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注定崩毀這件事,大家都知道。
頂級世家,朝堂權臣,民間智者。
所有所有的人都清楚。
有如隋朝兩位皇帝一樣選擇想辦法推進這一進程的。
也有如五姓七望為首拼命阻攔的。
推進者選擇科舉制,拉百姓出身的智者進場,打破世家對官場的壟斷。
阻攔者用王朝更替震懾皇帝,警告皇室。
可這些話,這些事,往往都發生在頂級勢力和人之中。
蘇盛,無論從哪里看,都不像是能知道這些東西的人呀。
李綱真的很好奇。
蘇盛也并未隱瞞,溫和的笑道:“振興家族的方法是給家族找到一枚護身符,一枚即使王朝更替,只要我家沒有天怒人怨,就不能殺戮我家的護身符。”
李承乾等四個小家伙聽到這話瞪大眼睛,好厲害的樣子。
李綱則挑挑眉,好大的口氣。
“老夫可從未聽過有這樣的護身符,可否再詳細說一下。”
蘇盛心里吐槽道,你沒聽過,只能說明你頭發長,見識短,面上則是毫無變化的繼續道:
“第一步是如當年發現五谷一樣尋找到一種食物,增加我家在大唐的名聲。”
“第二步則是讓家族專業化人才化,如全家化身神農一樣的人物,研究糧食增產,亦或者是治病救人。”
“第三步則是讓家族不再參與朝堂政斗。”
蘇盛的話讓李綱有點迷糊,他不理解。
是的,就是不理解。
李承乾等人繼續覺得蘇盛說的話好厲害,至于厲害在哪里,他們也不懂。
反正就是聽不懂。
“那你想如何改變世家注定崩毀的命運?”
李綱雖然沒聽懂,但他覺得蘇盛的話有可執行性,回頭告訴李世民,讓他去做決定。
他現在只關心第二個。
蘇盛嘴角微微上揚,自信的道:“很簡單,代代出英才就好了。”
此話一出。
李綱面容僵硬,一時不知該說些什么。
你說的是挺對。
代代出英才就行,可這個可能嗎?
如今世家階級的頂層為五姓七望,他們都不敢保證自己代代出英才。
我真是信了你蘇盛的邪。
李綱緩緩閉上閉上眼,這一刻,他很累。
如果不是他養生三十年,已經達到心如止水之境,他已經錘蘇盛一頓。
只是李綱內心中也在自問,他為何會對蘇盛有所期待。
也許,他也想讓自己的家族逃離崩毀的命運吧。
蘇盛看李綱心情不爽的樣子,聳聳肩。
他只是說了實話而已。
氣氛一時有點尷尬。
還是高陽跳起來錘了蘇盛一下打破的。
“你這個壞蛋趕緊向李師道歉。”
看著氣呼呼的高陽,蘇盛看向李綱。
李綱無奈的看他一眼,轉身去安慰高陽。
一頓好說歹說高陽才相信李綱不是因為蘇盛生氣。
小丫頭很不好哄。
李綱又給幾人講述一篇論語才結束今天的課程。
李承乾等人在結束后就沖向院子,他們要去抓兔子,給自己加餐。
蘇盛本想先走,被李綱攔住,要一同離開。
出了李承乾的府邸,李綱拉著蘇盛走向一條隱秘的小路。
如果不是確信自己肯定能打過李綱,蘇盛都要懷疑李綱報復自己,要把他帶入無人小路中錘他一頓。
無人的小路中,李綱突然開口:“蘇盛,你要小心蕭瑀和陳叔達以及封倫。”
“裴寂雖然下去了,但他們三個不會輕易讓出手中的權利。”
蘇盛驚訝非常,沒想到李綱會和他講這個。
雖然驚訝,蘇盛還是快速回復:“多謝李師指點。”
李綱繼續道:“蕭瑀嫉惡如仇,有仇就報,但不會使用陰謀手段,陳叔達和封倫不同,他們二人手段很臟。”
“如果有機會,你最好盡快離開長安,把他們交給陛下去對付。”
在李綱眼中,蘇盛雖是少年英杰,也算計了裴寂。
可蘇盛還是年輕,算計裴寂也更多的是有心算無心,并不值得炫耀。
蘇盛再次對李綱進行感謝。
在李綱對蘇盛的囑咐時,二人已經來到宮門口。
李綱表示自己要去一趟三省,就和蘇盛分開。
蘇盛也不問,坐上馬車回家。
李綱目送蘇盛離開去往皇宮深處找李世民。
書房中,李綱把蘇盛的話全部說出,并附上自己的評價。
“知進退,明得失,懂分寸,唯一的缺點就是少年意氣,但這也是他的優點。”
李世民點點頭,和他的評價差不多。
李綱猶豫一下,又繼續道:
“雖出身世家,可他并沒有世家老一輩的狠辣無情以及固步自封,也許他能給近兩百年一直僵硬的朝堂政治帶來變化。”
這個評價讓李世民驚訝了。
“理由?”
李世民屈指敲桌問道。
李綱并未隱藏,認真回復:“因為他說代代出人才。”
李世民啞然失笑。
是這個嗎?
也對。
這確實是世家逃離注定崩毀命運的最好方法。
代代出人才,家族權利不墜,人才還會保證家族的純潔性,在必然時能做出正確選擇。
確實是最好的方法。
可是,可能嗎?
哪個家族可以保證代代出人才。
反正李世民沒有見過。
不過,他也覺得李綱說的對,能說出這樣話的少年,肯定和那些世家老東西不同。
“小心陳叔達和封倫的話可告訴他了。”
李世民問起另外的問題。
“已經告知,他也表態記住,但我認為他有其他謀劃在其中。”
李綱皺眉回復,他覺得蘇盛隱藏的東西太多。
李世民點點頭,表示無所謂。
任何算計都避不過他。
“辛苦您了。”
李世民目送李綱離開。
另一邊,李恪回到楊妃處,把今天發生的事都告訴楊妃。
楊妃抱住李恪,眼中滿是憐憫。
自己的孩子,太可憐了。
“恪兒,你以后可多與太子以及蘇盛親近。”
“嗯。”
“還有,一定要聽李綱的話,深居簡出,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嗯,恪兒一定聽話。”
楊妃囑咐自己的兒子。
看李恪全部認真的答應下來,楊妃松口氣。
他讓李恪頻繁去找李承乾的原因就是想給李恪謀取一份出路。
李承乾那邊的智者很多,只要有一人心生憐憫給出一條生路,就一定比她給李恪選的路要強。
沒有哪個母親愿意讓自己的兒子以紈绔子弟形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蘇盛不知道宮里的事,他此時正在看府中眾人關于山藥餅的吃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