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滿臉不可置信
- 大明:我朱允熥,監國大明
- 鮮橙愛吃魚
- 2815字
- 2023-09-16 03:15:10
第一代開國功臣還沒有死絕。所以不正之風還沒有滋生太多。勛貴們也遠不是后世那種不識五谷的廢物。而湯靰在湯和的要求下。根本就不敢做任何紈绔之事。在稻田里呆著的這段時間。湯靰也跟著這些老農學到了不少農桑知識。隨著農桑知識的增加。
湯靰也越發的知道這些稻子的與眾不同。不僅莖稈比普通的稻子壯碩。稻穗也要豐碩不少。就連種地的老農都連連贊嘆。自己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這么好的稻子。而這段經歷也徹底的激發了湯靰心中對農事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流逝。
這些稻子也逐漸的褪去青綠。轉變成豐收的金黃。等到稻子徹底成熟之后。湯靰便帶著人,開始收割這片稻子。然后就在地頭把這些稻子的產量統計出來。結果就得到一個令人激動的數字。一千五百斤!產量足足有一千五百斤!這已經不只是翻三番了。而是五番,甚至六番!湯靰直接傻眼了。這種產量是真實存在的嗎?
隨后湯靰便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父親湯和。湯和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手都不由自主的一陣顫抖。滿臉不可置信的問道:“你說的可都是真的?“湯靰點了點頭說道:“千真萬確!“
“孩兒已經反復稱過好幾遍了!“
湯和長出了一口氣。
一屁股坐回到了凳子上。
隨即又激動的站了起來:
”走,咱們爺倆一起去給陛下和太孫殿下道喜!“
說著便帶著湯靰一起出門了。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魏國公府。徐輝祖帶著這個喜悅來到了朱允題的住處。聽到這兩個人的話。朱允題笑著說道:
“沒想到咱們大明的土地竟然如此肥沃。”“倒是我小看了。“一番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隨后,困充通便證人取來日些稻谷。然后春成白米。親自蒸成米飯來吃。朱元璋看著這些大米。眼里一陣心疼,覺得現在巧就是浪賈。這些大米當成稻子種下去。指不定明年長出多少糧食呢。卻不料朱允題笑著說道:“皇爺爺,愿身為天明皇帝。”“于國于民有功。“
“這第一碗米,理應您老人家來嘗!“聽到朱允題的話。朱元璋沒有多說什么。而是從朱允題的手里接過米飯。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說道:“香!這大米真香!“
“以后咱們大明人人都能吃上這樣的大米。““不僅要吃上,還要吃好,吃飽!“其余幾人頓時連聲附和,也端起大米吃了起來。吃完飯之后的朱元璋心情依然很高。和湯和在那里聊著以往的故事。朱允題等人就坐在那里安靜的聽著。朱允題從來都不覺得會煩。
因為從這些老人的故事里,罷夠看到他們以前的隆嶸羅且。體會到那段真正的歷史。就在這時。
一個錦衣衛從門外走了進來。
對朱元璋和朱雄英行禮道:“啟稟陛下,太孫殿下。“”鄭國公已經返回大明了。““特意派小人前來報告陛下和太孫殿下!”聽到這個侍衛的話。朱元璋的臉上露出驚訝之色。這小子這么快就回來了?!。
朱允題笑著說道:
”鄭國公在哪里呢?“
“讓他趕緊來見我。“
聽到朱允題的話。
錦衣衛的臉上露出一絲為難之色:
“回太孫殿下的話。”
“鄭國公他現在還在海上漂著呢。“
朱元璋聞言立刻笑罵道:
“這個常升,鄙回來了還不菌日時間來見咱跟樂環殿下。““居然還在海上飄著。““怎么了?出海一趟覺得海上的生活要比陸地上的強?“
錦衣衛聽到朱元璋的話,立刻說道:
“陛下,腳國公說是要看著船上的眼子。”
“等陛下和太孫殿下到了之后好把這些銀子完好無缺的交到你們手上。“
朱元璋聞言再次笑道:
“能有多少銀子,還能讓一個國公親自照看?““難不成有一船的銀子?“朱允題聽到這番話之后,心中不由得一動。看來這筆銀子肯定不會少。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找不到那個銀礦倒也罷了。找到之后,置定不會只拉日點眼子回來。湯和等人只知道當初常升去東瀛是個藍玉送火炮。但卻不知道常升居然還帶回來了許多銀子。所以心中的驚訝要比朱元璋來的更多。而在自己孫子和老兄弟的陪伴下。
放下了政務的朱元璋也漸漸的變得平易近人了起來。
”既然這小子不回來,咱們就去看看。“
“看常升這小子究竟帶回來多少銀子。“
“要是少了,墮可是要打他的板子的。”
有了朱元璋的吩咐。
其余人自然不敢怠慢。
很快,幾個車駕就從金陵出發。
朝著常升所在的地方就奔了過去。
朱元璋和湯和還有朱允題三個人坐在同一輛馬車里。朱元璋看著行進的路程。開始回憶起當年是如何打張士誠的。“咱們兄弟當年立足金陵。”“不想被別人吃掉,就只能吃掉別人。““偏偏這個張士誠是個沒眼力見的。”“大家都是義軍,不團結起來對付前元蒙古人。““反而盯著咱們的這塊小底盤想要吞下去。““這種鼠目寸光的人,咱從一開始就沒有把他放在眼里。““等滅了陳友諒,拿下徐州地方。““他張士誠就成了甕中之鱉。““方國珍之流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不是咱們的對手!”
湯和聽到這番話之后,不大不小的拍了個馬屁說道:“陛下當初是潛龍在淵,豈是這些小魚小蝦能夠比得上的。”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
當初那么多的義軍,到最后只有自己存活下來。
并且還建立了大明。
說一句潛龍在淵也絲毫不為過。
朱允題一邊附和著自己皇爺爺說笑。
一邊被墩的齜牙咧嘴。
之前在京城的時候尚且沒有多大的感受。畢竟京城里路可都是青石板鋪的。并且每年都會有專門的人去維護。然而出了城之后。這些夯土修建的管道。著實讓朱允題這個享受慣了后世那種舒適平坦大馬路的人感到十分的不適。
這趟回來之后。
自己一定要把這些路全都修成水泥路!
朱允題暗自在心中下定決心。經過了一天的奔波。眾人在錦衣衛的指引下。終于來到了常升停泊的碼頭。而已經得到消息的常升已經在岸邊等候了。看到朱元璋和朱允題之后。立刻上前行禮道:
“臣常升參見陛下,太孫殿下“I|。““陛下,太孫殿下,臣不辱使命。““已經把那些火炮全都送到藍大將軍到手里了。””臣此次回來,他需回來了些銀兩。““就在船上裝著呢。“聽到常升的話。朱元璋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激動之色。
大明缺銀子幾乎已經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了。
除了當初元順帝北逃帶走的大量金銀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本來就缺銀子。
而這種情況要一直持續到后世隆慶開海,海量的白銀涌入大明才得以緩解。所以在此之前,民間的百姓交易,匹平鄙是清日畫的國錢。很少有有白銀交易的現象。現在常升從海外運回來銀兩。朱元璋的心中當然高興了。因為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而不是什么折色。
“千里迢迢的運回來這一船銀子。““你辛苦了,咱心里有數。“朱元璋難得的拍了拍常升的肩膀。然而令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若是放在以往,自己表現出這個動作的時候。常升早就已經激動的對自己行禮謝恩了。可是這一次,當開不僅沒有想象王的行和廚愿。反而臉上露出一絲古怪之色。“陛下,臣帶過來的銀子不是一船。“常升開口說道。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沒關系,半船也行。““咱可是窮慣了的,不挑。”一番話引得在場眾人都笑出了聲。
卻不料常升搖頭說道:“也不是半船。“
朱元璋這一次不笑了,而是皺起了眉頭。要是連半船都沒有。
那么遠興師動眾,可就有點劃不來了。“沒關系,銀子不是重點。“
“把這些倭寇連根拔起,也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朱元璋很能想得開。
一開始自己的目標就不是瞄著銀子去的。
而是按照朱允題說的,讓沿海的百姓不再受到倭寇的禍害。此時的朱允題在一旁已經快要憋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