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陌刀牙兵,夜訪大營
- 晚唐:歸義天下
- 不可言狀的姚佳辰
- 2065字
- 2023-09-16 15:22:20
牙兵往往都是純粹的武夫,他們不事生產,一門心思琢磨殺人技藝。
當然,偶爾也會在他們對節度使感到不滿時,以下克上,給自己換一個節度使。
這一點,河北三鎮之一的魏博鎮最有發言權。
‘長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諺語,可不是空穴來風。
魏博牙兵們父子世襲,姻黨盤互,驕縱不法,桀驁難制。
牙兵本是節度使的親兵,然而,自最后一任田姓節度使田布被牙兵們逼迫自盡以來,包括田布在內,九任魏博軍節度使,就有田布、史憲誠、何全皞、韓簡、樂彥禎等五人被牙兵們驅趕下臺。
其中,只有韓簡一人逃得性命,卻也因為氣憤難平,在不久后,突發背疽而亡。
魏博牙兵只是典型,絕非孤例。
以下克上,就是晚唐武夫們的傳統技能,這時候,節度使的威望就很重要了,一旦威望不足以壓服眾人,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內亂。
張承奉自身在歸義軍中并沒有什么威望可言。
好在敦煌遠離中原,沙州牙兵此時也并沒有沾染上各地藩鎮同行的習氣作風。
此前兩次政變,張淮深是死于他的庶子張延興、張延嗣之手。
而張淮鼎打出的旗號,也是為張淮深報仇,平定張延興、張延嗣之亂,在事后將二人殺死,并非張淮鼎攻殺張淮深。
一如愛國的吉米仔不能自己動手殺害他的干爹阿樂。
因此,記載著張淮深功績的《張淮深變文碑》、《張淮深碑》才得以留存。
而誅殺索勛是沙州豪族們盡數參與,為了恢復張氏統治的一次政變,并非牙兵們自發作亂。
與中原藩鎮動輒上萬精兵不同,沙、瓜二州土地貧瘠,供養不起太多的人口。
哪怕是河西淪陷之前的唐玄宗天寶末年,沙州也僅有6395戶,共計3.2萬人。
在張承奉祖父張議潮起義前后,沙州因為遭受吐蕃近百年的奴役,僅存2萬人左右。
不過在擺脫吐蕃奴役后,經過張議潮、張淮深兩代人四十余年的治理,雖然常常與周邊勢力發生戰爭,但也因此,河西各地的財富大量匯聚在沙州。
百姓生活富裕,人口得到極大的增長,如今又恢復到了天寶末年時期的規模。
瓜州的情況同樣如此,只不過人口比沙州略少。
二州共計有民五萬余人。
別看張議潮派遣張淮深攻打涼州時,撥給了張淮深精兵七千,但這是在當時歸義軍坐擁十一州的情況下。
如今的歸義軍僅有沙、瓜二州,雖然河西民風彪悍,可謂全民皆兵,但真正能夠稱得上精銳的只有規模在一千人的陌刀牙軍。
這支陌刀軍自從建立以來,就跟隨張議潮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
《張淮深變文碑》中,就記載了陌刀軍跟隨張議潮擊敗回鶻人的戰斗:‘然后收軍遮逆虜,陌刀生擁入敦煌。’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當年那支威名赫赫的陌刀牙軍,并非最初的那些面孔。
但是陌刀軍時至今日,依然是震懾周邊勢力,保衛沙州的核心力量。
夜色中,守衛營門的什長望見六匹快馬奔來,喝止道:
“來者通名!軍營重地,不可擅闖!”
跟在張承奉、羅通達身后的陰仁貴發覺是自己的部下,立即大喝道:
“使君親臨,不得無禮!還不速速召集營中將士,在校場聆聽使君玉音!”
什長聽見熟悉的嗓音,放眼看去,正是自己的旗正陰仁貴。
在府兵制瓦解之后,大唐兵制雜亂無章,各地藩鎮都有自己的標準。
而歸義軍以十人為一什,設什長,十什為一旗,共計百人,設旗正、旗副。
五旗為一都,共計五百人,由校尉統領。
陌刀牙軍共有兩都,今日留在營中值守的便是其中一部,而守衛營門的則是陰仁貴麾下其中一什。
什長只在除夕的驅儺盛會上,遠遠望見過節度使張承奉,當時沒有看真切。
但陰仁貴等四名旗正以及看上去唯少年馬首是瞻的羅通達,什長還是認得的。
他立即派遣手下通知營內的各旗將士,自己則為張承奉等人領路,將他們帶往校場。
校場高臺上,張承奉站在最前沿,就著火光,目光掃過臺下匆匆集結的五百將士,長刀林立,但張承奉的心情卻很平靜,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緊張。
臺下嗡嗡之聲作響,都在低聲議論一貫不理會軍政的節度使為何在大喜的日子,突然夜訪軍營。
“使君,深夜召集我等,是有何事?”
膽大之人出言詢問,卻遭到張承奉身后的羅通達、張良真、閻子悅、渾鷂子、陰仁貴等人怒目而視,趕忙又必了嘴,退回隊列之中。
深呼吸后,張承奉對著今夜留守大營的五百將士朗聲道:
“諸位之中,也許有人認得我,但我今日還是向你們重新介紹自己。
我姓張,張太保的張,名承奉,受眾人擁護,繼承先祖的遺志,如今暫為歸義軍節度使。”
自古以來,姓張的太保不止一人,但在歸義軍,則獨指張議潮。
聽張承奉提起張議潮,臺下議論之聲戛然而止。
張承奉如今在牙軍之中,確實沒有威望可言。
但他的祖父張議潮卻受眾人的尊崇,當年,張議潮的死訊從長安傳回敦煌,河西百姓萬眾悲哀,哭聲震天。
這些陌刀牙兵,在他們少年時,也沒少從祖輩口中聽說被吐蕃奴役的悲慘生活,以及父祖們跟隨張議潮驅逐吐蕃、收復河西的故事。
見眾人安靜下來,張承奉倍受鼓舞,他繼續道:
“先祖披荊斬棘,開創基業,豈料在他故去以后,歸義軍日漸衰微,處境越發艱難。
前有張延興、張延嗣作亂,弒父殺兄。
先父平定禍亂,立志復興,可惜天不假年,溘然長逝,二載而終。
又逢索勛弄權,以致家業旁落。
我與姑母密謀,誅殺奸賊,方使基業危而復安,幽而復明。
怎料,權欲動人心魄,節度副使李弘愿陰謀作亂,欲引回鶻為外援,縱容其劫掠沙州,以換取回鶻人支持他奪取權位!”
此話一出,臺下頃刻間炸開了鍋,眾人無不怒罵李弘愿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