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木蘭詩
- 為了長生的我,助女帝一統天下!
- 不白不擺
- 2111字
- 2023-08-14 18:00:00
翌日,清晨。
當秦王林休病逝,秦王世子歸國路上遭遇馬匪襲擊身亡的消息傳開后。
天下莫不震驚,父子同時在一晚上遭遇意外,如果不是遭天譴的話那其中必有貓膩。
然而新繼承秦王爵位的二子林夷平和上洛郡郡守以及朝廷派來的暗衛共同查看后,公布了調查結果,一致認為二人死亡皆屬意外。
眾人即使心中有疑問,但面對來自朝廷,地方,和藩國的共同蓋棺定論,也全部藏回了心里。
畢竟里面就有死者家屬,來自秦國的秦王林休的一百多個兒子和幾十個妃子,小妾齊作證,自己老爹或丈夫平時身體就很虛,一定是縱欲過度而亡。
死者家屬都這么說了,別人還能有什么疑問。
而曾經藩國之中面積最大,實力最強的秦國在推恩之后,也已經泯然眾人,即使僅算有名分的7妃23子,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如今的秦國在林夷平手中已然只剩一個郡的大小。
而朝廷則從另外23子手中接過了兩個郡的治權。
藩王之患,已平矣!
而這一切,在當初聽聞推恩令這一計策時,一切便都在林清沐預料和謀劃之中。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燕。
玄清觀上,陸云如今的小日子過的是不亦樂乎。
陸云本來以為這玄清觀觀主道陽真人是一個桀驁不馴,不畏權貴的世外高人。
因為據說武帝抑道之前,來玄清觀拜仙求福的許多達官貴人想要道陽真人指點,都被無情拒絕。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世外高人,上次在楊安離開后,便立刻跑來向陸云噓寒問暖,詢問陸云有什么需求之類,道觀能滿足一定滿足。
陸云疑惑不已,上兩次楊安來拜訪之后,也沒見這道陽真人有什么反應,對待自己和觀里的其他小道士還是一視同仁。
怎么這次變化就這么大!
陸云萬萬想不到此時的自己不僅是楊安的老師,在提出推恩令后,更成了女帝林清沐的眼中紅人。
除了楊安給陸云的連個護衛外,觀里又增添了三個小道士,殊不知這都是派來保護陸云的暗衛。
不過,不知道女帝已經把自己牢牢記在心里,十分重視的陸云,還以為是楊安這次給的香火錢太多,打動了道陽真人那顆波瀾不驚,仿佛古井一般的心。
果然,道祖只渡有元人。
于是陸云首先推掉了輪流下山挑水,采買,化緣的事情。
雖然挑水,采買這些雜物,陸云一直讓楊安給自己的兩個護衛幫忙干了,但化緣還總是要陸云身體力行,畢竟兩個壯漢去敲地主門,說自己是誦經的道士,怎么也不像啊。
然而山下那么亂,不如待道觀。
不過作為玄清觀化緣業績擔當的陸云,本以為道陽真人會拒絕活著最起碼猶豫一番,誰知道對方卻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實際上,陸云的要求正中道陽真人下懷,畢竟女帝要求嚴格保證陸云的安全,出去哪有呆在觀里安全易保護。
然而不知內情的陸云不由得開始好奇這楊安到底給了道陽真人多少錢?
既然如此,陸云便決定提出一個更離譜的請求:
“能不能每天買點雞蛋,牛羊肉什么的,送進觀來。”
畢竟長生的要求是不能意外死亡,那么營養攝入一定要均衡優良。
蛋白質什么的總要補充吧!天天吃素都淡出個鳥來了。
吃一點牛羊肉不過分吧!
不過對于這等違反道家清規戒律的事情,陸云有些不確定老道士會不會答應,畢竟這算不算底線問題?
所以,陸云對老道士答應也不抱什么希望,之所以這樣問,是覺得萬一老道士答應,自己買肉燒烤補充營養什么的,也不用偷偷摸摸大半夜搞了。
什么,吃肉!
聽到陸云這個要求的老道士立刻臉色鐵青了下來,你這還算個道士嗎?
老道士剛忍不住想要怒斥,可是想到女帝的器重,又想到不知何時起,陸云身上的氣運忽然就變得神秘無比,隱隱約有一股直沖天際的氣運。
道陽真人還是連忙壓抑住了自己的怒氣,強裝笑意道:
“好啊!”
原本看著老道士鐵青的臉色,陸云還忙想解釋下,自己只是開個玩笑。
沒想到對方竟然又答應了,而且還繼續‘和顏悅色’的問陸云:
“還有什么需求。”
陸云想了想發現,剛剛的兩個要求已經滿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了。
那么是時候追求些更高層次的東西了。
于是思忖了片刻的陸云向老道士提出了索要零零碎碎的一堆東西的要求。
由于陸云第二個要求就是破戒,道陽真人本以為陸云第三個要求會更加離譜,已經給自己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設。
只要不是提出要解決一下那方面的生理需求,讓自己去青樓給他找·······,道陽真人感覺自己都能答應。
結果,陸云的要求無非是索要一些七零八碎的東西,這讓老道士頗為意外,所以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
很快,又到了陸云授學的日子。
讓陸云意想不到的是,這次來的不僅僅是楊安,還有他的父親,武官之首,當朝太尉,大魏國舅,百年門閥楊家之主的楊剛。
楊剛帶著楊安一進來,就看到陸云在案桌上提筆寫詩。
一見到這種場面,楊安就立刻迫不及待的湊上前去,根據他前兩次的經驗,小陸道長這一次一定又有大作問世了。
楊安一邊去看,一邊忍不住感慨,都是人,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小陸道長經常是才思泉涌,而自己卻經常一竅不通。
殊不知陸云只是為了融入這個世界,所以拿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知識練一練自己的毛筆書法罷了。
當然,對于陸云來說是爛熟于心的必背古詩,對于古人來說,那便是文采飛揚,針砭時弊,寓情于理,可千古傳頌的名篇佳句。
這不,此時,陸云用來練筆的是《木蘭詩》,原因無他,夠長,可以寫挺久的時間。
然而當太尉楊剛看到詩中這幾句“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的時候,便忍不住長嘆道:
“先生真是寫的一針見血啊!
我大魏當前的兵役制度確實問題良多。
還請先生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