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廚房:最愛這里的煙火氣

小時候的很多記憶都跟廚房有關,媽媽總像變魔法一樣從廚房里端出各種美味的食物。離家多年,最惦念的依然是媽媽做的各種好吃的。每次回父母家,爸媽也是一直在廚房忙活。尤其過年時,一團團的白霧升起,一陣陣的香味竄出,熱氣騰騰的饅頭、包子,香噴噴的炸丸子、炸雞塊。

對家的記憶中,廚房總是占了大半。我也一直認為,廚房才是家的核心。所以,我規劃廚房的時候著實費了一番力氣,可以說是整個家里花心思最多的地方。

廚房的規劃設計,我有三個重要需求:一是方便實用,二是容易清潔,三是美觀。如果非要在方便和好看之間選一個的話,我更傾向于方便好用。但是,作為一名規劃整理師,我肯定會竭盡所能在方便好用的基礎上更好看,這個原則也始終貫穿在家的整個裝修過程中。

我家廚房實際面積有6m2左右,不算大也不算小。窗戶在短邊,門開在長邊,最適合做U型廚房了。這也是空間利用率最高的方案了,可以將三面的空間都利用起來。

要想方便好用,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廚房的動線規劃,讓洗切炒的流程順暢起來,雖然廚房空間小,有時候也就是多走一兩步。但我們在家里很多事情都是要重復無數次的,所以能省一步是一步。

第二個問題就是收納了。廚房空間雖不大,但要收納的物品卻一點都不少,如何將所有物品都安置進去且安排得明明白白,會極大地影響廚房使用的舒適度。

在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思考,參考了數不清的案例和數據,再結合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后,我終于有了這兩張草圖。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這兩張圖畫出來之后自己無比激動的心情,真的是嘔心瀝血。

洛辰手繪廚房設計草圖

地柜的設計以抽屜為主。

灶臺下的兩個大抽屜是碗盤拉籃,上面的大抽屜放碗,下面的放鍋。

第一層抽屜各種面條

右邊的抽屜是調味品和糧食的儲存區。第一層抽屜用來放面條。

第二層抽屜調味品

第二層是調味品,用收納盒分類裝好。

第三層抽屜米面

第三層用了兩個收納盒放米和面。說實話,這兩個盒子我找了好久才找到這么合適的尺寸,放進去剛剛好,盒子容量也夠大。

左邊三組抽屜第一層

左邊的抽屜第一層是備用筷子、叉子、密封袋之類的輔助小物品,像這種小物品廚房里都少不了,但又沒什么高度,最適合放在淺淺的抽屜里,同時用了抽屜分隔盒來分類收納,怎么用都不會亂。手套放在十字開口的盒子里,需要用的時候直接抽一個,方便極了。

第二層抽屜干貨

第二層放了一些常吃的干貨,都用密封袋分裝好,使用的時候一目了然。

第三層抽屜零食

第三層規劃為零食抽屜,夠深夠大,容量足夠。這個高度,孩子自己拿取零食也很方便。

抽屜內部用了幾個收納盒把空間分隔開,用來分類放各種零食。

這兩排抽屜做的時候特意囑咐了木工師傅,尺寸不是平均分的,而是不同高度的。廚房里其實很多零碎小東西,占面積卻不占高度,100mm左右的抽屜完全夠用。如果真的平均分,每個抽屜的高度都是200mm左右,那就真的是浪費空間了。要么就疊放好幾層,那使用起來又不方便了。

調味品存儲區

左邊的櫥柜分了兩層,用來存放大瓶的油鹽醬醋,也就是調味品存儲區。

右邊的櫥柜沒有分層,直接一個大柜子。因為先生家每年都會手作粉絲,每次過完年都會帶來一大包,裁剪成合適的寬度后,放在這個大柜子里就非常合適了。

如果是北方的朋友,經常買大袋的面粉或者其他體積比較大的物品,這樣的大柜子都很實用。

水槽下的柜子里面有煤氣表、凈水器、垃圾處理器,只有一點點空間可以用,就放了洗潔精、除油污劑等清潔用品。在門上掛了掛鉤,不常用的漏勺等也掛在這里。

廚房物品收納全局圖

果蔬區

水槽右邊直接留了個大空間,是預留給洗碗機的。在洗碗機安裝之前,這個區域也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果蔬區,用來放那些不需要放進冰箱的蔬菜水果。

小推車收納果蔬

兩個小推車剛好把這個大空間分成了6個小空間,用來分類收納最合適不過了。

一輛小車放蔬菜。最上層是蔥姜蒜等配料,中層放大白菜、番茄、黃瓜等比較干凈的蔬菜,最下層就用來放會沾泥土的食材,像土豆、紅薯、紫薯等根莖類。

另一輛小車用來放水果。蘋果、梨這些比較重的水果放在下層,輕的放在上層,容量還是蠻可觀的。

小推車是有網眼的,每層都墊了牛皮紙做分隔。防止上層的臟東西往下漏,一旦臟了也方便更換,省了清洗推車的麻煩。

走進廚房就能看到這樣的活色生鮮,紅紅綠綠的特別有煙火氣。

左邊同樣留了空。這個地方放了冰箱之后,剩余的空間就很小了,如果按照常規的做成柜子,那里面勢必形成一個空間死角,不管怎樣都不好利用,索性敞開來。本來是收納死角的位置現在也是開放的,用來放洗碗塊(洗碗機專用)等。

死角位置收納

留空的地方,在上方做了一根滑軌,配上S鉤,把所有的鍋全都掛上去。只要把滑軌拉出來,不管是使用還是放回都很容易,完美解決了鍋的收納難題。

滑軌+S鉤收納鍋

廚房臺面區域從右到左依次是水槽區、切菜區、灶臺區、小家電區。每個區域的尺寸都反反復復考慮了好多次,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布局。

高低臺面

在設計臺面高度時,我測試了很多種不同的高度,分別體驗洗菜、切菜和炒菜的最舒適高度,最終決定做高低臺面。將水槽區的部分抬高了80mm,這樣洗菜洗碗就不用一直彎著腰,炒菜時也不用抬著胳膊。使用起來,體驗非常好。

臺面邊上的擋水條

上墻收納

臺面邊緣也專門做了擋水條,避免臺面上的水滴落,也能有效防止雞蛋等滾落下來。

臺面上除了小家電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東西。這就是廚房容易清潔的秘訣——臺面無物。

臺面無物,做飯的時候可以毫無障礙地大展拳腳。做完飯收拾時,也非常流暢。

不是每頓飯都必須要用的東西,全部收進抽屜或柜子。每頓飯都要用到的東西,則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上墻,掛起來。

常用的油鹽醬醋全部用了統一的瓶子,放在墻上的兩排置物架上。置物架沒有打洞,用免釘膠粘上去,粘完之后靜置24小時以上再使用,牢牢的。

上排從左到右分別是:鹽、五香粉、辣椒粉、雞精、淀粉

下排從左到右分別是:醬油、老抽、醋、料酒、香油、食用油

刀的把手都沒有洞,也不想用磁力刀架,總覺得看起來很危險,因此選了自己喜歡的白色刀架。

調味品上墻收納

刀架

掛桿收納

配了同樣的白色掛桿和掛鉤,勺子、鍋鏟、刷子等都掛上去,用的時候方便,洗干凈之后也容易瀝干。

瀝水籃也全部掛起來,大中小一套瀝水籃,灰色系的,符合整個廚房的色調。一套6個,每組一個瀝水籃一個盆,小號洗水果,中號洗肉類,大號洗蔬菜。

瀝水籃懸掛收納

冰箱跟櫥柜之間還有一點小小的空間,正好可以放下磁力掛架。廚房用紙、錫紙、油紙、保鮮袋都可以放上去。下方還有幾個小掛鉤,用來掛掛圍裙也不錯。

吸附在冰箱側面的磁力掛架

筷子籠也是掛在墻上的,找了很久,選了這款素雅些的,很喜歡上面的字,“enjoy your life”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筷子籠上墻

鍋蓋上墻收納

灶臺后面粘了一排不銹鋼架,是用來放鍋蓋的。一開始把鍋蓋架直接粘在正對著爐火的后面,用的時候發現不方便,尤其開火的時候,很容易燙到手,應該往旁邊挪一點會更順手。可惜免釘膠的黏性實在太好,怎么都弄不掉。所以又買了兩個粘在旁邊,這樣一排整整齊齊也挺好。

窗臺伸縮桿

窗臺上裝了一根細細的伸縮桿,主要用來晾曬抹布。

單槽水盆

水槽用的是大單槽,之前用過雙槽,深深覺得洗大鍋非常不方便。大單槽是真的夠大夠寬敞,搭配一個瀝水架就很好用了。

小家電

小家電區,預留了足夠的插座,每個插座都有單獨的開關,再也不用頻繁插拔,非常方便。這里常駐的小家電是電飯煲、破壁機、廚師機、熱水壺,但凡不是經常使用的,都沒有放在臺面上。

雜糧收納

我是忠實的雜糧愛好者,家中常備各種雜糧,紅豆、綠豆、黑米、糙米、燕麥、小米、黃豆、黑豆等,用統一的密閉收納盒存放,透明可視,拿取方便,彩虹一般的顏色,像極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雜糧放入收納盒

每次補充糧食的時候,小幫手辰辰就上線了,把袋子里的糧食一樣一樣倒進雜糧盒里的工作必須得留給他,不然還會跟我急呢。

懶人抹布和廚房用紙的收納

懶人抹布和廚房用紙也會適當地多備幾卷,一般一個月消耗一卷,屬于低頻物品,放在不容易拿到的吊柜上層。

開放區域最初的收納

開放區域現在的樣子

開放區域,當時是給家里的小烤箱留的地方,升級為蒸烤箱之后,小烤箱就流通出去了。這個位置就用來放茶水系列。開放的擱板上用統一的盒子來收納茶葉,常用的杯子也放在這里,下方臺面上依次是溫水壺、熱水壺、涼水壺。溫水壺常年設置在55℃,熱水壺用來泡茶。跟喝水相關的動作就可以在這個區域完成了。

吊柜里用白盒收納

最上層的吊柜里放的是備用水杯、茶具、備用密封袋等不常用的物品。下層吊柜則是干貨的存儲區,在使用的過程中,一些食品盒空出來之后,也會洗凈晾干在這里。

這個部分收納的東西比較細碎雜亂,就用了統一的白色盒子藏起來,再貼上標簽,既看不見內部的凌亂,也不會忘記里面的東西。

預留冰箱位置的時候在雙開門和單開門之間糾結了一陣。廚房本來就不大,如果用雙開門,整個一側的空間都要留給冰箱,廚房的臺面和柜子空間都會少很多。也可以把冰箱放在餐廳,但比劃來比劃去還是覺得不妥,雙開門冰箱實在太占地方了。

我們一家三口飯量又不大,平時也不會存儲太多食材,一般一周采購一次,單開門的冰箱夠用了。

日常吃的蔬菜都放在保鮮盒里,紅紅綠綠的讓人很有食欲,有蓋的保鮮盒可以減緩食材水分的流失。當然最要緊的是趁著新鮮趕緊吃掉,不要把冰箱當成倉庫。

冰箱冷藏區的最上層留空。日常家庭中,難免會有些剩菜剩飯的,這層空間就用留給它們啦。

冰箱內部收納

冰箱中間保鮮區通常用來放饅頭、包子等,不用再專門解凍。冷凍室的兩層,最上層用來冷凍餃子,中間層冷凍各種餅,如肉餅、菜餅等。

饅頭和餃子在冰箱里的收納

冷凍室最下層用來冷凍肉類,雞翅、蝦仁等,大塊的肉會直接切成小份,根據需求,比如肉末、肉絲、肉片,按照一頓飯的量分裝在食品盒中。要吃的時候,提前一天拿出一盒放進冷藏室,第二天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肉類分裝冷凍

餐廳原來的布局

我做了開放式廚房,廚房和餐廳連在一起。餐廳原本的布置是這樣的,窗臺下放了一整條沒有柜子的餐邊桌,餐桌放在正中。

后來我一度將餐桌挪到餐廚交界處,起到島臺的作用。炒完菜一轉身直接把菜放到餐桌上,一步都不用多走,動線短得不能再短了。有時我會直接在這里備菜,做面食的時候就更方便了,全家一起動手也不嫌擠。

大大的餐桌特別適合全家人一起做飯,我和面、你剁餡,你搟皮、我包餃子,我切菜、你炒菜,即便一個人做飯,也能輕松跟家人聊天。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門一拉,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廚房里。偶爾人多的時候,就把餐桌放回餐廳正中,七八個人也坐得下。

島臺餐廚戶型圖

現在我把餐廳窗戶下這一整條全部做成了西廚區,這么寬大的臺面空間足夠用了。餐桌也相應挪到靠墻的位置。這樣就實現了中西廚獨立分區+餐廚一體化,簡直完美!

廚師機也挪了過來,下面的柜子里是各種面粉和烤盤。我也會囤一點面粉,就藏在面粉盒的后面。櫥柜600mm的進深一分為二,前面是使用區,后面就是存儲區。富余的空間沒有什么東西可放,就作為備用空間了。

面粉使用區和存儲區

蒸烤箱下方的抽屜和上方的敞開空間用來放蒸烤盤和烤架。常用的放在上面,不常用的放在下面。

兩個柜子中間專門預留了一個500mm左右的空間,用來放拉籃推車,第一層放烘焙要用的各種小工具,第二層用來存放做好的面包,下面兩層用來存放各種水果。

拉籃收納烘焙工具和水果

廚房里洗碗機安裝好之后,原本放在那里的小推車就轉移到了西廚區的最左邊,離水槽最近的區域,放在這里動線依然很順手。

筷子籠也轉移到了這個區域,從洗碗機里拿出來一抬手就能放進去。吃飯的時候從這里拿筷子勺子也比之前的位置動線短很多。

設計這個西廚區的時候,我的宗旨就是中西廚獨立,操作臺面夠大,收納空間夠大。所以整個西廚區用柜子+拉籃+小推車的方式組合起來。

兩個柜子作為支撐的主體,能夠將這一整條2.4m長的厚實臺面穩穩地撐住。分別留出兩個空位作為靈活使用的空間。拉籃下方也有滾輪,便于移動,四層大容量拉籃起到抽屜的作用,使用的時候更方便。

不管是中式面點還是西式烘焙,需要的所有材料(各種粉、工具、模具等)和設備(蒸烤箱、廚師機)都在這個區域,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這里完成,也不用來來回回跑很多次。

整個廚房+餐廳終于實現了餐廚一體化。

有了舒服的廚房,辰辰小朋友都開始自己動手做飯了,當然要有大人陪同的喲,煮餃子、下面條、蒸饅頭,忙得不亦樂乎。而且小朋友自己做的東西,自己吃起來更香,瞧瞧這滿足的小表情。

我不是一個擅長做飯的人,現在卻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廚房里。揉一塊面團,看著它在烤箱里一點一點蓬松、長大,甜甜的香氣慢慢地溢滿整個家,這不就是一個家最溫暖的煙火氣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柳州市| 自贡市| 隆安县| 柳州市| 岳阳市| 郑州市| 丹棱县| 枞阳县| 鸡西市| 太康县| 涞源县| 鄂州市| 印江| 永平县| 荆门市| 达孜县| 南通市| 三河市| 尤溪县| 陕西省| 博乐市| 鲁山县| 类乌齐县| 二连浩特市| 肃北| 临西县| 积石山| 东乡族自治县| 随州市| 孙吴县| 山西省| 葵青区| 双峰县| 开化县| 衡水市| 潼关县| 姜堰市| 平利县| 涟水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