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一個家庭過的好壞,結婚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標準。
一些家庭富裕的,子女在十八九歲就已經(jīng)結了婚。
至于不富裕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桃花旺不旺了,桃花旺的,碰見個家庭條件不怎么好的,彩禮還能少要點,如果不旺的話.......就像現(xiàn)在的楊立民,二十多歲了還沒個著落。
那時的彩禮主要有有“四大件”,縫紉機、掛鐘、調(diào)頻收音機、自行車。
每個物件在當時來說都可以說是相當昂貴了,絲毫不差現(xiàn)在的三金。
別的不提,就單說自行車,最牛的自行車品牌黑山、白鴿,在那時被賣到了七十塊錢的高價。
而且,普通人家想買還買不著,你得托人找關系才能換來這么一個往外送錢的機會。
能買得起這四大件的家庭,在整個藥王村湊不出一只手。
楊立民兄弟姐妹七個,父母鎬把子掄冒煙,這也才勉強湊齊老大老二的彩禮錢。
至于三姐四姐........父母幾乎一分錢彩禮也沒從兩個女兒身上撈著。
要問為什么,因為他們家就是所謂的“家庭條件不太好”的,人家僅僅用了幾塊布就將媳婦娶了回去。
六弟七妹還在上學,需要家里負擔......
所以,楊立民算是每生個好順序,到他這里父母實在是掄不動了,只能放低標準,希望找個家庭條件不是那么好、不要求四大件的家庭。
直到他快三十了,這才在一次出村賣草藥的機會下認識了隔壁村的林秀英。
可能真的是傳說中的緣分到了,林秀英不知因為什么竟和他看對了眼,雖然對方家庭極力反對,但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甚至一分錢彩禮都沒花。
可以說,他能撿到這么一個媳婦,真的是上天垂愛。
.......
“立民,家里還有點谷子穗,今天你拎著袋子去村東頭壓了吧。”母親韓麗萍正在屋內(nèi)灑水,見兒子醒過來后,便絮絮叨叨的說起了一天的安排。
“知道了。”
楊立民應了一聲,將炕上的棉被卷起來放到柜蓋上,走到洋井前倒了一瓢水,用力壓了幾下,地底下的水立馬被抽了上來。
借著斷斷續(xù)續(xù)的水流抹了把臉,頓時精神了不少。
現(xiàn)在是初秋時節(jié),再過兩個月就是十月一秋收。
早晚的天氣涼的讓人直打哆嗦,而中午的時候又曬的人冒汗。
隨手拿起掛竿上的外套,從地窖中拎出去年還剩的半袋谷子穗,楊立民向村東頭走去。
那里有臺石碾子,是他們村公用的唯一一個。
這東西當時在村里可以說是一件炙手可熱的好物件,家家戶戶想要磨點什么東西,都得用得上它。
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村東頭的小路上就排起了一條長龍。
不少村民提前排好隊,地上放著一袋袋糧食,老王一家最先到,因此最先獲得了石碾子的使用權。
只見王家老漢推著磨盤,王老太不斷向盤面上倒谷子,來回壓了個九九八十一個來回,上面的谷物就全被碾成細細的粉面。
“呵,王老太,想不到你家還有那么多余糧啊?”趙老漢吧嗒著旱煙,滿眼羨慕地看著石碾子上鋪的一層層玉米面。
那時候條件極其困苦,一年到頭收成的糧食夠吃就不錯了,能存的起余糧的家庭,任誰都得豎起一根大拇指,贊一句“會過日子”!
王老太拿著笤帚快速地在碾盤上掃,生怕遺漏一絲的糧食,聽到趙老漢的話,抹了把頭上的汗笑道:“害,早年餓怕了,總想留點。”
“況且在過幾個月就到了暑九,那時候水甜,得省出點小黃米做粘豆包,好留著過冬吃。”
一聽到“粘豆包”這三個字,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咂了咂嘴。
這可是個好東西啊!
要說在八零年代,北方人最中意的零食就是這個粘豆包。
那時候條件刻苦,即便有小賣部,也舍不得進去那里買一顆糖果,而這個粘豆包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北方冬天天氣有零下三十多度,將粘豆包包好后,放進缸里,過不了幾天就會凍的邦邦硬,而且上面還帶著冰茬。
有些饞嘴的孩子會偷偷從缸里拿出來,鉆進被窩地時候偷偷拿出來啃上一個。
雖然硬,但是吃進嘴里后甜甜的,尤其是被動的硬邦邦的紅豆餡,味道一點也不比糖球差。
“要說誰家做的豆包好吃,那還是屬人家老王,他們家年年刨藥,據(jù)說往餡兒里摻了獨家配方嘞!”
對于老漢的話,所有人都沒有異議。
老王一家有個親戚在收購站工作,據(jù)說那個人從里面帶回來一本草藥圖譜,上面記載了各種值錢的藥草。
這本書放在二十世紀不算什么稀奇物,但在這個時代、落到大字都不認得一個的農(nóng)村人手里,簡直是如獲珍寶,恨不得當寶一樣供出來。
有了這本書,老王一家就開始打起了山上藥草的主意,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了全村首富。
因此,這本書也被他們家視為“傳家之寶”,只供內(nèi)部親屬閱讀,外人即便是想看一眼都不行。
不過重生之后的楊立民好歹也算是在土地上奮斗了大半輩子,做過藥販子也收過苞米,閱歷要比這些人多很多。
他清楚記得這個時候有一種叫徐長青的中草藥,這種草藥分布在陽坡草叢中。
當時他們村的藥王山上長滿了這種東西,但誰都不知道它能賣錢,除了老王一家。
直到有不少藥販子下鄉(xiāng)收藥,村里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種東西是能夠賣錢的。
由于當時沒有競爭,可以說,整個藥王山的徐長青都落在了王家手里,他們家也是借著這個機會賺的盆滿缽滿,就連兒子討老婆,彩禮也是闊氣地從“四大件”變成了“五大件”,多加了一組箱柜。
再后來村民們也有樣學樣,上山挖藥,但所剩已經(jīng)無多,賣給的還是下鄉(xiāng)收藥的藥販子,根本就沒賺多少。
當時藥販子的收購價是七塊錢一兩,如果直接送到收購站,能賣到九塊錢一兩。
所以說,信息差真的是個賺錢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