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校尉問這問題,非他信了這世間真有神仙。
倘若蒼天有眼,怎會讓大地這般蒼涼。
他這么問,不過是想要一個態度。
兩年前曾有人言:“遼滅,似宋金之盟,實則引狼入室。”
去年又有人傳:“燕山之累,乃金人頹宋之計。不出三年,恐有戰事。”
十月初,大同密探來信,只有簡短四字:
【聚糧大同】
軍未動,糧草先行。
但凡有點兵家常識的,都知道這個道理。
粘罕在大同府搞這個動作,就意味著那人之憂要成真了。
而這四字情報傳到這邊,已是十月廿三日。
是太原府友人提前安排家眷南下避難,途徑此地順道遞了封信,他才知曉的。
如今貪腐成風,連軍中都逃不過。
雀鼠谷是河東路的咽喉要道,只要守住這里,就能將南北阻隔開來。
可見這里的三道關隘有多重要。
饒是如此,每月朝廷撥來這邊的軍資糧餉,仍是被層層盤剝。
那么太原府的廂軍禁軍又該是何等情形?
金軍南下之后,怕不是自身難保。
太原府一旦失守,陽涼北關便是他們必攻關隘……
何校尉一想到守關的可戰之力不足二百人,他特么就整宿整宿睡不著覺。
三四天前,屬下跑來匯報一件事:“給俺們送錢的沐神教,似乎不光有錢,還有大量的肉。”
當時都給他聽懵了。
這年景這時節,能搞到糧都不錯了,上哪搞肉?
那沐神教莫不是邪教吧,所謂大量的肉,怕不是人肉……
于是他派了一支小隊去查,帶回來的消息更讓他懵逼。
【山有新城,三千人畜不顧嚴冬在山間刨土開墾田地。】
【勞工一日有三餐,食有酸菜土豆和肉,管飽。】
【另有酬,墾地一分得一斤糧,糧菜肉皆可選。】
這是第一道消息。
何校尉拿著輿圖看半天,那個山旮旯哪來的城?
土豆又是個什么玩意?三千號人還三餐有肉管飽,誰家那么豪橫?
【城有守軍超三百,配弓弩長刀,穿戴精良甲胄者近百。】
【內城有小朝廷!】
這是次日送回的第二道消息,看得何校尉頭都要炸了。
北有金人外患,內有反賊做大,然后自己手底下就不到兩百個兵。
換誰來了都要掀開頭皮撓一撓頭蓋骨。
那一夜他是真的一宿沒睡。
通報上官?
理應如此,可當年方臘之事,又讓何校尉有所顧慮。
他有遠房表親在分水縣任職,方臘事發第一時間上報。
其率兵出城清剿,卻不敵對方人數眾多,只能退守縣城。
但反賊人數實在恐怖,不得已退離分水縣。
之后一直協同其他州縣參鎮壓、圍剿的行動,活躍在前線。
按理說他是有功無過的,理應褒獎才是,結果卻落了個問責發配的下場。
那位表親的上官,事發時臨陣脫逃,事了后仗著職權之便奪取功勞,反倒升了官。
當真是可笑可悲可嘆。
一想到那克扣糧餉的上官,何校尉暫時打消了上報的念頭,決定接觸一番。
因為在方臘搞事的時候,北方還冒出了一個宋江。
那貨鬧那么大的事,其實是為了能被招安做官。
萬一沐神教那伙人也是這樣的想法,那就沒必要在這個時候樹敵。
說不好還能忽悠對方跟著一塊抵御金軍。
好巧不巧,陳茂等人自己送上門來了。
“沐天尊受限于某種原因,不能遠離初陽城。”
陳茂第二次強調這點,本意是闡述事實。
但在何校尉聽來,便是推脫的說辭,心中不由生出了鄙夷。
只是接下來的話,又讓他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除非你能在沐天尊有空的時候,把金兵引到俺們初陽城來。”
要把人放進來才能打?
這到底是敢打還是不敢打?
何校尉啞然失笑:“饒是你們那有真仙坐鎮,俺們也不可能讓金兵通過這道關隘。”
他話鋒一轉,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兩千套這樣的甲胄,兩千把你們那樣的精鋼長刀,兩萬石糧食,最好能多些肉。你們的事,不會從俺這傳到官家耳朵里。”
這是試探,想摸一摸這沐神教的底蘊。
看到小孩的眉頭緊鎖,十分為難的樣子,何校尉在心中松了一口氣:想來他們的戰力不會超過五百了。
他不知道的是,陳茂皺眉,只因他自己沒法做決策。
而且兩旬時間過去了,初陽城都沒湊夠100套甲胄,哪來兩千套給他們。
這時腦海中傳來聲音。
》》“與他說,只提供材料,甲胄和刀由他們自己造。”
》》“再告訴他,如果他能說服陽涼南關和陰地關一同合作,糧食不限量提供。”
陳茂當即轉述。
何校尉看著這孩子忽然眉目舒展,就猜到他有答案了。
正準備討價還價呢,就聽到對方答應了。
小屁孩,你曉得兩千甲與兩千刀是什么概念嗎?
不限量提供糧食是你這么一個小屁孩能做決定的?
官家都沒你豪橫啊有木有!
不過何校尉也只是在肚子里吐槽而已,實際可不會管對方死活。
你有‘神使’這層身份,既然開了這個口,那就別怪俺了。
“你想怎樣合作?”
“大量招兵買馬,救這天下。”
李沐說得平淡,陳茂轉述的時候也是沒有任何情緒。
這是陳雨豐告訴他的,轉述時要盡可能還原,否則容易觸怒沐天尊。
而聽到這個回答的何校尉,很想來個戰術后仰。
方臘當年,打的也是拯救天下蒼生的旗號。
這他娘的真是方臘二世!
如果李沐此時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反駁:你才是方臘,你全家都是方臘。
何校尉還價:“招兵買馬可以,但這些兵必須在俺們手上。”
“你!……”
陳茂一聽氣極,這不等于平白給他們供養軍隊嗎!
可是剛吐出一個字,腦內響起的聲音打斷了他。
隨行大漢十分惱火,替他把話說了出來:“俺們出糧,好處全由你們占去。怎這么沒道理!”
“俺們是朝廷任命的軍將,掌兵合情合理。俺們可以抵御金兵的理由擴編,你們沐神教又有何名義擁兵?”
“朝廷?朝廷何時管過俺們老百姓的死活!”
幾名大漢破口大罵名目眾多且沉重的賦稅。
何校尉怎會不知,守關士兵里就有被迫投軍的。
不過理解歸理解,同情歸同情,有些事他是不肯退讓的:“那些事由文官管,俺們只負責守關,可別賴在俺們頭上來。”
小民可不管那些,都是朝廷的人,你想撇開就能撇開?做夢!
眼見記名大漢又要火力全開,一只短小的胳膊制止了他們。
陳茂站起身,拱手行禮,而后才開口說話:“校尉說得有理,凡事講個名正言順。”
“供養軍隊乃大宋朝廷之事,俺們這些升斗小民自是不能僭越。不過俺們感激守關的各位,可以捐贈500石土豆聊表心意。”
“俺們還有一點點品質還不錯的鋼材,可以低價售于何校尉。不知道您要多少?”
何校尉聽出了意味,問道:“你什么意思,想反悔?”
“這時笑而不語就可以。”
陳茂說了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搞得何校尉等人莫名其妙。
而他說完之后,做出了一個僵硬且難看的笑容,面部肉眼可見的變得通紅。
何校尉覺得古怪,掃視幾人,又找不出原因。
短暫的沉默過后,他帶有警告意味地說:“占山筑城,造甲胄練私兵,還私設小朝廷。小神使,別怪俺沒提醒你,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不光你的父母兄弟得死,你的家族,整個村子,全都得死。”
陳茂斟酌了一番才回答:“山本來就是俺們陳家的,有錢了想住好點的房子不犯法吧。”
“周圍的人過不下去了來投靠俺們,人一多總得有人管他們的吃喝拉撒吧,這也叫私設小朝廷嗎?”
“至于造甲練兵,那是靈石縣縣蔚李成功負責的。他也是朝廷命官,未雨綢繆訓練一些鄉勇弄點小玩意武裝自己,這也沒問題吧。”
這一拳反擊打得何校尉猝不及防。
尤其是兵甲之事,怎么就冒出了個縣蔚?
如果這是真的,沐神教所做之事,那就無懈可擊了。
污蔑鄉野小民,頂多被訓斥浪費時間。
污蔑官員,哪怕只是地方上的小官,那可是要治罪的。
看著對面神情中藏不住的得意,何校尉那是既不爽又感到詭異。
這小屁孩的表現和說的話給人一種錯位感,不像是他說的。
這期間有人給他出謀劃策?
屋里就這么多人,全程都在他眼皮底下,這怎么可能。
“假若出現逃兵,校尉如何處置?”
又是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何校尉已經看不懂對面的路數了。
猶豫片刻,他還是做了回答:“輕則軍棍,重則殺。”
“何為輕何為重?”
“戰時臨陣脫逃者為重,其余視情況而定。”
“比如此時有趙王李3人,隱姓埋名來俺們的初陽城定居,這算輕還是重?”
何校尉的面容瞬間變得嚴肅,凝視著少年的眼睛。
“原來你們早就知道。”
忽而他又大笑起來:“哈哈哈,原來那天過關的少年是你們放出來的餌!”
“說吧,設這么一個局讓俺進來,你們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