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儒家兩脈的通力合作!
- 儒雅隨和的我懟人成圣?
- 我真沒馬甲
- 2072字
- 2023-09-01 18:00:00
方猛此話落下,當下有許多人都暗自點頭。
這話也恰好道出他們心中所想。
能在朝中為官,不管官大官小,混跡數十年,不可能沒有城府。
“公主殿下的意思是?”
有人試探問道。
“此人面都不露,就可攪動風云,安可讓其繼續置身暗處,禍亂朝綱?須得揪出此人!”
六公主看破,也不避諱,直接說道。
頓時,在場眾人都紛紛點頭。
“公主殿下此言甚是?!?
“沒錯,先查出此人姓甚名誰,再看如何定奪!”
群臣紛紛贊許附和,心思卻是各異。
聽聞六公主開口,李觀棋嘴角一抽。
先前看六公主手腕,就知道這人不簡單。
現在一看,更是這樣!
甫一登場,三言兩句就將主導權拿到手中。
三司會審本來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長官處理,現在卻是在跟著六公主的意思來。
現在,按六公主的意思,分明是要把他從暗處直接抓出來!
‘是為上官麟一事出氣?還是?’
李觀棋心頭思索。
駙馬案鬧到三司會審,最后六駙馬還直接被掌斃,六公主臉上肯定掛不住。
要追查此事,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個時候被揪出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六公主選擇現在就提起,估計早有準備!’
李觀棋心頭有些緊張。
他之前身在詔獄之中,遙控薛九娘在外面做事,肯定會留下不少蛛絲馬跡。
就算薛九娘再小心,畢竟也只是普通人,又沒有勢力,怎么可能清除掉所有手尾?
要是六公主有心,只怕能找到不少證據!
不過,李觀棋倒也沒有多慌張。
他和薛九娘清除不掉,但有人可以!
李觀棋不動聲色,遞給顏指揮使一個眼神。
顏指揮使察覺,微微點頭。
見對方點頭,李觀棋心中一定。
先前,在司讞殿外時,指揮使問的那幾句話就有試探之意,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只是沒有點破而已。
‘顏指揮使應該已經出手,幫我隱藏了部分。’
李觀棋心道。
如果不是這樣,憑借六公主的手段,追查到自己應該不難。
“按公主殿下的意思,該如何處理?”
案桌前,大理寺卿問道。
“簡單!此事應分三步即可!”
六公主雙目如劍,快速開口。
“第一,此事由教坊司而起,戲本也是教坊司所演,當先宣教坊司奉鑾,查清戲本來源作者!
“第二,主事者其責不可免,當找到此人,查清根底出身,動機初衷,素材來源,而后按過論責!
“第三,唱戲不雅,但可煽動民意,弊大于利,當禁戲本演出,嚴加管理,是否開放擇日再議!”
聽六公主一番話說完,李觀棋留下一滴冷汗。
六公主雖然發難,但至少現在,還不知道寫戲本的是誰。
她只是單純針對此事,想找出是誰在暗中出手!
“且慢,老夫還有一言。”
這時,禮部尚書徐臨突然開口。
“老夫認為,戲本一事,倒是不必如此大動干戈。我禮部教坊司,職責也正是在此。
但凡教坊司所演的戲本、詩詞、曲譜,都有嚴加審核,確認符合我大乾律法、風土人情,方可登臺。
除開教坊司外,民間的舞臺戲班,所演曲目也都要交由我教坊司審批,否則不可登臺。
這《秦香蓮》也是經教坊司幾番審核,方才呈現,若是包藏禍心之文,斷然無法通過審核。公主殿下憂心于此,心意可貴,但我禮部職責即是在此,自當履行?!?
徐臨不急不緩說道。
六公主聽聞,眉頭不由皺起。
而在場群臣卻是一怔。
“徐尚書這是何意?要駁六公主的面子?”
“難道說,寫出《秦香蓮》的,是他的人?是正統儒家出身?”
“會是誰,讓徐尚書都要出面作保?是那個禮部侍郎白問清?”
眾人猜測紛紛。
當今的儒家,經歷無數年演變,分出許多脈絡派系,禮部尚書徐臨就是儒家中的正統一脈出身。
不止是他,上一任的周老尚書,乃至于更上一任,也都是如此。
禮部官員,一向是儒家出身,而且是儒家中的正統一脈,此事并不是秘密。
只是如今,正統儒家式微,在大乾朝廷中也就占一個六部中的禮部,處境并不好。
就算是這樣,禮部尚書還是出面說話,而且是反對六公主的意見。
這只能證明,寫出這戲本的人,就是禮部的正統儒家一脈!
只有這樣,禮部尚書才會愿意出面緩和。
而在禮部尚書之后,又有一個聲音響起。
“徐尚書所言,不無道理?!?
眾人循聲看去,不由得愕然。
卻見說話的,竟是主持三司會審的刑部尚書!
“我大乾如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更是興盛!豈可學前朝蠻夷,大搞文字獄,因噎廢食?
這《秦香蓮》,固然有些冒進,但也有道理蘊含其中,想來不至于包藏禍心!
除此之外,我大乾廣開民智,光設學堂,縱使黎民百姓,又怎會是那么好煽動的?不如此次就先按下不提,倘若滋生禍端,亡羊補牢也不遲!”
刑部尚書笑呵呵的,順著禮部尚書的話往下說。
在場眾人卻是一個個都愣住了。
“刑部尚書,不是出身王脈儒家嗎?怎么和正統儒家統一口徑了?”
“寫出這《秦香蓮》的,到底是誰的人?儒家王脈,還是儒家正統?”
“怎么刑部尚書也幫他說話??”
刑部尚書開口,眾人心中不由納悶。
不少人都知道刑部尚書的出身,是屬于儒家王脈一系。
雖然同是儒家,但儒家王脈與儒家正統,無論是理念,還是派系、權勢,都完全不同!
在如今的大乾,正統儒家的勢力就只剩下一個禮部。
而王脈儒家則是要大上太多,六部中就占了刑部、戶部、吏部三個!
除此之外,內閣眾人,乃至于當朝太師,也都出身王脈儒家!
要論及影響力與能量,王脈要超出正統幾倍不止。
只是,怎么如今這儒家兩脈,都在為寫出《秦香蓮》的人說話?
這兩脈理念不容,勢同水火,都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了!
不僅僅是這些大臣官員。
李觀棋與顏仲卿對視一眼,也都疑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