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原指高官態度傲慢,不念舊交,后用于形容高位者善忘,或諷刺人健忘。
出處
《唐摭言·恚恨》: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臺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故事
唐朝時,有個名叫王泠然的讀書人,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中了進士,但卻沒有被授予官職,所以家里仍然很窮。王泠然急于當官,就給當初和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御史大夫高昌宇寫...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釋義
原指高官態度傲慢,不念舊交,后用于形容高位者善忘,或諷刺人健忘。
出處
《唐摭言·恚恨》: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臺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故事
唐朝時,有個名叫王泠然的讀書人,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中了進士,但卻沒有被授予官職,所以家里仍然很窮。王泠然急于當官,就給當初和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御史大夫高昌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