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澈快馬加鞭,沿途更換了三匹驛馬,疾行二百余里,終于趕在天黑前抵達了瓜州城。
“張公,這是使君的手書,還請張公親啟。”
張澈送上書信,張文徹頷首接過,拆看信件,原來是張承奉讓他往甘、肅二州派遣細作,打探當地的情報。
張文徹眉頭深鎖,暗道:
‘使君莫非是要向甘、肅用兵?’
其實,張文徹自己就對甘、肅二州的局勢了如執掌。
甘州回鶻與肅州龍家,可謂世仇。
龍家部落源自焉耆。
一百年前,吐蕃在與回鶻汗國爭奪北庭的戰爭中慘敗,依附于吐蕃的焉耆國因此亡國,其眾被分為兩部,其中一部留在故土,生活在回鶻人的統治之下。
另一部則跟隨焉耆王東遷,被吐蕃安置在其所占據的甘、涼二州。
因焉耆王室姓龍,遷來河西的一部改稱龍家,其首領又被稱為龍王。
隨著吐蕃衰落,龍家趁亂占據甘州,聽從張議潮的號令,為歸義軍牧馬。
直到十一年前的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生活在在甘州城外的回鶻人與占據甘州城的龍家爆發戰爭,由于城中糧盡,不能堅守,龍王帶領部民放棄城池,退往肅州。
彼時,歸義軍內部正陷入張淮深與張淮鼎權力斗爭的漩渦,無暇東顧,自能坐視甘州回鶻占據州城,擺脫歸義軍的統治,建立政權。
西遷的龍家部落也趁機占據肅州城,恢復了獨立。
甘州回鶻立國不久,但其可汗藥羅葛仁美勵精圖治,日益強盛,常有吞并肅州龍家之意。
而肅州龍家與回鶻人之間,可謂是血債累累,亡國之恨,十一年前又被回鶻驅逐出甘州,又怎么愿意臣服。
實際上,龍家雖然襲占了肅州,但與歸義軍卻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肅州龍家夾在甘州回鶻與歸義軍的瓜州之間,面對咄咄逼人的甘州回鶻,他們只能傾力交好舊主,避免遭受東西兩面夾擊。
張文徹收起信件,喚來紙筆,當場為張承奉回了一封信,鄭重其事的交給了張澈。
“還請回稟使君,使君吩咐的事,老夫不敢懈怠,但老夫也希望使君能夠認真的審視這封回信,再三斟酌。”
張澈連忙應下,正要立即啟程,張文徹說道:
“天色已黑,夜間出行,多有不便,你先留在城中休息一晚,明早出發也不遲。”
張澈搖頭道:
“張公好意,在下心領,但是使君尚在等待張公的回信,我又豈能安寢。”
說罷,便向張文徹請辭,連夜策馬出城,奔往敦煌。
與此同時,歸義軍內部的權力變更也傳到了肅州。
酒泉縣,肅州城。
龍拂延召集心腹,說起了前些時日敦煌發生的變故,他感慨道:、
“此前李家掌權的時候,本王曾經派出了使者祝賀,哪知道還不到一年時間,李家眾人就已經淪為階下囚。”
龍拂延正是肅州龍家的統治者,當代龍王。
他年過四旬,遵照焉耆男子去發的習俗,只留著短發。
龍拂延繼續道:
“如今是張太保的孫兒張承奉親政。
諸位莫要輕視此子年少,這么小的年紀就能夠假裝恭順,以蒙蔽權戚,利用大婚的時機,突然發難,扳倒李氏。
背后如果沒有高人指點,必有他的不凡之處。
如今本王想要派遣使者,前往敦煌,替我祝賀,你們之中有誰愿意前往?”
龍拂延生長在歸義軍的統治之下,他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頗深,雖然并沒有如同漢人一般蓄發,但說起話來,難免有些文縐縐的。
話音剛落,一名與他年紀相仿的漢人文士站起身來,說道:
“甘州回鶻近年來屢生邊釁,有亡我之心。
常言道: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如今歸義軍已經平息了內亂,必將著眼于外。
若是歸義軍東出,肅州首當其沖,下官以為,此行不應該只是表達善意。
我聽說張承奉已經與發妻和離,嫡妻之位,歸屬未定。
大王之女,如今待嫁閨中,不如許之,招其為婿。
若能兩家聯姻,則西線無憂,不知大王可有意乎?”
龍拂延沉凝不語,反倒是其長子龍元支拍案而起,喝道:
“你莫要以為我不知道你這個漢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說著,對其父龍拂延道:
“父王,不可將阿妹嫁去敦煌,敦煌李氏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梁文進說什么兩家聯姻,便可高枕無憂。
殊不知,招張承奉作女婿,無異于開門揖盜,還請父王三思。”
梁文進被龍元支當場駁斥,卻并不惱火,他先是肯定龍元支的觀點:
“大王,下官以為,王子所言,不無道理。”
隨即又道:
“可若是不與張承奉結好,一旦甘州回鶻遣使去往敦煌,與他約為姻親,共謀肅州,約定事后均分龍家之地。
天下之大,可還有龍家的容身之處。
此前,張承奉背棄李氏,是因為李氏謀奪節位,雙方本就注定是你死我活的關系,沒有緩和的余地。
既然張承奉能夠忍辱負重,可見此人并非鼠目寸光之輩,又怎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典故。
與其聯姻,若張承奉果真不凡,有雄主之資。
無需他來謀奪肅州,龍家作為張承奉的妻族,大王又何必吝惜,不如以肅州作為嫁妝,重投歸義軍的懷抱,助他成事。
而龍家的發展,也將不限于肅州這一隅之地。
況且,張承奉創下的基業,終究是要讓大王的外孫來繼承。
萬物盛衰,自有其規律,龍家作為妻族,依附歸義軍,汲取養分,壯大己身。
待將來歸義軍衰弱之際,再行獨立,所得到的,必然要比今日付出的更多。
若是張承奉資質平庸,只能守成,也可引其為奧援,共同抗擊甘州回鶻。
下官雖為漢人,此言并無私心,其中利害,還請大王明察。”
別說是龍拂延,就連此前旗幟鮮明反對的龍元支,都被梁文進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
但龍拂延依舊沒有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張承奉,他看向次子龍突騎,吩咐道:
“突騎,就由你出使敦煌,借機觀察張承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