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南游雜憶
  • 胡適
  • 746字
  • 2023-08-23 19:00:34

胡適小傳

胡適是中國現代著名學者、作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他原名胡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1891年12月17日,胡適生于上海,早年喪父,隨母返鄉入新式學堂讀書,后隨兄到上海就讀梅溪學堂。1906年他考入中國公學,同年在校刊《競業旬報》發表章回小說《真如島》,從此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1910年他赴美國康乃爾大學留學,初習農科,后轉入文理學院,改修哲學、文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拜杜威為師,此后一生信奉杜威的實用主義。

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胡適關注國內新文化運動,應陳獨秀之邀,寫成《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1月該文發表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上。這是最早全面系統地提倡白話文的文章,對新文化運動有指導意義。與此同時,他試作白話詩。刊載在《新青年》上的胡適的八首白話詩是新文化運動最早的白話新詩。三年后他結集出版的《嘗試集》是新文化運動以來第一部個人白話詩集,在中國新詩史上頗具開創性。《嘗試集》收錄的詩作即物感興的居多,無論是寫蝴蝶的孤單,還是鴿子的如意、烏鴉的任傲,都寄寓了詩人對個性解放的追求。這些新詩在語言形式上有較大的革新,不僅全用白話,而且不拘平仄,不限長短,詩句淺白,但耐人尋味,真切地表達了詩人為進行詩歌革新而作“嘗試”的美好愿望。

1920年后,胡適陸續對《水滸傳》《紅樓夢》等古代白話小說進行研究,在版本和作者的考證上有獨到見解。

五四運動以后,胡適在思想上逐漸趨于保守,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1928年他受聘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1931年回北大任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

抗戰期間胡適一直任駐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到美國,次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圖書館館長;1957年回中國臺灣任當地研究院院長。1962年2月24日胡適因心臟病猝發逝世于臺北。

(編者整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大荔县| 望都县| 神木县| 泸州市| 响水县| 金华市| 南宫市| 威海市| 梨树县| 西和县| 周至县| 巴东县| 卓资县| 来安县| 民和| 麟游县| 浦江县| 噶尔县| 德兴市| 安顺市| 黑河市| 大邑县| 富阳市| 凭祥市| 拉萨市| 黄浦区| 平阳县| 忻城县| 洛川县| 高安市| 通州市| 海门市| 宁南县| 江北区| 嫩江县| 青阳县| 贵港市| 泉州市| 华蓥市|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