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陷入沉默,周裕民沒再說話。
……
于琴的話打破了場面的僵局:“這樣我這個禮拜,正好單位上事少,我開車陪著爸媽去一趟。”
周六清早,于琴早早地回老院接上公公婆婆,驅車前往姑山。
周爺爺周奶奶輪流在車上打了一會兒盹,中午十一點多到的,于琴安排老人簡單吃了點午飯,就上山了。
這一截是可以開車,也不算是很費力,公公婆婆平時也有鍛煉的習慣,對他們來說也還行。
于琴就當是陪著老人出來游玩,不指望這座山,這些古建筑能治好周爺爺的病。可能是因為這個縣城海拔比較高,比較貧困,姑山沒有得到很大的開放,不像外邊的各種景點。于琴甚至覺得,知道這山,這些古建的人都不多。
轉悠了一個大圈,周奶奶沒有找到那所謂神人,神話也只是神話罷了。
倒是周爺爺,心態很好的拉著周奶奶拍照,就這一趟下來,倆人拍了不少照片。
“有種回到幾十年前的感覺。”周爺爺感慨著,“很多年前,姑山也是這樣,這么多年了,變化不大。”
姑山,在傳說中是有神人的。不過自打生病之后都沒跟家人出來過,出來這一趟,周爺爺精神頭還不錯。
只是周奶奶的情緒一般,但是看見周爺爺出門這個狀態還不錯,也覺得沒找見什么神人也無所謂了。不過看見個神還是佛,虔心拜了拜,保佑她的愛人平安健康。
周奶奶還求了張符紙,似乎這樣,周爺爺就可以一直在她身邊。
傍晚,太陽漸漸西沉。
姑山的游客不多,可能是宣傳不到位,知道的人不多。于琴這樣想著,攙扶著老人準備下山。
周奶奶在下山之后,又回頭看了看,看了看山,看了看身旁的愛人,周爺爺緊握著她的手。
這一刻,足矣。
天將暗不暗,于琴開著車到附近的小縣城里帶著周爺爺周奶奶熱騰騰地吃了碗湯面,這座小縣城沒有那種特別豪華的飯店,稍微冷清一些,也沒有那么熱鬧。
周爺爺說這里隨便找一家湯面店吃點就好了。這似乎是周爺爺的故鄉,是他們相遇相識相熟相知的地方,于琴心里猜想著,她向來不是一個話多的人,心里有答案了,就不問了。
小縣城不大,十幾二十分鐘就能在城內轉上一圈,在快到一所小學的附近時候,周爺爺說:“琴琴,就這里吧。”
于琴麻利地把車停好,扶著周爺爺周奶奶下了車,周爺爺徑直走進一家小店,于琴忙跟在兩人身后。
小店不大,只簡單的擺了四張桌子,就像食堂的桌子一樣,是連著座位一體的,收拾的倒是整潔利索,就像八九十年代農村人家一樣。
“琴琴,你要大碗還是小碗。”于琴剛進門,周爺爺問著,周奶奶已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了。
“小碗。”于琴回答。
“三小碗湯面,一盤蒸飯。”周爺爺沖著廚房喊道。
這是一家夫妻檔的家常飯館,老板兩口子看起來四五十歲的樣子,衣著樸素,但是很干凈,讓人看著很舒服,很有親和力。
老板吱應了一聲:“好嘞!”
另一邊,老板娘開始和面。老板則是攛掇著燒水,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