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II節 羅馬文明的初始階段——伊特魯里亞文明

伊特魯里亞文明的歷史定位

在最早進入意大利半島的三支族群中,南邊的耶皮基人后來被希臘人同化了;中部的意大利人包括很多分支,其中的拉丁人可以說是一枝獨秀;還有一個族群就定居在意大利的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托斯卡納地區,他們叫作伊特魯里亞人。據說伊特魯里亞人是從東方小亞細亞遷徙而來的,這支移民的遷徙路線引出了關于羅馬歷史的一段著名傳說,即埃涅阿斯的漂泊故事,從而使羅馬文明的起源與愛琴海的希臘文明產生了關系。

大家都知道古希臘著名的游吟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在這兩部被后世譽為“西方文學的開山之作”的史詩中,荷馬講述了希臘大英雄阿伽門農、阿喀琉斯等人圍攻小亞細亞的特洛伊,最后使用木馬計把特洛伊攻下來的故事。特洛伊被攻陷之后,一位名叫埃涅阿斯的大英雄攜帶家人從小亞細亞遷徙到了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平原,由此奠定了羅馬文明的基業。這段傳說與伊特魯里亞人的遷徙歷史相吻合,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觀點,即認為伊特魯里亞人是從小亞細亞來到意大利臺伯河以北的地區定居的。

羅馬的歷史與伊特魯里亞人的遷徙緊密相關,正因為這樣,所以無論是羅馬本土的博物館,還是歐洲其他國家的博物館,在展示羅馬文明時,都將其第一個階段稱為伊特魯里亞文明。這就意味著,伊特魯里亞人建立的文明才是羅馬文明的初始階段。在公元前8世紀前后,意大利人還沒有進入文明狀態,耶皮基人是在后來希臘化的過程中才開始融入文明的,而維拉諾瓦文化只是一種史前文化,所以羅馬文明的第一個階段就是伊特魯里亞文明。這就如同我們中國迄今可考的第一個文明階段是夏朝一樣,伊特魯里亞文明成為可以確證的羅馬文明的第一個階段。

按照希臘“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說法,伊特魯里亞人早在公元前8世紀之前就從小亞細亞來到了意大利的西北部,即今天的托斯卡納地區定居。大家知道這個地區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城市,例如佛羅倫薩、比薩等。伊特魯里亞人向南擴張的步伐被意大利中部地區的拉丁人和翁布里亞人阻止,在早期的羅馬歷史中,臺伯河構成了拉丁羅馬人與伊特魯里亞人的分界線。最初創建的羅馬城就位于臺伯河南岸,而伊特魯里亞人的勢力范圍則分布在臺伯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著名的伊特魯里亞十二城,其中維愛(Veii,一譯維伊)城就建立在臺伯河北岸,長期構成了羅馬的強勁對手。

由于伊特魯里亞人是從愛琴海的希臘世界遷徙而來(另一種觀點認為伊特魯里亞人是意大利土著民族,只是較多地接受了希臘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在意大利各族中率先進入了文明狀態,受希臘人的影響創建了文字,建立了最初的國家形態。隨著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伊特魯里亞人沿著意大利半島西邊的第勒尼安海岸向南發展,一度滲透到坎帕尼亞的庫邁等地,與那不勒斯(新城)等希臘殖民城邦相毗鄰。在羅馬人崛起之前,伊特魯里亞文明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構成了分別控制東、西地中海霸權的希臘人與迦太基人之間的第三股勢力。

伊特魯里亞文明雖然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但是從地緣關系的角度來看,伊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后來的羅馬文明)一開始就表現出與希臘文明完全不同的發展定位和文化特點。從地圖上看,盡管希臘和羅馬這兩個民族隔海相望,但是它們卻相背而立,背對背地隔著亞得里亞海,一個環繞愛琴海,一個面向第勒尼安海。希臘文明是面對愛琴海和東地中海的,它的眼光主要投向東方,即小亞細亞、西亞和埃及地區。希臘最重要的城邦如雅典、科林斯、麥加拉、底比斯等,全都致力于向東方世界發展,雖然有些希臘城邦也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建立了殖民城邦,但是希臘殖民擴張的重心還是在愛琴海乃至東北方的黑海地區。荷馬史詩中描寫的特洛伊戰爭是希臘聯軍向東方世界發起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后人看作亞歐大陸或東西方之間的第一場戰爭),希波戰爭是希臘人與東方波斯人之間的政治軍事沖突,而亞歷山大金戈鐵馬所征服的也是廣大的東方地區。但是意大利的情況卻全然不同,伊特魯里亞人以及后來崛起的羅馬人,都是面向西方發展起來的。托斯卡納地區和羅馬都面對著西地中海(第勒尼安海),它們早先的主要對手是西地中海的霸主迦太基人,羅馬人是在首先奪取了西地中海的霸權之后(第二次布匿戰爭)才真正開始向東發展的。

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希臘城邦文明早在崛起之初就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如腓尼基的字母文字和造船技術、巴比倫的天文學和度量衡、呂底亞的貨幣貿易制度、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幾何學等,無不在希臘文明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希臘文明本身就具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烙印。雖然伊特魯里亞人曾經接受了希臘文化的濡染,并且作為中介把這些文化因素傳遞給了羅馬人,但是無論是伊特魯里亞人還是羅馬人都更多地表現出一種西方式的剛性文化特點,與希臘美輪美奐的柔性文化風格迥然相異。

伊特魯里亞人的文化風格

今天西方的一些博物館在講述意大利歷史的時候,總是從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講起,并且會展示許多伊特魯里亞時期的文物,如雕塑和壁畫。從這些文物中,我們可以看到伊特魯里亞的男人高大雄偉,女人健康美麗,從膚色上看顯然屬于白種人。這些文物也顯現了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文明之間的密切聯系,其在宗教信仰、藝術風格、工藝制造等方面都帶有明顯的希臘乃至東方的印跡。比如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怪獸,最早就是從埃及傳到克里特島的,后來從克里特島傳到希臘本土和愛琴海世界,而伊特魯里亞人的壁畫中也出現了斯芬克斯像。此外,我們在伊特魯里亞人的壁畫中還可以看到希臘風格的藝術表演。

石棺上的伊特魯里亞男人和女人

伊特魯里亞人的生活情景

伊特魯里亞人的藝術表演

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伊特魯里亞人構成了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重要中介,正是伊特魯里亞人把精美高雅的希臘文化帶給了羅馬人。但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文明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態,它不可能成為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中介。羅馬人屬于拉丁族裔,與伊特魯里亞人隔著臺伯河相對峙,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因此羅馬人對希臘文化的接受是從公元前4世紀,即羅馬人徹底打敗了伊特魯里亞人以后才真正開始的。這兩種觀點均有可取之處,羅馬人雖然長期與伊特魯里亞人為敵,但是二者在彼此抵牾的過程中也難免相互借鑒。由于伊特魯里亞的文明水平明顯高于羅馬,所以早先的羅馬人不僅從伊特魯里亞人那里借鑒了他們自身的文化成就,而且也接觸到了他們所帶來的希臘文化成果。

如果我們接受伊特魯里亞人“東來說”的觀點,那么就不能不承認他們是希臘文化在意大利半島的重要傳播者。特洛伊所在的小亞細亞愛奧尼亞地區雖然曾與希臘發生過戰爭,但是它仍然屬于廣義的希臘世界。今天土耳其境內的愛琴海東岸地區,即愛奧尼亞,在古代深受希臘文化的熏陶,因此從那里遷徙到意大利半島的伊特魯里亞人自然帶來了大量的希臘文化因素。此外,伊特魯里亞人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后來羅馬人與伊特魯里亞人隔河相對,雙方盡管時有沖突,但是也難免會有和平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受伊特魯里亞人更高的文化勢能的影響,羅馬人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許多希臘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伊特魯里亞人的一些文化特色。例如,有的研究者認為拉丁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臘文,而二者的重要中介就是伊特魯里亞人的文字。西方人普遍使用的字母文字,最初是由西亞的腓尼基人傳入希臘世界的(在希臘城邦文明之前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時期所使用的文字,是更加類似于象形文字的線形文字)。這種字母文字經過希臘人的進一步發展之后,影響了拉丁文以及其他各種西方文字,而伊特魯里亞人對于字母文字向地中海西部世界的傳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正是由于至今發掘出來的伊特魯里亞文字比羅馬人所使用的拉丁文更加古老,所以學術界才把伊特魯里亞文明確定為羅馬文明的初始階段。

伊特魯里亞人遷徙圖

伊特魯里亞的文化影響

伊特魯里亞文明對羅馬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埃涅阿斯的傳說和奧林匹斯諸神崇拜

關于埃涅阿斯在拉丁平原開創基業的傳說,是一個關系到羅馬起源的流傳甚廣的故事,無論是古代的羅馬人,還是今天的意大利人,都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特別是自從公元前1世紀羅馬大詩人維吉爾創作了堪與荷馬史詩相媲美的偉大史詩《埃涅阿斯紀》之后,西方人就將埃涅阿斯視作羅馬文明的奠基者,就像中國人自司馬遷的《史記》之后就確鑿無疑地認定黃帝是中國文明的人文始祖一樣。埃涅阿斯的故事和伊特魯里亞人的遷徙路線是基本吻合的,或許正是這些史前時代從小亞細亞遷徙而來的伊特魯里亞人,帶來了關于埃涅阿斯的傳說和奧林匹斯諸神崇拜。

希臘人崇拜的奧林匹斯諸神,在被伊特魯里亞人帶到意大利之后,逐漸與羅馬本土與之功能相同的神靈相融合,并且換了一些拉丁名字,比如希臘的宙斯,在羅馬就叫朱庇特;希臘的赫拉,在羅馬就叫朱諾;希臘的雅典娜,在羅馬就叫密涅瓦;希臘的阿佛洛狄忒,在羅馬就叫維納斯,等等。羅馬人后來信仰的那些神靈,大多源于希臘,與希臘的神靈長相相同,功能相同,二者共同構成了源遠流長的希臘羅馬多神教。而在這個多神教的傳承過程中,伊特魯里亞人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中介角色。

二、建筑風格和作戰陣形

如果說希臘城邦大多是沿著海岸線而建的,羅馬人居住在適宜農耕的平原地區,那么伊特魯里亞人則喜歡居住在丘陵和濕地附近。伊特魯里亞人心靈手巧,擅長工程技術,他們開墾濕地,修建廣場,其工藝風格對于后來的羅馬人影響至深。伊特魯里亞人喜歡用石頭來筑壘建房,有些建筑樣式明顯是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比如希臘人所開創的那些柱式風格,包括粗壯的多利亞式柱體和秀美的愛奧尼亞式柱體,最初就是通過伊特魯里亞人傳給羅馬人的。研究者們普遍認為,最早的羅馬城就是一座伊特魯里亞人的城市,因為在羅馬王政時期,曾經有三個國王都是伊特魯里亞人,他們在對羅馬城進行最初的改造時,顯然為其注入了伊特魯里亞的建筑風格。

此外,還有希臘人在作戰時所使用的方陣戰術,即由手執盾牌和長矛的士兵排成10人×10人的方陣(馬其頓人后來將其發展為16人×16人的方陣),四邊的戰士高舉盾牌,中間的士兵拿著長矛,整體往前推進,這種作戰方式也是伊特魯里亞人從希臘人那里學來的,羅馬人早期也曾經使用,后來這種作戰方式則被更加靈活的步隊作戰方式取代。

三、文化習俗

羅馬人的一些文化習俗,最初也是從伊特魯里亞人那里繼承來的。例如,伊特魯里亞人曾將最高權力的象征稱為“法西斯”(fasces)?!胺ㄎ魉埂本褪怯檬畞砀鶊A木棍綁著一把斧頭,當作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當國家的領導人外出時,一些隨從會扛著“法西斯”為他開道。后來羅馬王政時期的國王、共和國時期的執政官和獨裁官,以及帝國時期的皇帝,都配備了相應數量的“法西斯”,象征著國家的公權力(public power)。這是“法西斯”一詞的最初含義,至于它演變為一個貶義詞,那是20世紀的事情。

羅馬人在戰爭得勝時喜歡舉行凱旋式,但是希臘人卻從來沒有這種習俗,這種儀式是羅馬人從伊特魯里亞人那里繼承下來的。伊特魯里亞人每當戰爭得勝后,都會舉行隆重的凱旋式。儀式上得勝的將軍押著戰俘,帶著金銀財寶,后來到了羅馬共和國中后期,甚至會乘用四匹白馬所拉的戰車,把這些俘虜和財寶帶到神廟進行獻祭。在影片《埃及艷后》中,我們可以看到愷撒當年舉行的凱旋式是何等的威風!這些都是從伊特魯里亞人那里學來的。

此外,羅馬人角斗的習俗最初也是受到了伊特魯里亞人的影響。早在希臘的克里特文明時期,宮廷中就已經有斗牛的游戲,但是這種游戲與其叫作“斗牛”,不如叫作“逗?!保磻蚨汗#嗟氖且环N雜技表演。伊特魯里亞人可能最早開始了真正的斗?;顒?,即在大庭廣眾之下搏殺公牛。后來羅馬人由伊特魯里亞人的斗?;顒影l展出了搏殺各種猛獸,甚至培養角斗士進行殘酷格斗的活動。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最重要的公共場所就是競技場,競技場也是斗獸場,用于舉行人與獅子、老虎、大象等各種兇猛動物,甚至人與人的格斗活動。羅馬人這些血腥的娛樂活動,最早也是從伊特魯里亞人的斗牛活動中發展起來的。

上述這些文化習俗,有的是由伊特魯里亞人從希臘人那里習得的,有的則是伊特魯里亞人自己開創的,它們都對后來的羅馬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上犹县| 大连市| 本溪市| 大冶市| 内丘县| 泰州市| 镇平县| 马山县| 阜新| 普陀区| 准格尔旗| 会理县| 遂宁市| 芒康县| 大英县| 苍山县| 开江县| 佛冈县| 九江市| 安庆市| 高邮市| 江城| 拜城县| 榆中县| 宜宾市| 沁源县| 和田市| 炉霍县| 宿州市| 财经| 台前县| 永嘉县| 聂荣县| 依兰县| 耒阳市| 元氏县| 高青县| 吴忠市| 武平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