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周一個好消息
- 聽勸的我成為了科研大佬
- 小雪花到來的季節(jié)
- 2116字
- 2023-09-17 21:01:56
雖然心里懷疑,但劉寶軍還是聽話的照做了。
他再次打開控制面板,輸入了指令,這包括G代碼,坐標信息,刀具信息,以及自動測量等。
確認無誤后,這才有些忐忑的按下了“啟動按鈕。”
隨著一陣輕微的嗡嗡聲響起,主軸緩慢地開始旋轉。刀具位于主軸的夾持器中,隨著主軸的旋轉,刀具也開始旋轉。
沒有警報,沒有停止,沒有異常。
“真的可以正常制造啊。”
劉寶軍驚喜得睜大了眼睛╰(°▽°)╯好像看到了什么魔法。
“這……這是怎么弄的?周工你也太厲害了。”
“改改程序,以后做零件都不會被限制。”
“神了。”
劉寶軍咧開嘴,露出一口微微泛黃的牙齒,笑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他現(xiàn)在看周宇晨,眼中全是崇拜,這年輕人看著也就二十歲,怎么如此神秘莫測。
不但繪制配件專業(yè)準確,竟然還會搞機床設備,也不知道怎么用電腦弄得,就把困擾成飛多年的加工限制給破了。
“神!”
劉寶軍只有這一個字的評價。
而此時,工作臺已經(jīng)開始沿著X、Y和Z軸的坐標移動,并嚴格按照程序中規(guī)定的路徑,將刀具帶到工件的特定位置。
這個過程是如此平穩(wěn)和精確,好像工匠大師正在操刀最完美的杰作。
切削開始了。刀具與工件接觸,火花四濺,金屬屑飛散。
數(shù)控機床以驚人的準確性和速度切削著工件,根據(jù)程序的指令逐步移動,逐漸揭示顯現(xiàn)燃燒器噴嘴的最終形狀。
周宇晨一直站在機床旁邊,和劉寶軍一起仔細觀察著整個加工過程,確保一切正常。
他以通過控制界面監(jiān)控切削參數(shù)和工件尺寸的測量結果,以確保最終的零件達到了高精度的要求。
最后燃燒器噴嘴出來后,噴孔的準確度和尺寸都完全符合要求。
“可以,我就不自這盯著了。”
周宇晨確定車床制造沒問題后,就準備離開:“剩下的壁板,燃燒器頭,支架,燃燒室環(huán)等。”
“你做完后打這個實驗室的固定電話,我會派人來拿。”
“沒問題,您放心吧。”
這個環(huán)節(jié)搞定,何教授和陳濤那邊,同樣進展順利,鑄造和沖壓對成飛的工程師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就這樣這周四的早上,新燃燒室完成了。
當宋遠志收到這個匯報后,他哭笑不得地看向方校長:“宇晨真是太有效率了。”
“這一周一個好消息啊!”
方德昌早就習慣了,頗有些驕傲的回道:“他總能給我?guī)砀蟮捏@喜。”
燃燒室完成之后,就開始造扇葉了,而且了節(jié)省時間。
現(xiàn)在成飛那邊也開始同步提升高壓比。
“何總師,您那么忙,這次就我來做吧。”
說話的是榮振華,成飛最年輕的副總師,他也是汪海風總師的得意門生,畢業(yè)于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行,有什么問題,你隨時找我。”
**********
因為現(xiàn)在是成飛負責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周宇晨就有了閑工夫。
他花了一天時間把《傳熱與燃燒》和《材料與制造工藝》以及《機械工程》都看完了。
“叮!”
“恭喜宿主完成建議的內(nèi)容,現(xiàn)發(fā)放A級獎勵。”
“是否現(xiàn)在打開查看?”
“查看。”
隨著話音落,一份名為《柔性生產(chǎn)線》的文檔出現(xiàn)了。
周宇晨的心跳快了半秒,他知道這個資料意味對種花家意著什么。
柔性生產(chǎn)線是一種自動化的制造系統(tǒng),旨在快速適應不同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需求。
這些生產(chǎn)線可能包括各種各樣的設備,以滿足不同的制造要求
就拿成飛進口的這套斯達拉格集權低配版柔性生產(chǎn)線來說。
它包含了數(shù)控機床,自動化裝置,傳送帶和輸送系統(tǒng),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物料處理設備,工具更換系統(tǒng)等。
殲二十能首飛并開始量產(chǎn),這套柔性生產(chǎn)線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沒有它,大強度復雜機身的機身框架哪里來。
而且不光是種花家進口,鷹醬也采購了斯達拉格的BTP5000大型鈦合金臥式數(shù)控銑床,用來給F22和F35戰(zhàn)機制造組件。
不過兩者情況不同,鷹醬是自己有能力造高精度機床,但是進口便宜,種花家則是精度和成本都達不到。
可現(xiàn)在情況變了,有柔性生產(chǎn)線的制造方案了。
周宇晨迫不及待的翻開文件,里面一共81頁,有機械原理,有圖紙,有零配件……
信息很全面,但并非是完整的制造方法,而更像是一份指導手冊。
需要閱讀的人領悟之后,自己總結并設計好方案,然后才能去制造實現(xiàn)。
“開整。”
周宇晨認真的從第一頁讀起,不知不覺就看到了半夜。
他這邊在努力工作,而同處在一個園區(qū)內(nèi)的車間里。
劉寶軍等人也在熬夜奮戰(zhàn)著,加班加點的完成殲20的生產(chǎn)任務,今晚是戰(zhàn)機框架、縱梁、蒙皮順序整體的組裝。
眼看機體這個龐然大物,就要在大家手中完成,所有參與的人心情激動。
這可是守護華夏天空的利器,終于有可以抗衡F22的戰(zhàn)機了。
要知道,在這個第五代機上面,我們落后了人家12年。
可就在鍛造進入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傳送帶突然停了下來。
“怎么搞的,關鍵時候出問題。”
劉寶軍眉毛立刻擰在了一起,準備過去查看情況,可他才走了兩步,更多的問題出現(xiàn)了。
“劉工,刀具不動了。”
“劉工,操作面板好像卡住。”
“劉工,機床停止運轉,復位也不行。”
平日里,生產(chǎn)線雖然偶爾也有問題,但都很小,自己就能解決。
今晚不但都是大問題,還好幾個同時出現(xiàn),哪有這么巧的事?
一股心慌的情緒,讓劉寶軍加快了腳步,而結果就是生產(chǎn)線無法啟動了。
“趕快聯(lián)系斯達拉格的售后負責人。”
“Steve沒接,可能是太晚,他估計已經(jīng)睡了。”
“那怎么辦,要不找他們總部,現(xiàn)在這個點那邊正好是白天。”
“估計行不通,肯定還得推給魔都或者京城的分公司。”
“要不等一天吧,應該明天就好了。”
劉寶軍沒有辦法,只能宣布今晚先暫時停工,并把這件事情上報。
雖然他早已憂心忡忡,可沒想到。
第二天,實際的情況卻比預料的還糟糕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