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代宗師
- 我是導演,努力當富一代
- 窩要增肥
- 3068字
- 2023-09-23 15:48:26
前有七君子,后有七君子聯盟上書,叛逆習慣的人豈會輕易安分。
于是,上書要求審查公映他們十多年來國內拍攝的電影,對外公開審查制度,以分級制度來代替審查制度,以及對本土具有創造性但市場有限的電影予以政策性的資助和保護。
以赤誠之心挑戰權威,六代目從沒慫恿過。
面對六代目的突襲,上面并沒有驚訝,反而表示:“關于分級制,我們的觀點差不多;至于違規電影,我們也在努力補救。”
六代目談電影藝術,領導回應一樣藝術,雙方勉強達成共識。
南君策當時看到報道,心底只剩下無限感嘆。
后者的藝術,自己學廢了,重生者,誰說就是萬能的,起碼務虛這一套,真不會。
有人說后七君子事件代表六代目的成熟,其實不然,對于他們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他們并沒有認清現實。
審查這個敵人不會消失,國內市場將會成為他們的最大敵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制度和規矩是用來為電影業務負責和保駕護航的,若是像韓國,米國那樣,十幾億人口還不得亂套?
每一方都有其代表的利益,只是誰大誰小,誰掌握話語權而已。
與其去批判和抱怨制度,不如去洞察制度背后的邏輯強大自身,與其祈求保駕護航,不如擁抱市場,適應變化。
南君策聽到第六代,隱約有些猜想,試探性問道:
“任總,您是想拉攏他們?”
任中倫微笑著望著他,搖了搖頭:“哪有那么容易,第五代也好,第六代也罷,都在京圈,而且第六代有他們獨特的經營模式,每部影片賺得并不比國內公映少多少錢,所以,只有一個加入我們上影。”
“賈樟柯導演?”
南君策記得第六代跟上影合作密切的就是六代目領袖賈科長,任中倫本身書生出身,有藝術情懷。
后者從考入大學第一次接觸謝進電影《天云山傳奇》深受震撼從而與電影結緣開始,到大學老師期間撰寫《新時期電影》獲得全國高校電影學術著作一等獎,第二年頂著重重壓力,在大學開設了電影教研室,教授《電影學理論》、《電影批評學》、《新時期電影》和《中國電影導演》等課程,幾年后跳去《文匯報》做特約記者、社會宣傳部文藝處處長...
文學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性的力量,一切天注定。
“對,他找到我們,我們這次也一起出了力。”
任中倫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接著不緊不慢的說道:“之前跟你說過,我們現在遇到很尷尬的問題,就是很多上海導演都跑去京城發展了,上海電影既需要本土人才,也需要外來人才,托舉上海電影的發展。但是我們來了一個賈樟柯,京城卻更有了更多的賈樟柯。”
語氣有點不太一樣的味道。
南君策其實不想摻和進圈子的恩恩怨怨里去,無論實力還是手段,他太嫩了,交點保護費猥瑣發育不好么?
但任中倫每次都會有意無意地把他往上影陣營里拽。
“的確,其實我們可以培養新人。”
南君策如是回應道。
京圈無論演員、幕后、導演都牛的一逼,上影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港圈,利用改革優勢吸引北上導演回歸。
事實上,前世上影搞好后端經營的同時,也是這么做的。
他并不喜歡港圈的絕大部分導演,但回歸的導演卻撐不起票房。
“是啊,培養新人,哪有那么容易?”
聞言,南君策想了想,也對,只有他是掛逼,而且電影人才都往京城匯聚。
不是,任總你到底想說啥,給我一個痛快!
他感覺猜來猜去好累。
相識以來,任中倫給他的感覺就是直接坦誠,這是他喜歡的,一句話十八繞,云里霧里,賊煩人。
“任總,市場變了,時代也變了,一切或許會不一樣。”
任中倫楞了楞,隨即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是啊,時代變了,現在電影市場講商業號召力,遺忘了電影另一個價值思想和藝術價值。”
他很重視南君策,哪怕內部對他不看好,這一切源自于與夢工廠杰弗瑞·卡森伯格的交流,這可是斯皮爾伯格都很看好的年輕導演。
不過,這一切他誰都沒有說,自己默默拉攏著就好。
賈樟柯,包括北上的那批老導演,拍的影片都不錯,但僅限于影片的藝術追求和質量,國內它的觀眾群終究是有限的,宣傳一樣難以贏得市場更多的觀眾。
南君策不知道怎么接,影評人也好,老電影人也罷,都似乎執拗地堅持著這份情懷。
哪怕是任中倫,看得很透徹,卻也一定有著自己內心的信仰。
這讓他想起了西影廠的老廠長吳添明老爺子。
他說:“我不喜歡的東西不拍,錢頂個屁用。”
老爺子一直堅守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創作,將鏡頭對準改革開放后農村小城的題材上,但是商業電影的興起,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已經走向沒落。
不是影片不好,是時代在變化,觀眾也在跟著變化,電影終究已經開始變成娛樂,有趣有深度,關注點逐漸往有趣方面轉移,所以,爆米花電影,讓大眾感同身受有共鳴的電影,才能有市場。
“算了,不去感懷了,順應市場,力所能及吧。對了,你那部武俠片,估計得要改改。”
任中倫突然的出聲,他剛到嘴邊的話想說出來的時候突然被打斷了。
“呃...”
看著他愕然的模樣,任中倫先是給他添了茶水。
隨后笑著對南君策說道:
“我們找葉家人授權,被拒絕了,原因也簡單,王佳偉一年前已經找了葉家人,打算拍一部一代宗師,主角就是葉問,梁朝煒已經在練武,說來也對,王佳偉畢竟是名導,而且本身有港臺的優勢在。”
南君策握著茶杯的手頓了一瞬,接著就樂了:“好啊,任總,改就是了。”
他的爽利,出乎任中倫意料之外。
“不生氣?”
“生氣干嘛,勉強不來嘛,詠春拳始于五枚師太,傳于梁贊,開枝于葉問,但若不是其弟子李小龍獨闖米國,世人又怎知詠春的厲害?”
南君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隨后才接著說道:
“無論是港臺90年代拍了《詠春》講述嚴詠春的故事,還是更早些時候拍了《贊先生與找錢華》講述了找錢華也就是葉問師父,拜武功高強且精通醫術的詠春傳人梁贊學習功夫的故事,都是因為李小龍成名才拍的電影。
既然葉家人更信任王佳偉,那我換一個原型就是。”
電影講究虛構敘事,影片中的捏造故事,是藝術品的創作本質。
宮二也好,葉問也罷,本身都是根據真實人物虛構出來的。
對于南君策而言,無所謂,他跟爺爺學的詠春是正身詠春,而且相對于其他人,前世葉問系列的成功,以葉問為原型,更有票房的保證。
人家不愿意,就不勉強。
又不是說沒有葉問這塊云彩就下不來雨了。
詠春名家多的是,若不是詠春原因,真正的一代宗師應該是孫祿堂老爺子。
面對任中倫的不解,南君策解釋了一番詠春拳的歷史,以及這個電影系列的計劃。
詠春有兩套拳法,一套鶴山偏身詠春拳與正身詠春拳同出一源,而鶴山偏身詠春拳更加簡單易學、實用性強,只是偏身詠春學習的人很少,與學習數量龐大的正身詠拳相比處于劣勢,數量差距較大。
作為梁贊萬年弟子的王華三,以及在世的馮振,都可以作為原型,還不用因為政治原因遠走香港。
任中倫沉默了一會,抓住了重點:“你還寫了一個系列?劇本在哪里?”
“......”
南君策無語地看著任中倫。
那種感覺怎么說呢?
趕緊把劇本拿過來,我們上影稀罕的味道,簡直不要太赤裸裸。
不過,他一直很納悶,任中倫對他似乎重視有點過了。
想了想,他說道:
“任總,最近一段時間忙活于電影的事情,有點忙...還只是大綱,劇情沒完善。就是有一個疑問,上影應該也更相信王佳偉導演才對啊?”
“小南啊,大綱也行。”
聽到他的話,任中倫笑了笑,很是得意,隨后來了一句:
“不怕和你直說,我們內部也準備跟他合作,但是我說我更信任你,你信嗎?”
“......”
我信你個鬼。
內心腹誹了一句。
南君策的確有點吃不準任中倫這句話真假,他只是一個DV導演,在國內沒有電影和票房證明過自己,按常理應該觀望,就像中影的韓三坪一樣。
可這段時間任中倫的態度他還真把握不住。
而且看似儒雅的書生任仲倫,骨子里藏著敢為天下先的魄力。
此后的上影,不僅并沒有像許多人預言的那樣掛掉,反而在他的帶領下,重新煥發出了“東方好萊塢”的光彩。
所以,人家眼光肯定沒有問題的。
中午,任中倫熱情帶他去上影吃了一頓飯,才告辭離去。
在回去的路上,想起《一代宗師》被拒絕授權的事情,心情有點不美麗。
被人小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