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考
- 重生之人生新目標
- 清涵101228
- 2613字
- 2011-01-14 18:52:03
轉眼間到了七月份,楊蘭期盼的高考開始了,提前一天,楊忠文就陪著楊蘭到縣教育局領了準考證,考場設在縣城中學,楊蘭曾在這里上過學,對這里非常熟悉,這讓她緊張的心情有了點放松,楊忠文安頓好楊蘭就回家了,三天以后再去接她。
成千上萬的青年和楊蘭一樣,精心準備,懷著對理想和對未來的憧憬,走進了考場。考試是對這半年來的苦讀做檢驗,可是現實是很殘酷的,競爭異常激烈,在后世的報紙上曾經看到,七七年和七八的的高考,楊蘭所處的這個西南省份,錄取比例達到了六十比一!比起后世的百分之七十的錄取率,那差太遠了。現在的現實是:七七年10月得知要恢復高考,12月就考試,第二年3月入學,沒考上的、沒來得及考的再參加第二年7月的高考。但七七、七八級就是這樣旋風式脫穎而出的,從1000多萬應考者當中,帶著指縫發絲中的泥塵,帶著農場牧場鹽場茶場勞動的繭殼汗跡,跟“行不行啊?會不會還講家庭出身”的顧慮搏斗。這些走進考場的人中,有知青,轉業軍人,工人,農民,也有應屆學生。大家都是懷著忐忑不安和激動的心情進入考場,誰也沒有把握絕對能考得上。
第一堂考語文,楊蘭心情緊張,總覺得成敗在此一舉。打開試卷,先急切地掃了一下,心一下放松下來,還好,不難,平時都復習到了,應該沒有問題。心情平復以后,楊蘭開始專心答題。考場里靜悄悄地,考生都在認真答題,每個教室里有好幾個監考老師,一個在前面講臺上坐著,一個以后面,還有一個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動,窗外走廊里還不時走過巡考的。看來從上到下都非常得視這個考試啊。
時間過得很快,楊蘭答完所有的題,也順利流暢地寫完了作文,就聽得廣播里傳出還剩三十分鐘的聲音。往四周看了一眼,還有不少人還在奮筆疾書,看來還沒完成。雖然楊蘭都做完了,但還是有點緊張,又仔細地把卷子細細看了一遍,作文也推敲了一遍,修改了幾個用詞不當的地方,考試結束的時間就到了。一到時間,監考老師馬上讓所有人都站起來,不許任何人再書寫了,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家都議論紛紛,無外乎是題難啊,不會啊什么的,也難怪,這里面好多人都丟開書本很多年了,想一下子拿起來也是不容易的,楊蘭心情不錯,自我感覺還好,不象很多人懊惱的樣子。
冥冥之中好象有人在幫助楊蘭一樣,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楊蘭是越考越好,幾乎沒有不會做的題。這也得益于以前的底子打得好,還有這半年來復習,大哥寄來的資料也非常有用,很多題型都是資料里有的,再做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楊蘭走出考場,老遠就看見大哥在學校大門口等著她,她眼眶一下子濕了,人一下子放松下來。楊忠文以為她沒考好,連聲問道:“怎么了,沒考好嗎,還是哪里不舒服。”
楊蘭吸吸鼻子:“沒事,我覺得考得不錯,謝謝你,大哥。”
“說謝干什么,我又沒做什么事,在家也是玩。進城來轉也不錯。”
“不是那個,是謝謝你給我買的資料。很有用。”
“哦,有用就好。咱們走吧。”
楊忠文先帶楊蘭去吃了東西,楊蘭還處在亢奮中,根本吃不下什么,楊忠文也就隨她了。
回家到,大家都關切地詢問楊蘭考試的情況,楊蘭心里很感動,笑著對大家說了情況,于是全家人又開始盼望,楊蘭能夠考上。
等啊盼啊,終于有一天,公社里通知楊蘭,她考上了,要她到縣教育局去填報志愿表,聽到這個消息,全家都高興壞了,這可是楊家第一個大學生啊,也是全村的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鄉里也轟卻了,全部都在議論楊蘭,楊蘭一下子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楊家的人出門都帶著自豪,楊芳這時也考上縣城的高中了,村民們都很羨慕楊家,說他們家出讀書人,家里的孩子讀書都很爭氣,兩個大的都當過兵,大兒子現在是干部,大女兒考上大學,小女兒也考上重點高中,連孫子楊兵以前學習不好,現在在也在班上名列前茅都被人津津樂道。
楊家一家人也是喜氣洋洋地,進出都帶著笑,連爺爺平時很嚴肅的樣子也有了笑容。
楊蘭高興半天,又想起填報志愿的事,忙和兩個哥哥商量,填報什么志愿。楊忠武因為在農村,這方面也不太懂,楊忠文見識多些,他勸楊蘭填重點大學,只要考上大就不愁工作,這時候的大學生都是包分配的,但要想留在大城市或者好的工作單位,學校和專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楊忠文覺得楊蘭當過代課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如果考師范類學校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教師也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但是楊蘭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知道母親身體不好,一年有很多時候都躺在床上,生起病來非常痛苦。她很早就想當醫生,只是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有了機會,她想上醫學院校,以后當個醫生,可以治病救人(這時候的人思想都很高尚),還可以幫助母親,給自己的母親治病,也讓家人分健健康康的。只是覺得教師也是不錯的職業,兩樣都很好,讓她覺得很難選擇。家人也覺得各有各的優點,一時抉擇不了。
楊玉知道七八就要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得到復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教師的待遇卻提高得很慢,都是到了三十年后,教師才得到和公務員一樣的待遇,在這之前,教師很辛苦,工資也不高,而且隨著人們越來越看重錢,對教師也不是那么尊崇了。而醫生不一樣,是人就要生病,特別是后來生活好了,各種富貴病什么的發展得很快,很多的病聽都沒聽說過,醫院里的儀器設備都非常先進,再有錢再有權勢的人到了醫院也要聽醫生的,對醫生也夠尊重,而且收入也很高。屬于高收入階層,楊玉覺得當教師不如當醫生。
于是楊玉插嘴道:“大姑,我覺得當醫生好啊,醫生可以給人治病,你學了以后也可以給奶奶看病啊。”
楊蘭憐愛地摸了摸楊玉的頭,點點頭。
楊忠武也說:“我也覺得當醫生比當老師好,小蘭當了醫生,家里人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可以直接找小蘭啊,現在看病也貴。而且醫生越老越吃香,人們都喜歡找年紀大點的人看病。”
“就是,老師每天都要上課,說話多了嗓子疼。”小姑也說。
看到大家都說醫生好,楊忠文也同意了。其實后來楊蘭留在了省城的大醫院,并不能時時回家,讓大家把楊蘭當成家庭醫生的愿沒能實現,不過后來楊蘭把母親接到省城自己家里,吃藥打針,用心調養了一段時間,母親最終沒有患上肺心病,這都是后來話了。
于是楊蘭就在志愿表上填了一溜的醫學院校。
又過了二十多天,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了楊蘭手上,她考上了西南地區最有名的一所醫學院,由此,全鄉乃至全公社第一個大學生誕生了。楊蘭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能夠預見得到她的未來是美好的,至少比以前好。楊蘭的事激勵著好多農村的孩子,好多孩子都刻苦學習,力圖脫離農村,在以后的幾年里,楊玉的家鄉陸續考上了十幾個大學生,遠近聞名。楊玉小蝴蝶的翅膀的輕微扇動,又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