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賣酒的想法
- 我,潘金蓮,滅掉梁山當女帝
- 綠鯉魚紅鯉魚
- 2060字
- 2023-09-17 16:55:20
“都頭,如果我們店想售賣酒水,需要辦什么手續?”
某天傍晚,武大郎請來劉衡吃飯,除了劉衡,還有兩名衙役。
這兩名衙役是這幾日劉衡派來維持秩序震懾宵小的。
武氏飯館開業火爆,人多就容易出亂。
為了避免有人鬧事,
武大郎請劉衡協調了兩個衙役,在街面來回巡邏。
往大了說這當然是假公濟私。
但對劉衡來說這不是什么大事,衙役在街上巡邏也是每天要做的工作。
只不過是派人在這條街上的某處多走走,講道理也說的過去。
有這兩個衙役,劉衡也不時過來買吃食。
開業到現在,還沒有不長眼的宵小敢來飯館鬧事。
酒過三巡,氣氛到位后,金蓮提出了這個問題。
北宋此時的酒,都是低度酒,至少金蓮并沒有見過在陽谷縣有高度白酒售賣。
蒸餾技術又不難,油條等只是小道,真正想打出一番家業來,金蓮感覺做白酒是條發展的路子。
今天他們請劉衡吃飯,喝的酒是市面上上好的桃花釀,要價500文一壇。
買了后金蓮喝了一杯,這不就是黃酒嗎,酒精度數撐死十來度。
這個品質的酒,所有成本都算上,撐死幾十文。
利潤差不多十倍。
這個利潤讓金蓮心動了。
她還有大殺器,高度白酒啊。
市面上也有白酒,不過白酒質量還不如黃酒,此時的白酒不管純凈度還是口感,都不怎么樣。
估計武松喝的所謂“三碗不過崗”也就是這類酒。
那要是武氏飯館售賣高度白酒,一個新興市場是最容易賺錢的。
不過官府對酒水售賣有一定的管控措施的,如果沒有官府許可,是不允許私自釀酒賣酒,違者法辦。
世道要亂起來,還有十幾年時間,時間還久,有個賺錢的門路還是有必要的。
劉衡吃了口菜,沉吟道:“陽谷縣里有釀酒許可的有四家,縣城里的獅子樓、豐慶居,黃莊的黃家酒坊,還有景陽岡的郭氏酒家。你要賣酒,從這四家購進即可。想要釀酒,那就可難了,陽谷縣就這四家,官府應允釀酒,當前陽谷也就這四家。”
這年頭釀酒,真就是糧食制成。
釀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現在產糧人吃都不夠充足,官府也不允許太多的釀酒企業出現。
當然私下釀酒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但都不成規模,一般都是自己喝,或者小打小鬧的挑著擔子零售。
晁蓋智取生辰綱的時候,就是用自己釀的酒麻翻了楊志等人。
這種私下釀酒的行為,只要做的規模不大,官府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也管不過來。
武氏飯館要想賣酒,從別處購銷可以,自己偷偷釀造一些也未嘗不可。
但想要推出一種新型的酒類,大范圍的占領市場,那必須拿到官府的許可。
武大郎點頭:“原是如此。多謝都頭解惑。”
他微微搖頭,看來釀酒的生意并不是那么簡單。
劉衡哈哈一笑,擺手道:“客氣作甚。大郎,這些天你家生意日漸平穩,我們就不每天都過來了。有事派人找我就好。”
“好說,以后少不得要麻煩都頭。”武大郎又敬劉衡一杯酒。
劉衡一飲而盡,看看房內并沒有金蓮在,問了一句:“潘娘子今日不在嗎?”
“她先回住處了。”武大郎眉毛微不可查的挑了挑,“都頭問她可是有事?”
劉衡摸摸武大郎的袖口,笑道:“大郎,你們飯館這幾日繁忙,可能還不知道,街上現在流行起一種新式衣裝,窄領窄袖,窄袖,喚作金蓮衣。”
“啊?此事當真?”
“當真!沒錯,就是你們店里人員穿的這種。你不常出門,現在街上可有些人也開始穿這樣的衣服了。”
開業前金蓮讓十錦記給每個人都做了一套類似的中山裝,繡上武氏飯館的文字,這種統一服裝一度讓前來買飯的人嘖嘖稱奇。
武大郎一開始認為這衣服穿上很是難看,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利索許多。
沒想到這樣的衣服竟然還會有其他人買來穿,金蓮衣這個名頭,竟然開始流傳了。
“十錦記賣成衣,都言這樣款式的衣服,是潘娘子設計出來的,命名金蓮衣。昨日我娘子也買了一件,屬實有趣。潘娘子也是妙人啊。”
武大郎笑的與有榮焉,再次舉杯:“都頭,喝酒。”
賓主盡歡,酒足飯飽,武大郎送別劉衡三人,讓閻良閻婆關好飯館的門,他回到住處。
金蓮和閻婆惜都還沒睡。
閻婆惜在燈下,縫著一件衣服。
金蓮則翻看著一本書。
見他進門,金蓮放下書,迎過來。
“妹子,看來釀酒一事,并不好辦。”武大郎對金蓮說道:“此事還是要從長計議。”
他把今晚與劉衡吃飯時的話講給金蓮聽。
金蓮此時也是才知道,原來在北宋,想要釀酒,還需要有官府的許可。
聽劉衡的意思,這個許可還不輕易發放,釀酒還不是說你想釀就能大批量的釀的。
“飯館的生意穩定下來再說吧。”金蓮點點頭。
不過劉衡說的四家具有釀酒資格的,景陽岡的郭氏酒家讓他要素察覺。
這個郭氏酒家,就是賣“三碗不過崗”的吧。
有點意思了。
不知道現在景陽岡有沒有老虎。
她心中尋思著,四家有許可的,縣城里的獅子樓、豐慶居那不用考慮,這種能開在縣城內的商家,必定有權有勢。
黃家酒坊不清楚情況。
景陽岡的郭氏酒家,地理位置最為偏僻,想必做出的酒,也是便宜低劣的,不然早就來縣城發展了。
或許還可以從郭氏酒家著手。
金蓮這些天在陽谷縣走街串巷的閑逛,基本也弄清楚了,現在是政和四年。
政和四年,江湖還是風平浪靜,后來的梁山好漢們,大多還在過著平和的生活,還沒有開始他們命運的軌跡。
金蓮知曉大概的劇情,但具體到個人年份,她也不是史學家,不可能記得這么清楚。
所以金蓮想要武大郎能支棱起來,她也闖出一定的名氣,為將來提前做些準備和安排。
但飯要一口一口吃,她魂穿過來,畢竟才十幾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