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旨意到
- 大明:我朱允熥,監國大明
- 鮮橙愛吃魚
- 2723字
- 2023-09-20 02:44:18
“你拿著這道旨意,去京營調騎兵一千,火銃兵一千。““一定要把丈量土地這件事在江南盡快的做好。““時間拖得越久,對朝廷也就越不利。““不要怕殺人,因為你殺的都是為禍鄉里的人。““老百姓只會拍手叫好!““而且殺的人也不能只是殺了就算了。“
“一定要把他們吊起來,讓所有的人都看到欺壓老百姓的下場!“朱棣聞言臉上一陣興奮。一千騎兵,加一千火銃兵。
就算是面對數千乃至上萬正規步兵朱棣都絲毫不懼。更何況,在江南也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夠擁有這樣的武裝力量。真要是這樣的話,老朱家的江山豈能坐穩?很快,朱棣就到京營領了一千騎兵和一千火銃兵。有了這兩千精兵之后。
一開始,還有那么一兩個不長眼的人干對抗朝廷。但是僅僅只殺了一兩批人之后。所有的人全都慫了。整個江南的地主豪強全都瑟瑟發抖。不就是丈量個土地嗎?至于搞這么大的陣仗。
于是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按照朝廷的吩咐。開始丈量土地。
即便是背后有人的,也都明智的選擇了沉默。至于劉地主背后的人,早就已經查清楚了。果然就是淮西勛貴。不過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允題。對于這件事情都沒有絲毫的意外。但卻并沒有直接對他們動手。因為時機還不到。丈量土地之后。就是緊跟著而來的一條鞭法。
強大的帝國機器運轉起來。
那些被侵吞土地的百姓紛紛拿回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并且發現新法實施之后。自己交的稅算下來竟然比之前要少很多。老百姓們自然也就對朝廷感恩戴德。一時間,整個江南丈量土地的運動搞得如火如荼。這種運動也很快的輻射到整個大明。各地百姓紛紛響應。
除了整個南直隸,因為這里是淮西勛貴的大本營。與此同時,朱允題給朱棣的那些箱子也已經運到了北平。朱棣離開北平。
主持北平事務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徐妙云和朱高熾的頭上。在得知朝廷要收購北平的煤礦之后。徐妙云和朱高熾也是一頭霧水。
要知道那些煤礦早就已經滲水滲的無法繼續開挖了。但是那些運來的一箱箱銀子。又怎么看都不像是在開玩笑。就當徐妙云準備詢問的時候。
朱允題派來的人打開了裝銀子之外的那些箱子。
一個個古怪的器械出現在了兩人的面前。
僅僅只是一番演示。徐妙云和朱高熾兩個人就被驚呆了。怪不得太孫殿下會選擇讓自己買那些煤礦。因為朱允題帶來的這個寶貝,叫做手搖式抽水機。于是徐妙云和朱高熾便迅速行動了起來。開始著手收購北平煤礦。太孫殿下把這么重要的事情交給燕王府。自己一定要辦的漂漂亮亮的。而此時金陵的朝堂上。
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同時向朱允題上書:“太孫殿下,盡年的春圍要到了!“。
聽到這兩位尚書的話。
朱允題點了點頭:
“嗯,已經快要春闈了。“
“不知道兩位愛卿有什么想法?“
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被朱允題的這番話問的一愣。
春闈不就是春闈?
朝廷開科取士。
還能有什么想法?
一時間拿不定主意的兩個人小心翼翼的說道:
“太孫殿下,一切都仿舊例行事。“
卻不料朱允題聽到兩個人的話之后。
搖了搖頭說道:
“孤覺得這些舊例對大明來說已經不是很夠用了。”“是時候改上一改了。”
聽到朱允題的話,滿朝的文官不由得一陣嘩然。這位太孫殿下,區要整任公區睡子了?吏部尚書聞言趕緊說道:“太孫殿下準備如何改?“
朱允題笑著說道:“八股駢文看起來辭藻華麗。““但是卻十分的繁瑣無味。““孤準備大明以后的科舉都取消八股駢文。““改成考校兵法和策論。“這話出口之后,不僅滿朝文臣一陣騷動。就連那些武將也都是一陣面面相覷。什么叫做考校兵法?
難不成大明的武人也能參加科舉不成?武將們是什么想法。沒有人去關心。
倒是那些文官一個個的都慌了神。這位太孫殿下是要動搖讀書人的根基啊!科舉自隋朝時實行。到本朝為巔峰。無數人皓首窮經,苦心鉆研。就是想從書本中給自己博一個富貴出來。可是現在太孫殿下居然想要改革科舉。那不是斷了自己這些圣人子弟的前途嗎?這絕對不行!
一時間,所有的文官全都同仇敵愾起來。這位太孫自從監國以來。就沒有消停過。
又是改革稅法,又是丈量土地的。不過這些東西對朝廷有好處。自己也因此受益。
改了也就改了,自己也沒有什么意見。但是這科舉可不行。科舉可是天下學子唯一的晉升之道。若只是單純的改也就算了。比如四書五經改成別的什么經典學問。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太孫殿下偏偏要改成兵法策論?這是我等讀書人應該學的東西嗎?到時候考出來,學子們算是文人還是武人?本來讀書人就看不起那些武夫。覺得這些武夫野蠻粗魯。不如自己圣人教誨后的人知禮明節。真要是到時候大家混為一談。那自己豈不是要淪為和他們一樣的存在了?不行,絕對不行!
不用人說,當即就有官員站出來旗幟鮮明的進行反對:”太孫殿下,瓜股取王是陛下丙國朝定下的輪團天匣。”“我等寒窗苦讀數十載,就是要為國效力。““若是改成兵法策論的話~。““我等苦讀詩書還有什么意義?“
“倒不如直接脫了這身儒衫,跟這些武夫們混在一起。“這話一出,醫充隨還沒有說話。那些武將們先不樂意了。常升站出來說道;
“這位大人的意思是,咱們這些人都不如你們這些文官是吧?““你們可別忘了,我們這些武將幫陛下打天下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里呢!“聽到常升的話,這些文官也不氣惱。論打仗自己肯定不如這些武將。但是論起來吵架。
十個武將加起來,也不如自己這一個文官厲害。于是這個文官立刻說道:
”鄭國公誤會在下的意思了。“
“開疆拓土,自然是你們武將的事情。”
“但是從來只有馬上打天下。“
“可從來沒有馬上治天下一說。“
“所以治理國家朝廷。“
“終究還是需要我們這些文臣來做的。“
”你們?就打天下去好了。“
聽到這個官員的話,所有文官的嘴里都發出一陣哄笑。武將們卻是氣的臉色通紅。因為這個文官話里的意思很明顯。自己這些人就只配當一個野蠻的打仗人。他們則在后面遙控自己這些武將。相當于自己是他們的下屬。如今國朝才建立幾十年。這些人就有這樣的想法了。要是再這么繼續下去。
恐怕真要再變成前宋那樣,文臣永遠壓著武將一頭了。眼看自己說不過這些文官。常升直接對朱允題說道:
“太孫殿下,臣支睡科舉政圍!“
其余原本還在氣咻咻的武將聽到常升的話。瞬間也明白過來了。自己是斗不過這些文官。但是太孫殿下都說要考兵法了。只要自己幫著太孫殿下把這件事定下來。以后這些文官就再也沒有資格高高在上。于是所有武將還有勛貴。都紛紛向朱允題表示自己支持科舉改革。而看到這一幕的文官也頓時大感不妙。自己光顧著過嘴癮了。怎么把這茬給忘了。最終決定權在這位太孫殿下的手里。不行,自己說什么也不能讓科舉改制。否則的話,就是在動搖儒家的根基。
以后儒教還能成為儒教嗎?于是當即便向朱允題說道:
“太孫殿下,臣以為文武之分,不在于名頭。““而在于職能。““文臣治國,武將打仗。“
“若是沒有這個區別,誰都覺得自己能打仗口誰都覺得自已能治國。”“到最后只能是亂做一團!““請太孫殿下三思。“朱允題從說出那番話之后。便再也沒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