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儒家希望?
書名: 儒雅隨和的我懟人成圣?作者名: 我真沒馬甲本章字數: 2099字更新時間: 2023-09-02 18:00:00
“總旗?兼試百戶?”
在場臣子都是略微一愣。
總旗是北鎮撫司編內官職,正八品,百戶則是正七品。
兼試百戶,意思就是納入考校,作為未來升任百戶的備選人。
其實,對于這些能在司讞殿旁聽三司會審的官員來說,別說是八品總旗,就算是七品的百戶也算什么。
真正關鍵的,是元圣皇帝的態度!
“陛下這是什么意思?這個小吏不是顏仲卿隨便推出來的一人?”
“難道說,這里面另有關節?或是陛下在敲山震虎?”
一個個官員臣子臉上不顯,心頭思索不停。
按照大乾法制,戰時軍中有連升三級的說法,但那需要立下莫大軍功才可以。
而元圣皇帝開口,將李觀棋從典吏直接升到總旗,這升遷的跨度可遠遠大于連升三級了!
畢竟,普通的典吏,只能說是吃著口皇糧,遠遠算不上官。
可正八品的總旗,那可是跨了從九品,正九品,從八品三級。
更何況,他還兼著試百戶!
“陛下透露的意思是……支持北鎮撫司?”
徐臨心頭微震,也沒有太過驚訝。
他畢竟是戶部尚書,二品大員,況且正統儒家一脈與北鎮撫司立場上并沒有多少對立,他對此并不太關心。
現在真正要緊的,是那個寫出《秦香蓮》的作者!
徐臨不動聲色,瞥了刑部尚書一眼。
雖然同屬儒家,但正統與王脈之間差別太多,幾乎可以算作兩個不同體系了。
“升我為總旗,兼試百戶?”
聽到乾元鏡中聲音,李觀棋也愣了下。
他倒沒有多高興,還在想對上官麟一脈的處置。
‘照這樣處置,上官麟一脈其他勢力,是要下次再處理?’
想到這,李觀棋有些詫異。
上官麟通敵叛國,倒賣軍械,而且還是從皇家內庫中走私。
可處理結果,卻有點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意思。
被誅殺的上官麟,更像是直接丟卒保車的棄子。
對于六公主的處置也只是暫停司掌宮廷內庫之權,罰了三年俸祿。
“元圣皇帝陛下……是怎么想的?”
李觀棋雙眼微瞇,這里面水恐怕很深。
而在乾元鏡中,還有光華閃爍浮現,不斷組成文字。
除開李觀棋,北鎮撫司整體記一功,全體賞一月俸祿。
在此之外,對林玉蓮母女也有所照拂。
先前六公主所說的補償全部落實,除此之外,林玉蓮的女兒十二歲后,可以直接入國子監讀書。
將這些賞罰宣判完畢,乾元鏡上光華終于逐漸褪去。
“謝主隆恩!”
殿中大臣各自松了一口氣,不論所受的是賞是罰,齊齊下拜高頌。
待到乾元鏡中光華全部消散,恢復原本黃銅顏色,才逐漸有人起身,打過招呼后各自離去。
元圣皇帝宣布之后,三司會審已經接近尾聲,剩下的只有歸檔等收尾事宜,各有專人處理。
這時,忽有一人轉到李觀棋面前,卻是顏指揮使。
“回去之后,到我房間等我。”
說著,顏指揮使一翻手,一枚信符塞到李觀棋手中。
而后,他轉身離去。
“我等要將卷宗呈給陛下,先行告辭。”
幾位錦繡官袍的內閣大學士拱了拱手,也告辭離開,所去方向居然與顏仲卿相同。
“見皇帝?”
李觀棋詫異了下,旋即反應過來。
看來,這位元圣皇帝只是二十年不上朝,并非是臣子都不見了。
“呼……這事終于告一段落了。”
李觀棋輕舒一口氣,也動身離開,朝著北鎮撫司趕去。
迄今為止,他被關入詔獄已經半月有余,總算在今日平反。
今天出來,就可以直接回北鎮撫司,不用再進詔獄了。
回到北鎮撫司,同僚都已經喜氣洋洋。
“恭喜李總旗攫升!”
門房兩人滿面喜色,顯然已經得知消息。
除開李觀棋攫升總旗之外,北鎮撫司還人人賞了一月俸祿,都心情大好。
李觀棋心思沒在這邊,揮了揮手招呼了下,直奔指揮使房間。
………………
吏部。
吏部尚書趙謙回到屋里,揮手召來一位主事。
“秦香蓮那事,查得怎么樣了?”
趙應謙沉聲問道。
他與刑部尚書房應雄師出同門,都屬儒家王脈。
《秦香蓮》戲本一事,他早有耳聞,一早就派出人手去查。
“回稟大人,學宮與國子監那邊卷宗都查過了,沒有擅長戲文的學子,暗地里也查過一番,沒發現守舊派的手腳。”
這位主事匯報道。
他們出身儒家王脈,一向將徐臨和周老尚書的儒家正統稱為守舊派。
“哦?禮部那邊呢?”
趙謙抬了抬眼,面露喜色。
“不在學宮,國子監……難道隱藏在禮部之內?“
這戲文本身倒在其次,關鍵的是寫出戲文的人!
要知道,就在一旬之前,沉寂數年的文道長河有所異動!
就在那之后幾天,戲本《秦香蓮》橫空出世,好評無數。
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可就值得推敲了。
“禮部那邊,咱們的人也說沒有感覺到任何異常!若是那人身在禮部,他定會有所察覺。”
主事恭敬回到。
“不在學宮國子監,也不在禮部……難道說,寫出這戲文的……不是守舊派那邊的人?”
趙謙激動不已,霍然站起,在屋內左右踱步。
“若是,若是……我儒家王脈,自朱圣之后,恐怕后繼有望!”
另一邊,禮部。
徐臨剛回到禮部,就有一位員外郎迎上來。
“稟報大人,您交待那事有結果了,那人并不在刑、吏、戶三部之中。”
這位員外郎躬身說道。
“哦?不在這三部之中,難不成是在學宮或國子監?”
徐臨大感意外,旋即自己搖了搖頭。
“不對……這兩處雖然有儒家傳承,但人多眼雜,更不可能藏在此處……王脈那邊,有什么動靜?”
“回稟大人,他們近日以整理檔案為名,查了學宮與國子監所有學子的卷宗,并且,安插在我部的人手,活動頻繁了不少。”
員外郎壓低了聲音道。
聽完,徐臨臉上涌起一絲興奮之色。
“如果是這樣……那個作出戲本之人,可能并非他們所培養!”
回到屋中,他雙拳握緊,骨節都攥得發白。
“文道長河異動……恰逢這戲本出世!如果不是王脈的人,那我正統儒家……怕是振興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