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未來老丈人當副手
- 求問!下個月穿越大秦怎么辦
- 魏武卒
- 2049字
- 2023-09-13 15:13:09
“來了來了!公子馬上就到了!”新掛上木牌,上書“工部”的官署當中,一眾官員小吏人人自危。
工部剛剛出現,胡亥只是將工部內部的工匠,重新劃分,不斷招募。到現在為止,工部尚書還未有定論,工部所有人都提心吊膽,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胡亥革職!
大秦雖大,工部官員現在卻有定數,人數遠遠小于大秦管轄建造的官員數目。無論是優勝劣汰,還是擢升降職,現在都在公子胡亥手中掌控。
誰能夠成為公子胡亥的心腹人,在此事上面就有一定程度的發言權,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當傳聞公子胡亥即將到來的時候,他們便心照不宣的出現在門口,迎接可能出現的公子胡亥。
“不是公子吧?”
有人嘀咕,見來人有些眼熟,是中年官員,而非公子胡亥那樣的年輕俊杰。
“是中郎令肖天。不是說有大人物要來嗎?就他?”有人提醒,失去興趣。
肖天無比尷尬,他剛剛接到命令,奉命而來協助胡亥處置工部事務。現在卻嫌棄,只有一人問道:“秦大人來此處作甚?”
“路過。”他尷尬笑笑,沒敢說自己奉命而來。畢竟那是始皇帝的任命,下面人認,但也不會將自己放在眼中。
大秦做事看本事,看背景。自己一沒本事,今日之前連工部大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二沒有背景,在咸陽城中只是一個中郎令,叫自己一聲大人,只是習慣罷了。在場的人,大部分官職都自己更高,權勢更重。
“行吧。”
一群人愈發沒了興趣,連寒暄都沒了。
這下肖天不再猶豫,而是轉身前往拜見胡亥。
這工部諸多事務,沒有胡亥,自己屁都不算,想要管事兒,連工部都不懂,管個屁?虧自己還以為是自己入了始皇帝的眼.....
他心中搖頭,十分忐忑的站在工坊外面,此處衛士把守,戒備森嚴。當他報上自己的名字,官職之后,那衛士雖然沒有狗眼看人低,卻也沒有太多熱情,只是點頭。
半晌,一個太監匆匆而來,他見到肖天,審視道:“便是陛下委派你協助公子負責工部事務?”
“正是,下官斗膽拜見公子胡亥,還請公公通融。”
“咱家姓錢,秦大人叫我錢公公便是餓,請吧,公子在里面忙著,得你進去拜見。”
“理所應當。”肖天不敢拿大,只能乖乖入內。
進了工坊,此間一切讓他瞠目。無數工匠忙的熱火朝天,白霧黑霧不斷升騰,熾熱的空氣在此地彌漫。
胡亥到沒有赤身果體,他穿著短袖短褲,正在跟工匠討論進一步的工藝改善,如何增加出品率。
“公子,秦大人來了。”錢公公道。
胡亥回首一看,沖著工匠們道:“暫時就按照計劃進行,有什么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系我。”
“是。”
工匠們退下,胡亥這才看向肖天,他若有所思的看向肖天,直言不諱:“訂婚之事我后知后覺,若是秦大人覺得不妥,我會向陛下說明此事。”
肖天尷尬一笑,他巴不得現在自己女兒就嫁給胡亥,一個不行,就兩個,退婚?不存在的。不說別的,就說現在工部的諸多事務沒有胡亥,自己就等著被砍頭。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小女性格剛烈,對公子頗有誤解,下官只是擔心小女誤了公子的事情。若是小女有開罪公子的地方,還請公子饒命!”
肖天直接跪下。
“秦大人您是在做什么?我胡亥并非是強人所難之人,不會因為這等小事便記恨你們秦家。”胡亥禮貌的將其攙扶起來,滿臉尷尬。大秦不好的地方很多,但最不好的地方卻是這里的人動不動就下跪。
肖天苦笑一聲,他倒是明白胡亥應該是真心這樣想的。這段時間胡亥名聲編號,可不是靠著有心人傳播,而是胡亥真在做事情,沒有作惡。
只是大秦朝堂暗流涌動,自己這樣的小官員好不容易攀附到公子胡亥身邊,有機會一飛沖天,他怎么肯放棄?
不就是一個女兒!
“下官明白,若非公子仁慈,下官今日也見不到公子,與公子說出真心話。下官早就敬仰公子,只是一直不得機會與公子相見,今日親眼所見,方才知道街坊傳言不假,公子仁義!”
他豎起大拇指,心中確實想到了自己女兒跟胡亥的婚事。他人老成精,看得出來胡亥并非有多喜歡自己女兒,反而是可有可無的態度。
再一想此事是始皇帝一手促成,他便多少有些明白,這婚事看似是始皇帝定下來的,可胡亥真要不喜歡,那就是另外一碼事兒。
“小女之事,下官心中明了,一定會回家之后,好好與小女相商,讓他明白公子之心。”他慷慨激昂。
胡亥卻是無奈搖頭:“我真的沒有那么多想法。”
“明白。”肖天更是惶恐,胡亥沒有想法,一旦是真的,自己靠著女兒飛黃騰達也不現實。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大秦不算什么。
若是不能趁此機會抱住公子胡亥的大腿,只怕未來日子不好過。
“不說這個,秦大人你如何看待工部?”
胡亥一邊說著,一邊招手。侍從們察言觀色,將胡亥對于工部劃分的帛書遞過來。
“匠造令,府庫令,工程令。”胡亥簡單介紹:“匠造專管匠造一事,無論是軍械,還是紡織,以及對現有科技的提升,都歸匠造令管轄。府庫令負責掌管府庫,專職管轄庫存器械,材料。工程令則負責修筑大秦馳道,阿房宮,長城,以及大秦的所有官方建設。”
胡亥侃侃而談,這些都是具體細分后的東西。
府庫令管進管出,不接觸任何匠造使用,由此可以極大限度杜絕腐敗。匠造靠著數目吃飯,工程令靠著麾下工匠修筑城池,修繕河道吃飯,靠的都是手中的東西。
而一旦原材料都由府庫令負責提供,完美形成閉環,能夠讓大秦內部的損耗,降到最低。
盡管一切東西都要人來處理,但制度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