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使君無子,可汗喪父
- 晚唐:歸義天下
- 不可言狀的姚佳辰
- 2050字
- 2023-10-07 22:13:52
帥帳內(nèi),燈火通明。
狄銀來到敵營,為表恭順,不敢直視張承奉,他俯身拜道:
“烏母主可汗之子李狄銀,拜見張使君。”
甘州這一支回鶻因與大唐有過姻親,自詡為唐朝的外甥,因此冒名李姓,甚至自稱其郡望為隴西李氏。
“免禮。”
狄銀聞言起身,張承奉上下打量著他,說道:
“我聽說烏母主可汗有一子,智勇雙全,在部民之中,頗具威望。
如今特勤深夜前來拜營,莫非就不怕我將你扣留在軍中。”
特勤一詞,是突厥、回鶻汗國的官名。
后世出土的唐代史料中,大多稱呼回鶻可汗之子為王子,但在他們內(nèi)部,特勤才是對這些人的正式稱呼。
而狄銀的名字,也正是特勤(tigin)的音譯。
在來之前,狄銀也想過張承奉可能扣留自己,但為了取信對方,只能由他親自出馬,況且藥羅葛仁美實在信不過外人。
狄銀平復心情,回答道:
“李某固然仰慕蘇武牧羊的節(jié)氣,但大唐是禮儀之邦,張使君身為大唐的節(jié)度使,又怎能效仿匈奴,無禮扣押使者。”
張承奉打了個哈哈,就將此事接過,轉(zhuǎn)而問道:
“不知烏母主可汗命特勤前來,所為何事?”
狄銀回答道:
“李某此來,是為促成兩家罷兵言和。”
張承奉玩味的注視著狄銀:
“我為何要答應(yīng)與你議和。”
狄銀正色道:
“城中尚有數(shù)千將士,眾志成城,未嘗不能與使君一戰(zhàn)。”
張承奉冷哼道:
“既然如此,也不必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你我兩家不如擺明車馬,再戰(zhàn)一場。
你若能勝,我自會退兵,我若得勝,甘州我可自取,無需他人奉獻。”
狄銀臉色一變,想到如今城中的困境,他只能服軟道:
“使君誤會了,李某今日并非是來議和,而是專程向使君求和。”
二者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義卻是天差地別。
議和,代表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談判過程中能夠針鋒相對,為自己爭取利益。
而求和,則是作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極盡物理,滿足對方的需求。
張承奉展顏笑道:
“既然如此,王子不妨說說烏母主可汗的誠意。”
張承奉打算先聽聽甘州回鶻方面的提議,再來考慮自己的條件。
狄銀深吸一口氣,說道:
“父汗愿尊使君為兄...”
“且慢!”
狄銀話未說完,就被張承奉打斷:
“烏母主可汗年長我許多,豈能與我兄弟相稱。”
狄銀暗暗點頭,覺得張承奉并非是不講道理的人,說不定兩家真能就此議和。
畢竟城中將士驚魂未定,其余又都是老弱,實在不堪驅(qū)使。
冒險劫營,無疑是一記險招,若真張承奉真的愿意讓步,狄銀無疑傾向于假戲真做。
怎料張承奉話鋒一轉(zhuǎn):
“張某自小父母雙亡,年少又無子嗣,家中人丁單薄,愿與烏母主可汗約為父子。”
喜從天降,狄銀連連擺手,故作推辭:
“李某資質(zhì)愚鈍,豈敢與使君并稱兄弟。”
哪知張承奉卻神色怪異的看著他,好一會才道:
“特勤誤會了,張某可沒說要給自己再找一位父親。”
狄銀愣在當場,愕然道:
“這...”
“我覺得烏母主可汗的年紀,與我稱兄道弟,實在是不合適。
不如以可汗為子,我為義父,特勤以為如何?”
張承奉微笑著提議道。
這件事情不僅對藥羅葛仁美本人,甚至狄銀以及整個甘州回鶻,都是莫大的屈辱,狄銀又怎么敢自作主張的接受。
“使君方才還在說父汗年長許多...”
狄銀想要爭辯,然而張承奉不加理會,他自顧自的說道:
“張某無子,可汗喪父,若能約為父子,我與他各取所需,豈不美哉!”
“使君...”
“莫要說了,我心意已決,你回去告訴烏母主可汗,這是言和的前提條件,只有定下了父子名分,我才會罷兵。”
張承奉說著,喊道:
“來人,送客!”
......
狄銀回到甘州城,將張承奉的提議與藥羅葛仁美道出,藥羅葛仁美聞言暴怒,他一腳踢翻長桌,雙目通紅,喝道:
“黃口小兒,欺我太甚!哪怕戰(zhàn)至一兵一卒,又豈能受此大辱!”
狄銀連忙安慰:
“父汗莫非忘了,議和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只是為了讓張承奉放松警惕罷了。
不如暫且忍受屈辱,答應(yīng)了他,待其松懈,才是父汗反戈一擊的時候。”
藥羅葛仁美聽他這般說,也終于平靜下來,但一想到自己年近五旬,居然要答應(yīng)做張承奉的兒子,內(nèi)心的屈辱還是讓他不能釋懷:
“狄銀,明日你一早出城,與張承奉和談,約定后日一早交接甘州。
等到明日夜間,就是我雪恨之時,我務(wù)必要斬下張承奉的首級,方能消我心頭之恨。”
狄銀見父親應(yīng)下,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次日,狄銀遵照父命,再次前來拜營。
帥帳內(nèi),張承奉徑直問道:
“怎么樣,烏母主可汗是否考慮清楚了?”
狄銀并未掩飾自己心中的不甘,都寫在了臉上,他萬般無奈道:
“可汗愿尊使君為父,只求使君盡早退兵。”
張承奉頓時心生警覺,他清楚,藥羅葛仁美并非庸主,如果不是真的束手無策,怎么可能答應(yīng)這種條件。
然而在張承奉看來,藥羅葛仁美至少還能向涼州求援。
涼州城距離甘州城僅有五百余里,絕對趕得及。
縱使嗢末人獅子大開口,條件也不會比他張承奉更苛刻,畢竟定下父子名分還只是第一步。
如今藥羅葛仁美將姿態(tài)擺得這么低,必有所圖。
張承奉面上不動聲色,與狄銀商談著具體的議和條件,但心里卻在思索,藥羅葛仁美究竟有什么意圖。
莫非是要以和談為由,拖延時間?
但張承奉很快排除了這一想法,自己的步兵尚未抵達,營中只有騎卒,又沒有攻城器械,也只能在城外干瞪眼,哪需要藥羅葛仁美忍辱負重。
直到在與狄銀敲定了所有的條件,狄銀提出明日交接城池,張承奉這才若有所悟。
急著明日出降,可不就是今夜將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