就是組織廣大農民起來,聯合抗日救國。”
“但是,我覺得我們自身還難保呢,哪里管得上什么聯合救國呢,鄉親們覺得呢?”
聽著這番大逆不道的話,百姓們四目相對,選擇默不作聲,心中雖有無奈,但少說話,多干活,是他們活在這個舊社會的生存的根本。
“你們不敢說,我就來說叨說叨,給地主家做長工、短工的,整天干不完的活,動不動就不給吃飯,甚至辱罵和毆打,動不動的就加工,一天從黎明干到深夜,少半個時辰也不成,簡直猶若生畜,他們不這樣做,就覺得吃虧,吃了天大虧!”
“租人家土地的農民,是不是交了公糧,又要交地租、租息和各種雜稅呢,我打聽了,大部分的佃戶吃了這頓沒下頓,但凡遇到災荒年,只能找地主發發善心,借點糧食勉強不會餓死。”
“至于有少量土地的農民,過的也不好,只能說比長工、短工過的差,比佃戶稍微好一點。”
“村里也有小手工者和店員吧,你們是經常受剝削和壓迫的群體,給客人服用不好了扣錢,客人臨走前沒有微笑扣錢,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茶杯扣錢,原本微薄的收入,更是所剩無幾了。
但即便這樣也要咬碎了牙繼續干,我知道,你們沒有辦法啊,每個人家里上都上有老下有小,都要生活啊。”
張仲勉咽了一口氣,停頓了一番看向周圍的百姓們,他們都緊握著拳頭,有低頭憤怒的,也有直視自己的。
百姓們不是木頭人,他們年輕時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但人生似乎沒有盡頭,只能不斷的被羞辱、被嘲笑,呵,泥腿子也想上樹!
種種屈辱的過往回憶在眾人心頭,一團無名的火漸漸燃了起來。
“農救會,就是由大家組織起來的協會,先解放自己,再積極抗日打鬼子。”
“好,好,好!”
百姓們終于在沉默中說出了極有力量的三個字。
“大家現在該怎么做呢?”
“我們聽張教導員的!!”現場來自十里八鄉的數千名的百姓一致喊道。
“我提議,先成立俞村農民聯合救國會,大家誰加入?加入的請到我的左邊來!”
很快,現場大部分百姓都被組織了起來,渲染的高潮氣氛也到了頂峰,百姓齊齊站在了張仲勉左面。
“好,看來大家都想加入農救會,我宣布俞村農民聯合救國會正式成立,從此大家都是農救會的成員了,大家以后要互幫互助,一致對抗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紳。”
最后經過獨立營戰士們的統計,現場加入農會的農民有1000名,幾乎全是雇農、貧農,不乏其他村子的農民。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只不過缺乏一個組織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