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處,正對著點將臺的帥帳之中,戚繼光和一眾將領也在觀望。
雖然隔得遠,但也感受到了一股英勇肅殺之氣撲面而來。
眾將互相看了一眼,紛紛點頭稱贊。
戚繼光面色如常,心中卻暗暗稱奇:
這李永浩究竟何許人也,莫非也是將門之后?
實際上,李永浩還真算得上將門之后。
他家四代從軍,滿門忠烈。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都留下了他們李家先輩的忠烈英魂。
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好吧,嚴格來說,李永浩早已成了烈士。
現在的他,應該算……烈士后?
……
“行啊!”戚繼美當胸捶了李永浩一拳。
嗎的,又給你小子裝到了。
“你哪兒學來的?”
中國海軍。
李永浩當然不能這么說,只好瞎吹:“做夢的時候夢見的。”
“真的假的?”
“騙你不是人。”
不是人,是神仙?
……
就這樣,在正式履行拳腳教頭的職責之前,李永浩先當上了隊列操練的總指揮。
這當然難不倒李永浩,他還因時制宜,去掉了正步走等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
半個月之后,募兵工作圓滿結束,戚繼光帶著他的戚家軍浩浩蕩蕩開往臺州,進行正式操練。
李永浩隨大軍行進,他的兩名美婢則隨著戚夫人一起,跟在大軍后面。
戚繼光軍紀極嚴,大軍行動期間,禁止女眷探視,戚夫人都不能例外。
臨行前,李永浩交代二女,一定要好好伺候戚夫人,跟戚夫人搞好關系。
二女自然答應,表示會向伺候老爺一樣的好好伺候戚夫人。
李永浩點頭稱善,又補了一句:洗頭采耳都可以,捏肩捶背就免了,免得戚夫人心里不平衡。
……
最終,戚家軍將屯兵之處選在了臺州新河。
新河鎮,因明初建城開河,俗稱新河而得名,隸屬于浙江臺州,地處溫嶺市北部,東鄰濱海鎮。
歷史上,臺州大戰中,新河之戰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戚夫人在此戰中一戰成名,成為名垂青史的巾幗英雄。
……
大軍駐扎,大興土木。
不但大修營寨,還新建了許多住宅。
戚繼光在義烏招募了五六千青壯,其中不少都拖家帶口。
將來還有不少人會在這里成家立業。
戚繼光打算將新河打造成戚家軍的后方基地。
連新河的城墻也加長加寬了許多。
新河,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鎮,逐漸成為戚家軍的屯軍重鎮。
……
“這宅子不錯。”李永浩領著二女上門看房。
他準備購置宅子鋪子,將二女安頓在新河。
這是一座三進宅院,簡潔而寧靜。
當街是鋪面,頗為敞亮。
第二進是中廳,布置得典雅樸素,墻上掛著些許字畫,透露出古典文化氣息。
后院則是一片青磚鋪就的庭院,栽種著各種花草樹木,給人以寧靜淡雅之感。
三進宅院雖不豪華,但都充滿了家的溫馨和寧靜。
二女卻一個勁的搖頭,表示這宅子太大了,三人住著太浪費。
又看了兩處,二女尤其是阿美,始終強烈反對,都說太大。
最后,二女終于找到如意的了。
當街也是一個鋪面,巴掌大,后面連著一間正房一間偏屋,再然后,就沒了。
李永浩總算是明白了。
這倆美婢就是怕宅子大了,房間多了,不能再“被逼”跟老爺同床共枕了。
為了修煉為了突破境界,為了保護民族英雄戚繼光,為了贏得臺州之戰,為了全浙江全天下的黎民百姓,為了諸天萬界的和平與正義,也為了叮當……
李永浩表示:就算買了大宅子,以后還是可以同床共枕的,但是睡袋必須保留。
最后,李永浩掏出大筆銀子,買下了最先看中的那座三進宅院。
就如資深宅男一樣,有房有鋪面,二女日后應該不必為生計發愁了。
……
二女歡天喜地忙前忙后的清掃布置新家,可見她們從一開始就挺喜歡這宅子。
后宅布置好了,當街這么大個鋪面該怎么整?
二女漁家出身,也不知做什么好。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只有靠著磨豆腐這門手藝,才可以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不久之后,新河豆腐西施便美名遠播,聞名遐邇。
……
戚繼光終于找到了心目中完美的兵源,但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
失去控制的倭寇即將發動一次規模空前的進攻,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汪直被捕的那一天,戚繼光就作出了一個清醒的判斷:
不久后,無數失去控制的倭寇將蜂擁而至,發動瘋狂的攻擊。
和平的僥幸與妥協將不復存在,要戰勝這群暴徒,平息戰亂,唯一的方法是:
擁有更強的暴力,以暴制暴,以殺止殺!
……
戚家軍大營安設在新河城外三里處,背山面水,易守難攻。
大營之中,一排排整齊的帳篷呈現在眼前,帳篷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便行動。
營地中央,是高大的帥帳,兩側則是馬廄和倉庫,戰馬、武器、盔甲、糧草、藥品各種軍用物資一應俱全。
練兵場位于營地南側,占地極大,各種訓練器材也頗為豐富。
百戰百勝名震千古的戚家軍即將誕生在這座大營中。
……
“諸位都聽好了!凡你們當兵之日,是要拿餉銀的,刮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但你要記得,這銀兩都是官府從百姓身上納來的。你在家種地挖礦很辛苦,現在不用你勞作,白養你幾年,不過是望你陣前殺敵,你若不肯殺敵,養你何用?”
正是開始練兵之前,戚繼光親自訓話:
大幾千人列隊整齊,靜靜聆聽,沒有一絲雜音。
“兵是殺賊的,賊是殺百姓的,設使你們果肯殺賊,守軍法,不擾害百姓,百姓如何不愛戴你們?”
“如果你們和賊一樣燒殺搶擄,百姓如何不避,如何不關門鎖戶?”
“凡古人馭軍,曾有兵因天雨取民間一笠以遮鎧者,亦斬首示眾。何況砍伐人樹株,作踐人田產,燒毀人房屋?”
“今后,凡奸淫作盜,甚至妄殺平民假充賊級者,天理不容,王法不宥,決以軍法從事,立斬不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