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山河萬里
- 泡疼片
- 2174字
- 2023-08-31 12:42:21
時間過的飛快,自從沈家伯父一家去了鄰省后,我為了當時的驚鴻一瞥,每天都努力學習女紅,每頓飯都認真吃,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能夠做他的新婦。
就連嬤嬤也夸我做的刺繡不錯,娘親也會問我是不是又長高了。就這樣盼著盼著,時間一晃到了光緒三十一年。
這天爹爹回家時一臉凝重,我和往常一樣湊在他身邊撒嬌,他只是象征性的抱抱了抱我,然后快步走到娘親的廂房,兩個人在里面說了許久的話,我在外面緊張的聽著,隱隱約約聽到了沈家,我的心咯噔一跳。
許久,爹娘然后出來告訴我,沈家伯父因病去世了,現在沈家有沈家伯母主持,沈家伯母的意思是等到三年喪期一過,沈藎臣便會來娶我。
爹爹問我是否想這么早的嫁過去,娘親也說著想讓我多留幾年。
可是一想到我要嫁給那個我匆匆一瞥就難忘的人,我連忙點頭答應。
這天晚上我既欣喜又難過,難過沈家伯父走了,他應該多難過;欣喜我終于可以嫁給他了。
之后我更加努力的學習女紅,我想我以后一定給他繡最好的衣服,閑來無事我便看繡娘繡我的錦被和嫁衣,學著管理下人操持家務。時間一晃,三年匆匆過去,終于到了他娶我的日子。
那天我起了個大早,任由娘親和嬤嬤給我梳頭,很快到了結親的時間,接親的人來了,我還一口飯都沒有吃,我急匆匆的給懷里揣了兩個雞蛋便任由娘親蓋上了蓋頭,拜別爹娘時,透過蓋頭我看見他們強忍的淚水,我不以為然的想到,我嫁給的是我心愛之人,父母為何如此難過。
上了花轎,來到沈府,下轎時,一只骨節分明的手向我伸來,一想到是他的手,我就紅了臉,幸好蓋著蓋頭沒有人發現。
跨火盆,拜天地,親事在有條不紊的舉行著,我忍住心中的激動按照娘親的教導仔細認真的完成每一項事宜,生怕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出差錯,萬幸,并沒有。最后我被送到洞房等待他的來臨。
夜幕來臨時,一陣腳步聲由遠漸近,我的心逐漸緊張起來,他會是什么樣子的?他是否喜歡我?
伴隨著我的惴惴不安,頭上的紅蓋頭被掀開,或許是太過突然了,我忘記了羞澀的低下頭,而是直直的盯著他看,他好高,比爹爹還能高出半個頭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此時此刻看著我倒是有些局促。
春宵一刻值千金,那一夜他絮絮叨叨說了很多,我清晰的記得他說的——我是他此生唯一的妻。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給沈家伯母——現在應該是我的婆婆去敬茶,她很溫和,給了我一副祖傳的鐲子便讓我回去好好休息了。
新婚伊始,我們過著郎情妾意的生活,他讀書我煮茶,他寫詩我作畫。
夏天天熱,他會把酸梅湯用井水冰后給我喝,有時會用荷葉包著蓮藕,手掌一拍,撒些白糖給我吃,蓮藕沁人心脾,是很消暑的。
秋天他帶我去看楓葉,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 菊繞東籬。但他告訴我,漫山遍野的落葉也不及我好好看。
他陪我去千佛山,我跪在佛前求我們長相守,求我們的孩子早點降臨。
誠心祈禱果然有用,不久我診出懷有身孕。
平穩的懷胎十月,我們的長子落地。
有身孕時,藎臣怕我無事可做,便教我讀書識字,十個月,我也倒慢慢的認識一些字了。
這一年是光緒三十四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年。
有了孩子之后,我常常讓他早日從學堂回來,多陪陪孩子,他自是滿口答應,也是早早回家。只是我知道,比起這個家庭,他更想考取功名,盡臣子之責。
我思考了良久,終還是讓他去讀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果然,藎臣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獲得了成就。
宣統三年春,他考上了京城的最高學堂—京師學堂,我們高興壞了,我們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說“爹爹最厲害了”,我婆婆也整日在笑,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我們來到了京城。
在京城,我看到了王公貴族的奢靡揮霍,普通百姓的窮困潦倒。我們看到普通的老百姓被洋人隨意的欺辱,我們看到一些場所掛著“中 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匾。一路上,我們沉默著,誰都沒有說話。
安頓好后,藎臣打破了這沉默,他問我要不要上街轉轉,我答應了,在街上我們看到一個高帽子的洋人站在一個箱子前,周圍圍滿了人,我們也湊了過去,我問旁邊的小姑娘這個洋人在干什么。
“這啊,這是洋人的魔術,和我們的變戲法一樣。”
變戲法啊,我最喜歡看了,我拉著藎臣擠進人群,我看見那個洋人,把一只狗拉進箱子里,然后過了一會兒,一個人爬了出來,一個清人。
那一刻我渾身上下都血都凝固了,我感到恥辱,藎臣緊緊的攥住我的手,我悄聲對他說,“我討厭這種,我的子孫以后一定不能這樣。”
過了很久我才明白,這是一個風云變化的時代,時代被一些有識之士艱難的推動著,同樣也推動著其他人前進。
藎臣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過后,藎臣更加努力的學習功課,希望可以得到朝廷重用,報效國家。但是意外就是這么突然。
這年八月十九,南邊爆發起義,除了前線的戰報傳到京城,還有十幾個省宣布獨立,之后皇帝退位,雖然藎臣還能繼續上學,可是他卻不知道為誰盡職了,誰能讓他做官了。
我一直陪著他在京師讀書,我看見皇帝從紫禁城搬出來又住進去,我還看見一批一批軍閥進進出出,我還聽說京城一會兒改名又突然不改了。
到周末節日,藎臣會帶我去天橋逛,那里有許多江湖藝人雜耍,藎臣會拉著我看他們施展技藝,也會給我買糖葫蘆吃。
但是,藎臣看這每日進進出出的軍閥,喃喃自語到,在這個世道,只有筆桿子是不行的,還要有槍桿子。于是,他決定去參軍。
參軍定是不能拖家帶口的去,于是,當他將我和孩子送回老家后,一切都安置好后,他前往熱河投靠趙將軍。
臨行前,我們依依不舍,想到我要和藎臣分開這么久我便很難過。
事后,藎臣摟著我說,他會按時給我寄家書的,只要他得了軍名,就將我接過去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