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的公務,劉備揉著僵硬的腰板兒回到后庭,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天黑了才結束,這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
幸好不只是他這樣,除了趙云,其余幾人也差不多。
他回來沒多久,典韋和黃蒯也回來了,關羽和張飛一個去涿縣接劉家和張家,一個去會稽接蔡邕一家子已經走了五天,典韋無事可做就和黃蒯去抓賊斷案。
盧奴在田豐的治理下案情并不多,主要還是下屬治縣遞上來的,黃蒯哪兒會辦案,反正律令是怎么寫的他就怎么做也算秉公執法。
結果就是他對犯罪的人處罰起來毫不留情,殺頭都判了好幾樁,真切的做到了不論貧富一律按典。
劉備也沒說什么,亂世需重典以后在施以懷柔就是。
田豐也出發五天了,挨個縣的去體察民情,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
最后回來的是簡雍和劉顯,簡雍本來可以幫著劉備處理公務的,但他說要全盤了解郡情就和劉顯一起去統計人口去了。
劉備很懷疑他就是想偷懶,但他沒證據。
幾人圍坐在劉備命人打造的大圓桌上,一盆盆的吃食端來,蔬菜少的可憐,大部分都是羊肉和肉餅。
剛開始的時候幾人還不習慣同桌而食,覺得于理不合,就算要同食,劉備也應該自己一桌,他們一桌,但劉備沒同意,開玩笑,吃飯都不同桌,你們是要間隔我嗎。
典韋拿過一條羊腿大快朵頤,趙云也沒比他好到哪兒去,兩尺長的羊腿先來一根。
如此一來,一個大胃王一個半大小子大嘴一張就吃了桌上一半的食物。
看著他們吃飯,其余幾人也食欲大增,只是幾人都比不上他倆,沒多久就吃飽了,撤席換上羊湯后,他們就邊喝邊聊了起來。
劉顯哀聲說道,“我今天把盧奴的人口統計出來了,前年的在冊人口數是十萬戶四十五萬,兩年時間銳減了四成,如今還有七萬戶,總共二十七萬人多一點,這還是將流民加進來的結果,各縣的統計還沒呈報上來,也不知道最后有多少人。”
簡雍喝著湯說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中山郡還算是好的,如果是在南陽、穎川或者鉅鹿這樣的戰區,剩余人口只會更少,咱們中山郡能逃過一劫還是因為公孫都騎的功勞。”
這會兒公孫瓚在遼西屬國大敗張純和丘力居,都騎尉這個官兒就落到了公孫瓚頭上。
劉備嘆氣說道,“百廢待興啊,要是打仗不死人就好了。”
幾人沒理他的蠢話,打仗不死人怎么打?像儒家辯經一樣吐口水嗎?
劉備也覺得這話有些蠢,轉移話題說起了冬小麥種植的事情,中山郡的糧食以小麥為主,可以種兩季節,冬小麥在九月到十月的時候種下,來年第二茬小麥開種之前就可以收割了。
只是經歷了兩年的戰爭,農田荒廢了不少,這里面的事情可多的很,劉備和簡雍討論了一個時辰都沒討論結束。
典韋和黃蒯并不開口,趙云想說但是也插不上嘴,他就一從來沒餓過肚子的少年,哪兒動種地,干脆化悲憤為食量,大碗喝起了湯。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劉備就帶著典韋出門體察民情去了,公務自然給簡雍做,哪兒有主公累死累活屬下卻到處逍遙的道理。
劉備現在好歹也是一郡太守,他出門只帶典韋一個肯定不行,但劉備不允許其他人跟著,只帶了個熟悉地形的小吏。
三人三馬一天也只走了五十里路,看過荒草露白骨的凄慘景像,最后是在浦公家歇息的,就是那個給劉備打造兵器還收他一萬金的浦公。
劉備得知他還住在原來那個山村也挺驚喜的,原本以為這會自己是太守了,進屋應該不至于被浦公看不起了吧,沒想到他老人家態度依舊,真是個倔老頭。
但他也沒拒絕劉備借宿一晚的請求,劉備順便讓蒲公公給典韋打造一對短戟,浦公同意了,反正蘇雙送來的鑌鐵還多的是。
典韋和蒲公去研究雙戟的打造了,劉備閑來無事看著那個長大了一些的孩童問道,“小郎君叫什么名字,前年來也沒問你。”
“不敢稱郎君,小子浦元拜見太守。”小家伙八歲,比浦公可客氣多了。
然后劉備摸著下巴思索起來,這名字有一點印象,可就是記不起來了,不過他本著是騾子是馬他都要的原則問道。
“小郎君可有入世的想法,我麾下還缺個匠作,你來試試唄。”
浦元撓撓頭說道,“謝太守美意,浦元年幼無才,恐怕難當大任,而且我還要照顧祖父的起居與祖父學習鑄劍,沒辦法離開小樓村。”
劉備笑道,“這有何難,讓浦公暫代匠作的官職,等你以后長大了再擔任也是一樣的,這樣你既可以照顧祖父,又不會荒廢了家學,兩全其美啊。”
他倒想的好,摟草打兔子,準備把浦家一鍋端了。
“哼,你少打我們爺孫的主意,再敢廢話我就把你丟出去。”
恰巧之時浦公過來了,劉備雖然尷尬但臉皮厚啊,嘿嘿一笑就過去了,心里還想著要不等哪天點齊兵馬來個夜襲把人綁回去算了。
浦公沒想到劉備會這么干,半個月后劉備帶著剛回來的關羽和張飛再次前來,半哄半綁的就把人帶回了城,理由還很充分,老朋友蔡邕想和他敘舊。
只是兩老頭在大堂里相對而坐的時候只能用哭笑不得來形容,因為蔡邕也是被綁來的。
“伯喈怎會著了這豎子的道?”
蔡邕是有苦說不出,張飛到會稽后說起了劉備的事情讓蔡邕放心了許多,既然他沒事,自己就能功成身退繼續過自己的田園生活了,但奈何家里兩個女兒對劉備很是思念啊,尤其是大女兒,聽說劉備在戰爭中受了多少傷,恨不得變出翅膀就飛到他身邊去。
蔡邕能怎么辦?只能和張飛他們到中山郡來看望劉備了,但蔡邕提前跟張飛打好了招呼,只是去看望他,看完了就走,張飛是滿口答應的,反正他又做不了主。
臨走的時候蔡邕看見張飛把自己的藏書裝上車就覺得不對勁,張飛謊稱害怕這些珍貴的書籍弄丟了所以要一并帶走。
但蔡邕何許人也,能被張飛騙了?張飛見瞞不過索性就泛起了渾,你不走是吧,但你兩個女兒得跟我走,我大哥要娶你女兒為妻,還有這百十輛車的竹簡也得跟我走。
好家伙,張飛這手釜底抽薪差點沒讓蔡邕暈過去,還好有女兒這件漏風的棉襖在一旁安慰他,百般不情愿之下蔡邕就到了盧奴。
一見面蔡邕就對劉備破口大罵,但劉備臉皮厚啊,隨你怎么說,我就盯著你女兒看,這一看不要緊,可把蔡邕血壓抬高了,滿院子追著他打,一邊打還一邊問劉備為什么要破壞自己女兒的名聲。
劉備哪兒知道張飛是怎么說的,但正所謂兄弟犯事兒大哥來抗,他是一口就接過去了,都是我的意思,對,我就是那個意思。
見他承認,蔡邕傻眼兒了,蔡雯羞澀了,最后明白了張飛說了什么他反而有一絲慶幸,真要讓他自己說,他還不好意思呢。
然后蔡邕一家子就住下了,本來蔡邕已經打定主意修養了的,可咱劉皇叔第二天就拿出了朝堂批復的郡丞任命書。
蔡邕這才反應過來劉備打的是什么鬼主意,他是看上了自己女兒還看上了自己這把老骨頭啊,這豎子不把他榨干是不準備放手了!
但他不同意卻頂不住兩個女兒的勸說啊,沒錯,這里邊還有咱蔡二小姐的事兒,蔡雯說話不好使的時候蔡琰就在旁邊磨他的耳根子,老蔡哪兒頂得住兩個女兒的輪番勸說,這不就同意了。
然后……浦公被綁這件事里也有蔡邕的作用,他坐上郡丞的位置以后就開始給劉備考慮,浦公既然在中山郡,自然不能放過他。
蔡邕可知道浦公不但是鑄劍師,他還和墨家有些關系,不管他繼承了幾分墨家學識,對劉備來說都是莫大的幫助。
老蔡每天跟浦公磨嘴皮子,劉備這邊卻享受起母子團聚的溫馨來,母子兩已經一年半沒見了,劉母拉著劉備的手都不愿意放。
反正直至劉備跟她介紹蔡雯之前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