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計劃
- 水滸:魂穿鎮關西
- 南山舊客
- 2045字
- 2023-09-05 09:23:26
王進的坦蕩,倒讓鄭屠頗感意外。
輸贏對鄭屠來說,不算什么。
但對王進而言,可能失去了萬安寨的威望。
但轉念一想,王進又不打算長居于此,聲名威望對他來說,似乎也不重要。
“呂勇。”王進出言呼喚。
“師父,我在。”
呂勇鐵青著臉上前。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給鄭大官人磕上三個響頭。”
“師父,這...”
呂勇連忙將臉轉向鄭屠,試圖獲得赦免。
卻見對方只是微微笑著,不言不語。
一咬牙,呂勇倒身便要下拜。
一雙不太有力的手將他扶起。
“都是自家人,鬧著玩,別太當真。”鄭屠滿臉堆笑。
只不過這笑容在呂勇看來,分外親和。
不似剛才那般惹人生厭。
“阿哥大量,是小人方才唐突了。”
鄭屠擺手示意無妨。
“兄弟,見你一身橫肉,為何速度這般之快,實乃我平生僅見。”
王進拍了拍鄭屠肩膀,兩人儼然一副老友模樣。
無奈,鄭屠只能搬出應付魯達那一套說辭。
“原是如此,這是天大機緣,令人好生羨慕。”呂勇聽完,適時迎合,畢竟剛承了對方的情。
“教頭槍法神出鬼沒,在下應付得也是膽戰心驚。”鄭屠一笑。
兩人謙虛一陣,王進朝呂勇道:“時辰不早,去喚提轄起身,到前廳用些酒肉。”
“是,師父。”呂勇自去。
“教頭,今日不可貪杯,該談正事了。”
神色一肅,王進自然知道他口中正事為何。
來到前廳,酒菜備齊,鄭屠與王進率先入座。
須臾,呂勇也帶著魯達到來。
“灑家老遠就聞到酒香,王教頭深知俺心吶。”魯達大笑著落座。
“兄弟,今日不可醉酒,說正事。”鄭屠事先吩咐。
“正事你們說,灑家喝酒聽著便是。”
話還未說完,魯達已經將酒朝自己碗里倒滿。
鄭屠搖頭苦笑。
“提轄酒量好著,不礙事。”
王進朝呂勇道:“你也一道。”
“多謝師父。”呂勇神色欣喜,坐了下來。
眾人用過酒菜,鄭屠開始問道:“李飛豹那廝,在延安府可有家人?”
“無父無母,孤身一人。”王進答道。
“他與經略相公關系如何?”
沉吟片刻,王進答道:“我在相公府上未停留多久,不過我逃離之時,經略相公并未借用兵馬與他,李飛豹所用,都是知府親兵,想來關系也不是很緊密。”
身為押監,只管兵馬駐屯訓練,卻無權調用,這點給了王進一線生機。
“你進了山中,他沒繼續搜捕?”鄭屠繼續問道。
“伏龍山綿延甚廣,僅靠知府那一千親兵,進山搜人猶如大海撈針。恐怕李飛豹也想不到,我到了萬安寨,離延安府不到百里。”王進冷笑。
“不過有一事卻是奇怪。”呂勇插話道:“自從師父逃了相公府,那李飛豹突然往東南而去,咱們的人許久未見他露面了。”
聞言,鄭屠知道王進在延安府應該有安插自己的人馬。
否則以他處事謹慎,斷不會安坐萬安寨。
“這直娘賊,怕不是懼了王教頭的槍,躲哪里去了。”魯達嘴里嚼著酒肉說道。
“定然不是。”鄭屠否定道:“既然他在經略相公府不受待見,抓住教頭,是唯一能在高俅面前邀功的機會,他不會放棄。”
思索片刻,鄭屠眼睛看向門外。
“往東南而去?我想,他應該是去了東京。”
“他去東京作甚?”呂勇開口問道。
“既然經略相公不予他人馬,延安府親兵又不夠用,應該是去向高俅請兵了。”
聞言,王進深以為然。
“不錯,高俅那廝,僅需一張調令,附近府衙哪個敢不應承?”
“高俅這廝,端的是小心眼。師父父親只是打傷了他,便如此興師動眾。”魯達憤恨附和。
“此人心眼極小,睚眥必報,凡是得罪他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有此舉動,也是情理之中。”鄭屠冷笑著回道。
“請兵?”王進眉頭緊皺:“寨中只有百余人馬,若李飛豹真的請到援兵,如何抵擋得住?”
“教頭放心,現在李飛豹那廝,還不知道你在萬安寨,這便是咱們的機會。”
“兄弟心中,可有計較?”王進拉著鄭屠的手問道。
“可有此間地圖?”鄭屠反問。
“有!”
萬安寨前身乃朝廷城寨,自然有地圖。
王進命人拿出,鄭屠細看半晌。
“永興軍路,南有河中府,北有綏德軍駐地,再加上延安府,足夠湊齊萬余人馬,如此搜捕王教頭,方有機會。”
“如果真如咱們所料,李飛豹那廝真的取得調令,從東京返回延安府時,必先會去河中府。”
“在未到達河中府之前,是他兵力最少之時,甚至只是隨身攜帶幾個親兵,咱們可以在路上埋伏,將他擊殺。”
鄭屠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師父。”呂勇站起:“我這就去調集人馬,即刻出發。”
“莫急。”鄭屠將他攔住:“如果我所料錯誤,那咱們數百里奔襲,便是白跑,到時不僅殺不到李飛豹,還將咱們置于險地。”
“那...那該如何是好?”魯達問道。
“還需從長計議。”鄭屠轉頭看向王進:“寨中共有多少人馬?”
“除去你我四人,剛好一百二十人。”
“一百二十人?”鄭屠眉頭微皺:“也夠了。”
“兄弟,怎么做你說,寨中上下全憑你調遣。”王進似乎有些著急。
“不敢。”鄭屠指著地圖繼續道:“咱們可將一百二十人,分三路人馬。”
“第一路三十人,守在潼關附近,李飛豹從東京返回河中府,那是必經之地。這一路人馬只負責打探,一旦發現李飛豹行蹤,立即報與我等。”
“同樣,第二路也是三十人,守在河中府附近,時刻提防官府中人,從后包抄我們。這一路人馬只作萬一之用,也不參與廝殺。”
“最后一路,六十人,教頭可挑選寨中精銳,與你我四人埋伏風陵渡,一旦李飛豹過河,咱們就動手。”
風陵渡處在潼關和河中府中間,有前后兩路人馬作為哨探,鄭屠方覺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