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程文安展示了誠意,楊父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為人父母的,除非是天性涼薄之輩,大多數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好的歸宿,嫁良人,娶賢妻,自古如此。
現在,程文安雖然以前表現的有些劣跡,不似良家子,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況且,能為了閨女兒,花這么多心思,也算付出真心了。
“行了,把錢收起來。”見其余人都盯著桌上的那一沓沓的錢,楊父皺了下眉頭,說道。
“哎,好。”程文安略帶欣喜的應了聲,然后,在其余人不舍的眼神下,把二十萬大鈔收起來。
“叔,這是彩禮錢,您收好。”程文安毫不遲疑的把錢遞給楊父,期間,神色也很平靜,好似這錢就和大白菜一樣,沒什么不一樣。
“嗯。”楊父點了點頭,程文安的表現,讓楊父有些滿意,見大錢而不動聲色,是個做大事的。
轉頭,看了看自家小兒子,神情緊張的樣子,眼神也隨時瞄著那袋子錢,楊父就氣不打一處來,這一對比,高下立見。
“哼。”
“把錢放起來,別讓人偷了去。”
楊父哼了一聲,對著一旁的楊母叮囑道,并且,還用眼神警告了一番自家小兒子。
楊母聞言,接過錢袋子,拎著進了房間,用布包了好幾層,最后才放在了最里面的柜子里,而且還給上了鎖。
“來者是客,都坐下吧。”楊父看向程文安和程二叔,語氣緩和了不少,不是之前那副生人勿進的姿態。
程文安和二叔坐了下來。
“還站著干什么,還不去泡茶?這么大人了,一點兒眼力都沒有,白吃這么多年的飯了。”見楊玉榮還一副傻楞的模樣,楊父重重的瞥了一眼,呵斥了一聲。
一般來說,有客人上門,端茶倒水等一系列的活兒,都是家里輩分小的來干,這是基本的禮貌。
“哦。”楊玉榮郁悶的應聲,然后就去泡茶了。
楊玉馨則是打開之前的那個大箱子,從箱子里面,拿出一些水果,放在桌子上。
香蕉、蘋果、梨子、棗子、火龍果之類的,擺滿了一大桌子。
沒多久,楊母也把錢藏好了,把房間門關上,來到客廳中。
楊玉榮給坐著的每人上了一杯茶,楊玉馨也洗了幾個蘋果和梨子,切開,用盤子裝著,放在了桌子上,供眾人食用。
“叔,這是我親二叔。”這時,程文安開始介紹了起來。
“我叫程茂和,是小安的二叔。”程二叔也笑著說道。
“嗯。”楊父微微頷首。
接下來,程二叔和楊父就互相交流了起來,來自什么鄉,什么村,村里面有什么人,程家的情況,楊家所在的這邊又是什么大致情況,有什么趣事,等等等等,兩人聊的還算融洽。
程文安和楊玉馨幾個,就坐著傾聽著,偶爾會應和幾句。
好一會兒后,兩人停下了說話,正要喝口茶,楊父卻看了一眼正在大吃著水果的小兒子,
“小榮,快中午了,去楊山水庫那兒,弄幾條魚回來做菜。”
“啊?”楊玉榮聽了一愣,停下手里的動作,因為吃了火龍果,嘴上還沾了不少火龍果的汁液,看著有些怪怪的。
“啊什么啊,還不快去?”楊父再次喝了一聲。
“叔,不用了吧,我們帶了肉來。”程文安出聲說道。
“爸,去水庫撈魚,村里人會不會說閑話?”楊玉榮小聲的問道。
“誰敢說閑話?真以為這些年我忍著他們,因為我好說話,他們就敢騎我頭上拉屎?誰要是敢說閑話,那就好好掰扯掰扯,村子里又不是就咱一家去水庫里撈魚,這些年來,誰家平時來客了,沒去那兒撈魚吃?”楊父生氣的說道。
“誰要是敢因為這個來找事,我非得好好和他們說道說道。”
“...”楊玉榮還想說些什么,不過,一旁的楊玉馨,及時拉住了弟弟。
“好吧,我這就去。”楊玉榮見姐姐給了眼神,不再爭論什么,就低著頭,應聲道。
“叔,我也跟著去看看。”程文安想了想,說道。
“二叔,您和叔說著話,我出去走走。”
楊父沒反對,程文安也就起身,跟著楊玉榮一起出去了。
“爸......”楊玉馨不太放心,也想要跟著去瞧瞧。
“好了,你也去吧。”楊父有些煩悶的擺了擺手,示意閨女兒隨意,別來煩自己。
楊玉馨連忙點了下頭,起身,就要出去,小丫頭看了看客廳里的幾人,都是大人,小丫頭也趕緊跑出去了。
.........
.........
一時間,場上只剩下了程二叔和楊父、楊母三人。
“老哥,你別見怪,剛才是我一時氣憤,才...”楊父嘆了口氣,不好意思的說道。
“沒事兒。”二叔不在意的搖搖頭。
“其實,這也怪不得我,這些年啊,我家在這邊,可是真不被村里待見。”楊父喝了口茶,緩解一下心里的不愉,開口解釋道。
“我家小馨,是我家的大女兒,自從當年未婚生子后,村里人就一直是閑話不斷......”
楊父大倒苦水,說出了這些年的心酸與無奈。
這些話,他是不好和兒女們說的,只能悶在心里,和程二叔,倒是可以直抒胸臆。
.........
另一邊,程文安跟上了楊玉榮,很快,楊玉馨帶著女兒,也追了上來。
因為接近中午,村民們都陸陸續續的從田里回來,一路上,見到幾人,無不是露出異樣的眼光。
就是打招呼時,也是明里暗里的說些讓人很反感的話。
因此,楊家姐弟倆,只是匆匆回應了一下,就走了。
水庫離村里并不是很遠,七八分鐘就到了。
“咦,這水庫不小啊。”程文安站在水庫邊上,打量了一番,面積足足有二三十畝的樣子。
“嗯,這水庫,是五六十年前建起來的,主要是為了蓄水,保障水庫下邊這些農田的灌溉,里面也放了一些魚苗進去,冬天的時候,田里不需要水,就會開閘放水,把里面的魚撈上來。”楊玉馨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