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凈香尼庵,紛至沓來
- 晚唐:歸義天下
- 不可言狀的姚佳辰
- 2050字
- 2023-09-23 21:26:09
王忠忠忙不停的趕回府衙,卻被告知張承奉不在府中。
“使君現(xiàn)在何處?”
王忠忠追問道。
“王判官說笑了,使君的去向,哪是我們能夠過問的。”
見書吏不知張承奉的去處,王忠忠又趕往張府,詢問管事張福,張福反問道:
“王判官急著尋找家主,可是有什么急事?”
王忠忠回答道:
“肅州龍家來人,正在禮賓館等待使君接見。”
張福恍然,他沉吟片刻后,說道:
“既然家主不在府衙,王判官不如往凈香庵走一趟,或許能夠?qū)ひ娂抑鳌!?
......
凈香庵是敦煌最大,也是最特殊的尼寺,因為李玉迎在此修行的緣故,凈香庵平日是不接待男客的。
張承奉并沒有限制李玉迎的自由,但她自從住進了尼寺,就沒有再出過門。
“你又不允許我去探望母親、兄長,怕我為他們傳遞消息。
除了他們,這俗世哪還有能讓我牽掛的,不如留在廟中修行,免得受人打擾。”
李玉迎說著,看向張承奉,譏諷道:
“一些時日不見,張使君的膽量倒是見長了,居然也敢與我關(guān)門獨處。”
張承奉皺眉道:
“你就不能好好說話么,非得要話里帶刺才舒心?。”
李玉迎冷笑道:
“善客登門,我自然禮敬有加,惡客造訪,只不過是用言語刺你幾句,你怎么還受不住了。”
張承奉自討沒趣,放下一支簪子,轉(zhuǎn)身就走。
李玉迎在身后叫住他:
“你這是何意。”
張承奉回頭淡淡道:
“今日是你的生辰,這是給你的壽禮。”
李玉迎喃喃道:
“你還記得我的生辰?”
“我早就忘了以前的事,又怎么記得住,是今早看守姑母的侍衛(wèi)替她傳話,我才知道這件事。”
李玉迎聞言,臉色黯然下來,張承奉推開門,正要離開,又突然止步,說道:
“但是這簪子卻是我親手挑的。”
在張承奉離開后,李玉迎拾起簪子,對著銅鏡插上發(fā)髻,怎么看都覺得好看。
李玉迎摸著簪子,回過頭來,詢問侍奉的婢女:
“這支簪子是不是很合適我?”
婢女帶著討好的笑容,說道:
“夫人本就是傾國之姿,如今戴上這支簪子,更是天造地設(shè)。”
“是吧。”
李玉迎露出一絲微笑,她取下簪子,輕聲道:
“你說他穿得這么樸素,怎么就給我買了這么精美的簪子。
我一個帶發(fā)修行的出家人,裝扮了又能給誰看。”
說著,她取下發(fā)簪,收入了梳妝盒的最里邊。
張承奉離開凈香庵,沒走出多遠,就聽見聲后傳來嘈雜聲。
“還請止步,凈香庵不接待男客!”
“這是哪家的規(guī)矩!”
“你管是誰家的規(guī)矩,總之凈香庵就是不能讓男客入內(nèi)。”
“呵!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瞧瞧,看看我究竟是不是男客!”
張承奉回過頭,正巧看見龍姬取下帽子,摘下面紗。
烏黑如瀑的秀發(fā)披散下來,一張絕美的面容引起周圍人的驚呼。
就連張承奉也被她吸引了目光。
后世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說過:
‘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
敦煌歷來不缺少具有異域風情的胡娘,高鼻深目,秀眉入鬢的容顏屢見不鮮,但龍姬的美貌,還是帶給了張承奉不小的視覺沖擊。
“如何,我現(xiàn)在可以進去了?”
“你可以進去。”
看守庵門的仆婦說著,指向龍姬身后跟著的幾名短發(fā)男子:
“他們可不行。”
龍姬吩咐道:
“你們在外邊等著,我進去轉(zhuǎn)轉(zhuǎn)就出來。”
不遠處,張承奉還在注視著龍姬的背影,心道:
‘她應該是為了女扮男裝,束起了胸。”
一旁,張澈指著等在外邊的短發(fā)男子們,提醒道:
“使君,這些就是龍家人,按照他們的習俗,男子只留短發(fā)。”
張承奉聞言,吩咐道:
“你去禮賓院,替我查一查方才女子的身份。”
張澈剛應下,就見王忠忠快步向眾人跑來。
“使君,可算找著你了。”
王忠忠氣喘吁吁的說道。
“王公匆匆前來,可有什么急事?”
張承奉問道。
“下官正要稟告使君,肅州使團已經(jīng)到了敦煌。”
“我知道,王公且看,守在凈香閣的本就是龍家人么。”
王忠忠疑惑道:
“他們來凈香庵做什么?”
張承奉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反問道:
“使團中藏了一名女子,王公可知道她的身份?”
王忠忠根據(jù)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猜測道:
“或許是龍突騎的姬妾,使者旅途寂寞,讓姬妾女扮男裝,混在其中,也是常有之事。”
張承奉大失所望,他強笑道:
“不知王公當年出使長安,是否暗中帶有女眷。”
王忠忠連連擺手,激動道:
“當時我是隨軍出征,等打下了涼州,才奉命跟隨使團往長安報捷,出征在外,又怎么會有女眷留在身邊。”
張承奉突然撇開話題,說道:
“王公,與我說說長安吧,我們邊走邊談。”
......
龍姬今日前來凈香庵,本是期望能夠見著在此修行的李玉迎。
但李玉迎從不見客,龍姬也吃了一個閉門羹。
不過此行并非沒有收獲,至少她從女尼們口中聽到了與坊間傳聞不同的說法。
“使君將李夫人送來廟里,不過是應了李夫人的請求,并非是要將她放逐在尼寺。”
“沒錯,李夫人住進來的那天,還一箱箱的往廟里搬嫁妝,反倒是使君的日子過得清貧,前些日子還將府上的馬車給出售了,用來補貼家用。”
“使君很重情義,李夫人平常的飲食,都是張府的奴仆專程送來的。”
“今天使君還來廟里探望了李夫人,就在你來之前,剛剛離開。”
龍姬滿心疑惑的走出廟門,對守在外邊的隨從們道:
“走吧,回禮賓院。”
她不知道女尼們口中的張承奉,與坊間的傳聞,究竟哪一個是真正的他。
但龍姬的確對張承奉這個人產(chǎn)生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