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意識研究的漫漫長夜

自從赫拉克利特以后,無意識研究經歷了幾千年的漫漫長夜。盡管蘇格拉底說要“認識你自己”,盡管亞里士多德專門寫了《論靈魂》,盡管后來的哲學家都對靈魂與肉體這個話題做了論述,但是他們對人類自身的研究還是主要停留在意識層面,沒有進入無意識的領域。

直到文藝復興以后,哲學家尼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8]才在他的《單子論》(La Monadologie,1714年)中推演了無意識理論。他把無意識稱為“微覺”,即未被統覺的知覺。他認為,單個的單子就是這樣的知覺,它們猶如單個的、本身一點無法被意識到的、落下的水滴一樣,不能被有意識地覺知。但是,它們匯集起來的一定數量總和就會產生一種統覺——仿佛波浪擊岸的響聲。在萊布尼茨的哲學中,這些無意識知覺乃是天賦靈魂所固有的東西,是靈魂的意識活動材料,是自我封閉的心理生活的發展條件。

萊布尼茨之后,發展無意識研究的還有康德(Immanuel Kant)[9]和費希特(Johann GottliebFichte)[10]??档掳褵o意識稱為“模糊知覺”;費希特則第一次提出無意識是一種心理動力過程,認為直覺就是認知中的無意識因素;黑格爾用“絕對精神”來描述無意識;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1]則用“意志”來描述無意識。

不過,“無意識”作為一個專門的哲學概念,首次出現在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2]的《先驗唯心論體系》(System des transzendentalen Idealismus,1800年)第三部分。為了解釋自我的有限性,謝林假定還有一部分不受自我控制的活動是無意識的。有意識的思維的自我與它的創造性直觀的產物相對立,實際上是通過自我的行動與它們結合在一起了,但這個行動本身沒有自己的直觀,“因此,行動就像它一樣,沉沒在意識之外,只有對立仍然作為對立保留下來”,行動“從意識中消失了”。通過無意識對自我影響的有限化——理智“遺忘它自己于自己的產物中”——創造了“內在與外在的區別”。

再后來出現了一位集大成的無意識哲學家愛德華·封·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13]。他在《無意識哲學》(Philosophy of the Unconscious,1923年)一書中把無意識說成是超感覺的精神活動存在的基礎,以及宇宙過程的根據。不過,這些學者終究還是沒能進入無意識的世界,也沒有解開無意識的結構,他們基本上還是在用研究意識的方式猜測無意識世界的秘密。哈特曼認為,無意識的意志是一切存在物的根據和真正的原因。不僅如此,道德、歷史及天才的心靈,都表明無意識的意志在發生作用。他還認為,雖然無意識的意志從不犯錯誤,但是在展開意識(它的對立面)的過程中,它表明了自己的創造過程是非理性的。

實際上,哈特曼的無意識研究繼承了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同樣繼承叔本華意志哲學的尼采則對哈特曼大加批判,認為哈特曼把無意識放在了絕對主體的地位上,這讓個體生命意志的努力顯得微不足道。所以,尼采把哈特曼諷刺為擅長模仿的小丑。

與哈特曼相比,尼采也有大量關于無意識的洞見。他認為人的意識沒有自主性,故而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這其實就是在說人受到無意識的主導。可是尼采并沒有繼續分析無意識的結構,他在晚期著作中甚至否定人的主體性,這等于是否定了無意識主體?;蛟S他是為了強調人的自我控制力與沖創意志(the will to power)[14],這讓他沒有提出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學體系。實際上,尼采的心理學洞見幾乎走到了發現精神分析的邊緣,比如,他認為自我是一個生成物,這個看法比拉康“自我是一個他者”的看法更加先鋒。盡管如此,尼采還是沒有提出心理學的系統學說。

直到近代第一位用實驗方法研究有意識心理過程的心理學科創始人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5],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依然是意識現象。在馮特的心理學著述中,核心論題依然圍繞著有意識心理過程的構成元素,以及有意識行為的運行原理。

與馮特同時代的另一位心理學大家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16]則首次提出了“意識流”的概念,并展開了對意識過程的心理分析。他認為,意識不是物體,而是一種過程和功能,每個人的意識都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他說:“我們從出生那一天開始,意識就是許多事件和關系的集合?!?/p>

詹姆斯有一段描述意識流的話非常經典:“意識在自我展現時并非砍碎的粉屑,像‘鏈’或‘串’這類的詞并不適合描述它剛剛出現的樣子。它不是被連接上去的某種東西,它會流動,用‘河流’或‘小溪’比喻它們倒很貼切。因此,當本書再次描述它們時,我們權且叫它思想、意識或主觀生活之流?!?span id="hynb9uw" class="super">[17]

“意識流”這個概念被創造出來以后,不僅在心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還在文學界引起了一連串的反響。詹姆斯發明這個概念以后,“意識流”被文學界運用在文學創作中,現代派文學書寫展開了全新的進程。

不過,“意識流”依然還是意識層面的心理學研究。盡管詹姆斯后來也研究了夢境、自動寫作和魔鬼附體等無意識現象,并在《宗教經驗種種》(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1902年)中記錄了許多神秘體驗,但是他依然沒有打開無意識世界的大門。

與此同時,弗洛伊德已經開始了無意識研究。他于1895年發表了與約瑟夫·布洛伊爾合著的《癔癥研究》(Studien über Hysterie[18],首次提出人類心靈有被壓抑的無意識內容,并由此開始展開了深入無意識的釋夢研究。詹姆斯聽完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學的演講以后,非常支持這種研究,他說:“我希望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們能把他們的思想運用到極致,他們一定會對人類本性的理解投下一線曙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沐川县| 仁化县| 深圳市| 喀什市| 碌曲县| 射洪县| 淮滨县| 凌云县| 吉水县| 新建县| 宜丰县| 西昌市| 金沙县| 黎城县| 磐石市| 栾川县| 淮北市| 闽清县| 盐城市| 通辽市| 十堰市| 三江| 石首市| 馆陶县| 怀仁县| 墨玉县| 鹿邑县| 若羌县| 东宁县| 葵青区| 顺平县| 三都| 铁岭市| 马尔康县| 曲松县| 泰州市| 垫江县| 武威市| 应用必备|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