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4章 兵力部署,登會盟臺

乾寧五年(公元898年),元日,蘭州城內,處處張燈結彩,彌漫著喜慶的氣息。

街道上人頭攢動,人們扶老攜幼,爭相前去城外瞧熱鬧。

數十萬蕃人聚集在蘭州,已經月余時間。

在此期間,張承奉該做的事情,其實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他對各部首領恩威并施,在大加賞賜的同時,從他們的部落募兵,抽調精壯,補充進自己的軍隊之中。

在張承奉看來,蕃人首領們在言語上的效忠,根本就靠不住。

唯有堅定不移的實行削枝固本之策,進一步削弱他們的武裝力量,壯大自己,才能有效的安穩地方。

自出兵隴右以來,張承奉募得大量蕃漢將士,其中,蕃兵占據了絕大多數。

好在張承奉麾下的蕃兵來源復雜,有吐蕃、回鶻、嗢末、粟特、黨項、龍家、吐谷渾等族,倒也維持了相對的平衡,任何一個族群,都不能在軍中占據主體地位。

張承奉參考天寶年間,河西、隴右二鎮的軍力布置,重新調整軍力部署。

他在河西鎮復置赤水、大斗、建康、寧寇、玉門、墨離、豆盧、新泉等八軍,又置張掖、交城、白亭等三守捉。

唐代邊兵守戍,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

其中,赤水軍33000人,駐扎在涼州武威。

新泉軍1000人,駐于涼、會二州邊界。

大斗軍7500人,駐扎涼、甘二州之間的大斗城。

建康軍5300人,駐扎甘州張掖。

寧寇軍8500人,駐于同城(今內蒙古哈拉浩特古城),位于涼州城東北方向千余里。

玉門軍5200人,駐于瓜州玉門關。

墨離軍5000人,駐于墨離城,位于瓜州城西北千里。

豆盧軍4300人,駐扎在沙州敦煌。

張掖守捉500人,駐于涼州城以南二里外的小張掖。

交城守捉1000人,駐于涼州以西二百里的交城

白亭守捉1700人,涼州西北五百里的白亭海(今甘肅民勤)。

河西鎮共計部署將士73000人。

而與河西鎮的情況有所不同,對于隴右鎮,張承奉并未照搬天寶年間的兵力布置。

當時為了防備吐蕃,兵力幾乎都布置在了河湟地區。

但如今情況有了變化,吐蕃已經分裂,難以對隴右形成威脅。

這也是為何,張承奉要將隴右軍府設置在蘭州,而非鄯州的原因。

他現在所要面對的最主要的威脅,無疑是李茂貞的岐國。

哪怕兩家已經決定交好,但該有的防備還是不能松懈。

亂世之中,親兄弟尚且不能夠信任,又何況是所謂的盟友。

張承奉復置河源、莫門、鎮西、積石、臨洮等五軍與綏和、合川、平夷等三守捉。

又新設皋蘭、平涼、隴南、疊川、宕昌、祐川等六軍,分鎮隴右十一州。

其中河源軍4000人,駐于鄯州湟水。

莫門軍5000人,駐于洮州臨潭。

鎮西軍4000人,駐于河州枹罕(今甘肅臨夏古城)。

積石軍4000人,駐于廓州城以西一百八十里的積石城(今青海海東)。

臨洮軍2000人,駐于臨州治所狄道。

綏和守捉1000人,駐于鄯州西南二百五十里。

合川守捉1000人,駐于鄯州以南一百八十里。

平夷守捉1000人,駐于河州西南四十里。

此外,新設的皋蘭軍轄兵20000人,駐于蘭州治所金城。

平涼軍8000人,駐于渭州治所平涼。

隴南軍7000人,駐于武州治所復津。

疊川軍3000人,駐于疊州治所合川。

宕昌軍6000人,駐于宕州治所懷道。

祐川軍3000人,駐于岷州治所溢樂(今甘肅岷縣)。

隴右鎮共計部署有將士69000人,略高于天寶年間的64000人。

當然,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天寶年間是以漢兵為主。

同時從兵力分布來看,張承奉顯然將更多的將士部署在了東部各州,用以防備自己在向西域發兵之時,李茂貞背盟相攻。

他從來不吝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這些藩鎮軍頭。

合二鎮之兵,以及6000牙軍,張承奉麾下總計有14萬8千將士。

其中,河西、隴右二鎮將士每人年賜稻粟12石,春冬賜衣7件。

牙軍每人年賜稻粟24石,春冬賜衣14件。

各軍軍俸的財政支出總計為稻粟184萬8千石,春冬衣物107萬8千件。

此外,河西、隴右二鎮,官府登記在冊的軍馬共有20萬匹。

其中,牙軍無論是陌刀兵,還是義從軍,盡數配以一人三馬,得軍馬1萬8千匹。

涼州赤水軍得軍馬1萬匹,蘭州皋蘭軍得軍馬8千匹,其余各軍,多則上千,少則數百,甚至各地守捉城中,軍馬數量不能滿百。

這些軍馬都是用作給將士們練習騎術。

剩余的十多萬軍馬,則被養在在山丹與隴右牧場。

等到戰時,再被征用,這樣也能減少軍馬給財政帶來的負擔。

否則真要將這些軍馬盡數分配下去,有些地方的牧草不能養膘,就必須以精飼供養,足以將財政拖垮。

蘭州城外,高臺矗立。

張承奉在萬眾矚目之下,一步步踏上高臺。

這是一座專門搭設的會盟臺,自張承奉召喚各部蕃人以來,就在修建,于數日前完工。

臺高20米,長寬30余米,共有三級。

臺下人頭攢動,烏泱泱的一片,盡是前來看熱鬧的蘭州百姓,與各部蕃人。

第一級的平臺上,站立著的是各族藩部的貴族,他們看向張承奉的眼神,滿是敬畏。

第二級站立著的,則是前來觀禮的各方使者,不僅有李思諫,就連會州黨項、高原上的吐蕃各部,以及在張承奉將治所遷移到涼州后,常駐涼州的西域各方勢力的使者。

當然,張承奉麾下的文臣武將們也大多站在了這一級。

臺頂則是河西、隴右各部蕃人的頭領在恭候張承奉。

張文徹、范欺忠、張承業、羅通達等河隴軍中的重要人物也有幸在臺頂見證張承奉與各部頭領盟誓。

一個會盟,搞得跟個受禪大典一樣,也就是如今大唐皇室沒落了,否則,敦煌張氏定會受到張承奉的牽連,加入到九族消消樂的行列之中。

張文徹等人激動的看著張承奉走上臺頂,各部蕃人向他俯首而拜。

這一刻,他就是河隴地區,各族民眾的共主。

是回鶻人的可汗,是吐蕃人的贊普,也是漢人的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石嘴山市| 沂南县| 安化县| 隆德县| 紫阳县| 治县。| 蓝田县| 清水河县| 湘乡市| 扶绥县| 大竹县| 通道| 哈巴河县| 黔南| 易门县| 营山县| 颍上县| 永春县| 鄂伦春自治旗| 玉树县| 宁强县| 屯昌县| 东城区| 安宁市| 防城港市| 蛟河市| 德阳市| 图木舒克市| 涟源市| 泰来县| 北碚区| 呼和浩特市| 文安县| 乳山市| 玛多县| 鸡西市| 睢宁县| 屏山县| 财经|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