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浩和徐嘉良二人邊玩邊聊,倒也越聊越投機。姜文浩樂得顯擺,他從卡普空談起,慢慢延伸開來
Cap,中文名也叫卡普空,是日本最有名的軟件公司之一。其前身是一家電器零售商,后來才將業務轉向軟件開發及銷售。姜文浩回憶著他曾經了解過的內容,許多已經模糊了,他只能說出大概,也不清楚是否正確但誰在乎呢?在這個資訊缺乏的年代,反正徐嘉良是聽得津津有味。
簡介完公司,姜文浩又談起了游戲:“看見了嗎,這些讓人為之瘋狂的游戲,全是卡普空的出品。呵呵,我們都將游戲玩爛了,恐怕也很少有人會去注意游戲開始時那串英文名稱Cap。”
“等等,你這么說”徐嘉良仔細看了所有的游戲機,果然沒錯!他驚道:“Cap,真的全部都是!”
“哈哈,玩了這么久的游戲,我今天才第一次曉得。”徐嘉良訕笑。
“不止如此,黃卡機(FC)上的洛克人、魔界村、希魔復活等等,都是Cap的出品。”姜文浩道。
徐嘉良一臉羨慕:“你玩的游戲真多啊,我很多游戲想玩都玩不到的。”
多?姜文浩一陣苦笑,是很多,不過那已是在電腦或PSP的模擬器上了。這時代的FC游戲他哪玩得起啊,游戲卡帶100多,還是盜版的!
姜文浩搖搖頭:“在別人那里玩的,我家里可買不起游戲機。”
“等我有錢了,一定要去買個游戲機!”徐嘉良發誓道。
又是一個為游戲癡狂的人,姜文浩心生感慨,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同樣的誓言,他從FC時代起就開始發了。然后是MD、SFC,直到PS,已經工作的姜文浩才吃泡面、啃面包4個月地圓了自己的游戲機夢。不過那已是1999年了,游戲業發展越來越蓬勃快速,PS2、PS3、PSP、NGC、XBOX、XBOX360姜文浩依然有無數的遺憾。他并非玩物喪志,真的、真的只是一個游戲發燒友而已。
通過交談,姜文浩也了解了徐嘉良的一些情況:徐嘉良男,今年17歲。父親是小集體的職工,母親則殘疾無法工作。論家境,他還比不上姜文浩。而徐嘉良只讀到初中畢業,然后就輟學在外面工作了。他跟著一個小餐館的廚師學藝,直到最近才辭職回家。徐嘉良沒什么惡習,就只超喜歡游戲。
兩人越聊越投機,姜文浩的談吐根本不像一個11歲的小學生,漸漸地徐嘉良已將姜文浩當成一個真正可以相交的朋友了。
“真羨慕你啊。”徐嘉良突發感嘆:“你爸爸媽媽都是華新機械公司的職工,你也不用為生活而發愁”
這話在姜文浩聽來像諷刺多過羨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華新公司光鮮輝煌的外表下其實根子早已開始糜爛了。后來的資料顯示,華新公司從92年起經營就急轉直下,到94年時累計虧損達4000萬。當然,這一切都被當時的公司高層所極力掩飾,廣大職工絲毫不知情。直到1997年實在掩飾不住了公司情況才得以曝光,但為時已晚,華新早已錯過了最佳的挽救時機。
當然,這也不能怪徐嘉良。因為在當時,工人還算是王道,國有大型企業的職工更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想想都煩,姜文浩不想在繼續談華新,遂岔開話題道:“徐哥,你呢,有什么打算。”
“暫時還沒有,不過我想休息完這個月后出去找事做。”
“找事做?呵呵,你為什么不嘗試著自己開一個飯館呢?為別人打工遠不如為自己而奮斗。”姜文浩提議道。
“自己開店?”徐嘉良顯然沒想過這個問題:“我行嗎?我根本沒有經驗啊。”
“經驗這個東西是通過實踐來的,誰生下來就有經驗啊?其他開飯館的人還不是從什么都不懂開始的?你不邁出第一步,那么你永遠無法獲得經驗。”姜文浩勸道:“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徐嘉良難掩眼中的驚訝,隨即又搖頭苦笑:“不行的,我的全部財產才200多塊,根本不夠開飯館的。”
“幾張桌子、幾張長凳就行。”姜文浩想了想道:“200塊應該夠了。”他突然對徐嘉良笑道:“你做老板,我來做市場策劃和營銷怎么樣?”
“什么叫市場策劃和營銷?”
“就是幫你把飯店開起來然后賺錢。”
徐嘉良以為他在說笑,遂也開玩笑道:“你要給我打工啊,好啊,那么你想要多少工資呢?”
“我不要底薪,我只要銷售提成。”姜文浩正色道。
徐嘉良這才察覺到姜文浩并非信口開河:“你說真的。”底薪、銷售提成?92CQ幾乎全是死工資,他不太明白。
“不錯,我有信心。”
徐嘉良也是爽快人,他馬上答應:“好,反正也只有200塊,虧了也沒什么。”
姜文浩有些不快:“你就那么看不起我嗎?”
“啊哈哈哈”
.
出了游戲廳,姜文浩和徐嘉良找幾塊石頭坐下,姜文浩向徐嘉良講起了他的構思。原本徐嘉良以為姜文浩小孩心性,他只是湊趣配合一下,可誰想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切實可行,徐嘉良心服口服!
姜文浩的構想來自于后世一個真實的故事,被逼入絕境的一個人,就是靠著向他岳父借的200塊錢起家,最后成為了百萬富翁。而這個人就是姜文浩曾經的同事,雖然百萬富翁在2000年以后根本不算什么,可他卻比姜文浩強太多了。
不錯,姜文浩從未搞過市場策劃和營銷,可后世那么多成功的案例。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跑嗎?不會做難道不會抄襲嗎?
先整理一下思緒,姜文浩緩緩道:“你知道林麗這個人嗎?”
“林麗?”徐嘉良有些不解,明明是說搞飯館的事,為什么會扯到一個人身上?嗯,貌似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他想了半天才不確定地道:“好像她是BJ公交車上賣票的?是勞動模范還是標兵什么的?報紙上有寫,號召全國人民向她學習。”
“是的,她獲得的榮譽相當高。”
見徐嘉良一臉茫然,姜文浩笑笑:“也許我的話有些失禮和不恰當,但我絕對沒有侮辱林麗的意思。我覺得她不過是一個時代特定的產物,假如時間進步20年,她最多也就是公司先進,絕達不到全國人民向她學習的地步。”
徐嘉良登時來了興致:“哦,為什么?”
“為人民服務!呵呵,其實她就是服務很好,只不過由于時代的特色,她的行為被拔高了。換句話說,她之所以鶴立雞群,是因為整個行業的滯后。其實這是不正常的,我認為林麗該歸結到職業素養高,而并非道德品質上。因為這根本就是她應該做的!”說著,姜文浩又略帶嘲諷地道:“當然,公交公司是國有壟斷,他們意識不到很正常。就算放眼整個中國,現在都缺乏服務的意識。”
“我還是不太明白?”
“就是獨樹一幟!要盡快地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有很鮮明的特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味道重要、服務也重要!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句話顧客就是上帝。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這是餐飲服務行業最基本的信條。”
“在我們這里,你有享受過顧客是上帝的感受嗎?去買東西還要看售貨員的臉色,對你愛理不理,不止沒有微笑,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
徐嘉良想想了道:“你說的不錯。”
“所以,除了菜色的味道外,讓顧客賓至如歸,就是擴大影響和宣傳最好的方法!”姜文浩笑笑:“說形象點,就是讓顧客來了以后覺得不吃飯都不好意思。在這個缺乏服務的年代,就讓我們做餐飲行業的林麗好了。”他用我們這個詞,顯然已經將徐嘉良當做是合作伙伴了。
“再加上其它一些促銷模式我很有信心,我擁有別人無可比擬的優勢。”
徐嘉良看姜文浩的眼神有些像看怪物了:“天啊,簡直難以相信,以你的年齡竟能說出這番話來!”
“別用這種眼神看我,我會害羞地!”姜文浩半開玩笑半認真地道:“沒你想的那么玄乎,其實有時候賺錢并不關乎學歷和智商,僅僅只是消息的不對稱而已!”
徐嘉良點點頭:“原來如此,你在哪里得知這些的啊?”
“一本關于市場營銷的書,在重慶圖書館。怎么,你有興趣嗎?”姜文浩隨口編個理由,重慶圖書館書那么多,若徐嘉良追問起他大可說忘記書名了。
“還是算了,我要是能讀書,今天就不會沒工作了。不過我倒是很佩服你,居然都懂得看這些書了。”
“也沒有多深奧,但是我的策劃畢竟只是包裝,真正吸引顧客并能留住顧客的還是你的廚藝!”
徐嘉良笑了:“借用你的話我很有信心!”
“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可以簽訂協議了。”
徐嘉良登時有些不悅:“怎么,你不相信我?哼,我雖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一諾千金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親兄弟,明算賬,丑話說在前頭總比以后鬧矛盾好。姜文浩不生氣,卻也不妥協:“徐哥,我當然相信你的人格。但契約更能保護我們雙方的利益,這是原則問題,與其它任何無關!”斬釘截鐵,姜文浩的堅毅再次讓徐嘉良開了眼界:“或許是受了書本的影響吧,我學習西方先進的經營和銷售理論,同樣地,我也要學習西方的契約精神!”
徐嘉良實在有些無語,他竟然說不過一個小孩?不過算了,一紙契約而已,簽就簽,有什么大不了的?
這時,姜文浩狡黠一笑:“我也想入股,徐哥你認為怎樣?”
徐嘉良對股份制沒什么概念:“可以。”
“但是我沒有現金,就以我的報酬來抵消購買股份的錢吧。”姜文浩相當無恥,根本在空手套白狼:“當然,風險我一樣要承擔。虧損的話,我同樣會想辦法還你錢的。”
“切,說這些?又沒有多少錢。”徐嘉良大方地道:“那個所謂的股份你需要多少?”
“30%,我用策劃和營銷入股,當然,還有我以后賺到的報酬,我會把這些寫入合約中。”姜文浩道:“3成的股份,徐哥你并不吃虧。”
“哈哈哈,合作愉快。”徐嘉良向姜文浩伸出了手。
“合作愉快。”兩人握手的畫面顯得相當不協調,可誰又能想到這是他們騰飛的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