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講解X具體的境界劃分(1/2)
- 外鄉人的旅途:從食戟之靈開始
- 紅魚湯
- 1174字
- 2023-11-06 22:21:34
食戟結束,眾人解散。
“要走了?”齊林跟上才波誠一郎。
“是。”
“你的學習速度確實是很快,就如我昨晚上所說,你學的太雜。”
“料理中存在一種奇妙的體系,說不準,摸不著,我稱作「心」”
「心」齊林愣了一下,反應過來。
明白才波誠一郎所說的「心」是什么意思了。
“城一郎先生,我可不把那種境界稱作「心」,而是叫「共鳴」”
“共鳴?”才波城一郎來了興趣,“怎么說?”
齊林也不藏著掖著,一個人研究,還不如讓更多人研究。
“說實話,對于料理體系中,那種看不著,摸不著的心之料理,實在是讓我頭疼。”
“經我調查,廚師中確實掌控著一種直擊心靈的力量,被我稱作「共鳴」。”
“「共鳴」是人類探索美食體系的璀璨明珠,跟精神力密切相關,可以說“共鳴”是人類探索美食體系精的結晶。”
“前赴后繼的后人,陸續有人踏入這條名為料理的路,“共鳴”的道路逐漸被踏寬。”
“但想要成為真正的廚師,絕不容易,領悟不了那玄之又玄的“心”,再刻苦學習也沒有用。”
“現代,為了培養出「心」之廚師,料理學園紛紛建立,人類的廚師數量才多了起來。”
“培養體系,跟古代相比,但這也沒有太多改變,只不過是人數的基數變多了而已。”
齊林解釋了一下料理界的現狀。
現在,齊林還沒講到關鍵的點,沒有提到關于「共鳴」的境界劃分。
特別是「共鳴」,他只不過是歸納總結,不是開創者,當然要慎重講解。
自古以來,料理中蘊含「心」的力量,根據史料記載,也沒有人真正規劃出料理體系。
反正齊林到現在,都沒找到關于一篇劃分料理體系的規劃。
才波誠一郎被齊林的話有了興趣,盡管現在還沒聽到相關的話題。
但他還是很有耐心往下聽。
“所以,我試圖用語言來描述它的存在,料理中的「心」,我用更準確的詞來表述,我稱作「共鳴」”
說到這,齊林想起昨晚上,才波誠一郎所做的料理,這又使他的資料庫有更新了。
從「共鳴」的廣度來進行劃分,一共有四個境界,分別為:食材「共鳴」、情感「共鳴」、意境「共鳴」、食客「共鳴」
食材「共鳴」的厲害之處,在于廚師能引導出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厲害的廚師,更是能編織食材本身的味道。
情感「共鳴」的厲害之處,是廚師個人情感印記和食材進行同步共鳴,第二層次的廚師,更是能從被動編織,變成主動編織情感和食材的同步共鳴。
而意境「共鳴」,是結合前兩個境界,食材「共鳴」和情感「共鳴」兩者,由廚師編制出美食幻境,這就是廚心的第一階段。
食客「共鳴」,經過廚師調制的料理,跟食客同步共鳴起來,味道更深入食客的味覺,更深入食客的心靈之中。
可以說意境「共鳴」,是廚心的第一階段,食客「共鳴」,是廚心的第二階段。
從「共鳴」的深度來劃分,
食材「共鳴」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被動編織食材味道,第二階段,能主動編織食材本身的味道。
情感「共鳴」也是一樣,有兩個階段,被動階段和主動階段。
至于意境「共鳴」和食客「共鳴」,處于這兩個階段是廚師有點少見,沒有足夠的數據,他也不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