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貝女兒的要求,黃錦安素來不會拒絕,除非她要天上的月亮,那他可就真沒辦法了。
答應第二天與唐雨見面后,黃錦安好奇地問道,
“阿瑛,阿爸想再問一下,你與這位唐公子是什么關系?”平日里,這位非常獨立的女兒很少為了這種小事情跟自己開口。
“他是我的一位舞伴,非常有天賦,最有感覺的一位舞伴……”
“哦,原來是舞伴啊……”
聽說僅僅是是舞伴,黃錦安頓時有些失望,“要是你的男朋友就好啦。”
“阿爸,這是哪跟哪啊!”
黃秋瑛嗔道,
“阿爸,這輩子我就打算不出嫁了,在家陪您老人家不好嗎?”
黃錦安抽了一口雪茄笑道,“好是好,但是女子成人后不出嫁會被大家所笑話的……”
“阿爸,現在都什么時代了!說不定,我啥時候來興致了,娶一個老公上門也是可以的啊!”
“哎,這個還真可以。你若真能幫阿爸弄一個上門女婿過來,阿爸我和你阿媽也會很開心的哈!”
“阿爸,看你著急的模樣,我估計你恨不得現在就上街去拉一名陌生男子過來給你當女婿吧?”黃秋瑛笑著嗔道。
“哈哈,如果真逼急了,你阿爸可真有這個想法。我的寶貝女兒,你不出嫁究竟是我與你阿媽的一樁心事啊。”
“阿爸,你們別這樣好嗎,先明天好好接待一下唐雨吧。”
“阿爸知道啦……”
見寶貝女兒對這位唐雨如此上心的樣子,黃錦安也不由得很是好奇,究竟是何路神仙,能讓自己女兒如此看重……
第二天恰逢周日,黃錦安干脆約了唐雨在自己的別墅內喝茶會面。
黃錦安的大別墅是一棟歷史悠久的黑白洋房,靠近東海岸,占地面積很大。
這棟黑白洋房建于新加坡歷史上的早期英國殖民時代,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后建成,時間大約在這個世紀初,原來是一名早期英國殖民政府的高官權貴住所。
這棟黑白洋房占地面積都很大,一層架空,只有二層居住,看上去風格獨特,環境優美。
這房子也被新加坡人稱為“紅毛吃風樓”。
在南洋華人口語中的“紅毛”指洋人,“吃風”指度假旅行。
因為住在漂亮洋房里面就跟度假旅行一樣享受,所以當地人管洋房就叫“吃風樓”,這樣所謂的“紅毛吃風樓”就是“洋人住的洋房”的意思。
像這種洋人住的“紅毛吃風樓”黑白洋房多分布在新加坡全島隱秘之處,一般外來人士對此也知之甚少。
這也是唐雨重生后第一次走入歷史悠久的黑白洋房。
感覺還是蠻熟悉的,仿佛穿越了一個歷史長廊。
眼前的黑白洋房,是一種在熱帶殖民地區獨有的結合英國“都鐸式”建筑風格和馬來吊腳屋還有部分印度建筑風格的獨特建筑。
從外觀上看,它以白墻黑窗為主,配以高敞的紅瓦屋頂,寬大的回廊,高天花板,高百頁窗,
這種設計,有著良好舒適的自然通風以適應新加坡熱帶與季候風的氣候。
別墅的窗戶回廊上也掛有獨特的黑白相間的竹簾,這是黑白屋的標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積大,有的一座小樓后還另外附帶一座連接主體建筑的傭人住房。
目測一下,黃錦安的這棟大型黑白洋房占地面積達上萬平米了。
屋子門口保留有寬闊的馬車道。
在早年的英國殖民時代,還是一個馬車盛行的年代。
像這樣占地面積大的黑白屋從大門到屋子都曾經設計有長長的車道,供馬車通行。
住在黑白洋房的人家,一般還要雇傭車夫,園丁,女傭,廚師等至少好幾個個傭人,生活成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當年的黑白洋房是英國殖民者勢力與地位的象征,建造地點也遠離華人聚居區。
看著黃家的英式豪宅,唐雨唏噓不已,可以想見英國殖民者當年在此享受的絕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傲慢的貴族生活……
“唐先生,請進。”接到通知的一名女仆早已在大門恭候。
唐雨報上自己大名后,她便領著唐雨進去了別墅里面。
正在二樓客廳里面喝茶的黃錦安見到唐雨后,很是驚訝,
“唐先生,你原來這么年輕啊!真是年輕有為。”
“黃會長,您客氣了。”
“來,請坐,請喝茶。”
“謝謝黃會長。”
倆人寒暄的時候,黃錦安突然眼睛一亮,有點驚訝。
原來唐雨茶杯的拿法非常特別,用拇指與食指捏杯,此乃他們天地會洪門內部獨有的“領教茶”。
隨后,又見唐雨做了一個標準的“三把半香”姿勢。
黃錦安更是意外。
他的父親黃祥環曾是最早開墾馬來西亞柔佛州港腳(兩河之間)的華裔港主之一,屬于下南洋華人里面最早一批暴富起來的人,當年也是南洋天地會的頭目之一。
而黃錦安本人現在是星洲洪門高層的一位大佬,星洲福建幫的重要話事人之一。
黃錦安的這個社團背景信息,唐雨也是從陳風鯤以及他家的保鏢阿華等人口中偶爾得知的。
看到唐雨的這個“三把半香”標準動作,讓黃錦安很是驚訝。
因為“三把半香”也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禮節,它代表了洪門的意志,是對人,對幫派至高無上的尊敬,是俠義的代表,是忠義的尊誠,也是對先輩的尊敬……
接下來,黃錦安干脆放下手中茶杯,回應了一個動作。
只見他將小指和無名指彎下﹐將拇指﹑食指和中指伸直……
唐雨見后,立即將手中的大拇指和食指彎下﹐將中指﹑小指和無名指伸直……
接著,黃錦安將大拇指和食指伸直指向地下,
然后再次上上下下打量了唐雨一番后,大聲道,
“明復清反,母地父天,這位朋友哪一路安舵?”
唐雨大聲道,“地震高崗,一派西山千古秀。”
黃錦安不禁贊許著點頭笑道,“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