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一億斤水稻
- 大明:我朱允熥,監國大明
- 鮮橙愛吃魚
- 2651字
- 2023-09-23 01:04:43
所有文官的目光全都放在了楊士奇的身上。今天,除了太孫殿下,這位新科狀元就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而那些朝中要員。大多數也都是狀元出身。997所以看到楊士奇就像是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心中自然好感倍增。
“臣楊士奇,圈見天孫殿下王羅王羅王王羅。““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雖然朱允題監國。
平時官員上朝的時候也不用山呼萬歲。但是楊士奇作為新科狀元。禮節還是不能少的。朱允題笑著說道:“愛卿平身!“等楊士奇起身之后。門外又接連唱了榜眼和探花的名。同樣的行禮如儀。同樣的高呼萬歲。
至于其余人,則是在這日不人唱名乏后。一起進入的大殿。
然后眾人在楊士奇的帶領下再次對著朱允題行禮如儀。行禮完畢之后。滿朝文武又向朱允題道賀。恭喜朝廷又取用了這么多的人才。等到這一系列的禮儀做完之后。其余進士統統退場。只留下狀元榜眼和探花在朝堂之上。而百官也正式開始奏事。看著朝中官員一個個的站出來上表。楊士奇心中也是連連感嘆。原來大明的朝堂是這個樣子的。很快,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匯報完了。這個時候。戶部侍郎站出來說道:”太孫殿下。“
“江南本季春稻已經收割完畢。““數量也已經統計出來了。“
滿朝文武聞言都將目光放在了戶部尚書的身上。因為之前賑災的時候。幾乎掏空了朝廷的家底。朝廷不得不下旨讓民間參與賑濟。現在春稻收獲自然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因為這關系到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百姓的生活能不能正常運轉。朝廷現在是有錢不錯。但是錢再多,不能當飯吃啊!朱允題聞言也是一臉笑意的問道:“哦?居然這么快就統計出來了。”“愛卿說說,江南一地總共收上來多少糧食?“。
聽到朱允題的話。
眾人的目光再次齊刷刷的看向戶部尚書。趙勉清了清嗓子說道:“回太孫殿下的話。”“今年的春稻目前為止。““已經收上來了一萬萬三千萬斤。”“這些還不包括那些還沒有收上來的春稻!“聽到戶部尚書的話。在場的所有人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萬萬三千萬斤!這是個什么概念!
去年一年,整個大明的糧食收入恐怕也就這個數吧?這還只是江南一地的!趙勉聽著周圍的同僚的吸氣聲。心中不由得一陣得意。
自己當了這么多年的戶部尚書,腰枉子從來鄙沒有這么硬過。之前陛下主政的時候。朝廷缺錢缺糧。把自己愁的頭發都快要掉光了。可是等到太孫殿下監國。先是改革商稅,把朝廷的收入提高。又進攻東瀛,以樂瀛搞來了巨量的日眼。后來又從南洋弄來了高產的種子。并且開始在江南試種。
誰知道剛試種一季,就收獲這公多的顧食。當即就有官員站出來問道;“趙大人,這話可不敢亂講?““真有這么多的糧食?“
趙勉聽到這話,臉上故意露出不虞之色:
“說的什么話?“
“本官堂堂戶部尚書,隨道還能匾你不成?“
“你們要是不信,可以問問太孫殿下!“
說著就把矛頭指向了朱允題。
眾人的目光再次放到朱允題的身上。
朱允題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一萬萬三千萬斤,也就是一億三千萬斤。
這個年代沒有億這個計量數字,只罷用方萬來代厝。這件事昨天這位尚書大人就跟自己通過氣了。還是自己讓他在今天的朝堂上說出來的。為的就是給接下來的事做鋪墊。所以朱允題開口說道;“趙愛卿說的沒錯。“
“只不過今年是第一年。”“產量可能有點低。“
”主要也是因為老百姓還不知道這種種子。““所以沒有種。“
“整個江南也就種了區區十萬畝左右。““等到下一季水稻推廣開來。““產量還會再創新高。“聽到朱允題的話。在場的所有人全都傻眼了。太孫殿下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么?產量太低了?
這一季的產量都快趕上往年一年的產量了。
而且還是在江南一個地方!
區區十萬畝?
十萬畝地就能長出來這么多的糧食?而且還是在沒有推廣開來的情況下。
眾人已經不敢想象下一季水稻種出來會是什么樣子了。要知道整個江南可是有幾百萬畝土地的。更不要整個大明。土地更是難以數計。這么大規模的土地。
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種上太孫殿下說的糧食。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像汴梁那種程度的水災。
朝廷能夠敞開了供應那些災民吃到新糧下來。所有人都感覺自己是不是幻聽了。居然能夠聽到這樣的話。
然而朱允題臉上的笑意卻在明顯的告訴所有人。這并不是胡說。楊士奇同樣也傻眼了。
沒想到大明的糧食產量已經強大到了這個地步。去年災情籌糧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今年就糧食大豐收了?
這也太嚇人了吧!
忽然,楊士奇的心中一震。
明白了為什么太孫殿下會跟自己說那些話。
因為按照自己原來的推算,闘廷至少還要三五軍的時間。
才能夠征討草原。
因為這三五年的時間。
就是用來積蓄糧草的。
但是現在看來。
根本就要不了三五年。
僅僅只是江南這一季的春稻。
就能夠把整個草原犁一遍!
想到這里,楊士奇忽然就激動了起來。
草原賊酋論是真的。
經略西域是真的。
那經略西洋這件事肯定也是真的!
可是這位太孫殿下今年才只有十幾歲啊!
難道真的是天縱奇才?
等到所有人都激動完了。
才像是想起什么一樣。
齊齊對著朱允題行禮道:
“臣等為太孫殿下賀~“。“
“為陛下賀!“
“為大明賀!“
”大明有太孫殿下,實乃萬民之福!“
朱允題抬手說道:
“眾卿不必多禮。”
“不過孤倒是有件事想要問問諸位愛卿。“
百官聞言趕緊說道:
“請太孫殿下賜教!”
朱允題笑道:
“如今大明的錢財可算足備?“
眾人一時間不明所以。
由于東瀛白銀和大明商稅的加持。
朝廷不缺銀子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所以盡管不知道這位太孫殿下為什么要這么問。
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已經足備!“
朱允題又問:
“如今大明的糧食可算足備?”眾人心中仿佛像是抓到了什么一樣。如今僅僅只是江南一地。就能夠產糧一萬萬三千萬斤。
大明就算以后只在整個江南種糧,鄙不會再缺順食了!于是眾人再次齊聲說道:“已經足備!“
朱允題正色道:
“好!“
“既然如今朝廷錢糧皆已足備。““那就要讓那些宵小知道,任么是天明厭威!““北元覆滅之后。”“原本以為能夠威懾草原。““卻不料新興的韃靼部不僅不知道害怕。““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入侵中原。““以往朝廷錢糧不足。““要先顧及民生。”“所以對韃靼部多采取懷柔之策。“”卻沒想到這些人不僅不感念朝廷的恩德。“”反而變本加厲的妄起刀兵。““若是不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的厲害。““還以為大明如同前宋那樣好欺負。““所以孤準備兵發北疆出來征過默霸部!”
聽到朱允題的話。
在場的文官又是心中一驚。沒想到這位太孫殿下居然要打韃靼部!說實話,韃靼部確實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每年都要發動好幾次入侵大明的戰爭。就像是一柄小刀。在人的身上割出一道道傷口。
雖然不致命,但是每一刀下去都會讓人變虛弱。剛剛恢復一點元氣,蹴又堿來上日刀。端的是讓人苦不堪言。朝廷也一樣。每次有一點向好的勢頭。韃靼部就要消耗大明不少的錢糧。讓那一點錢糧全都補貼到邊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