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頭子嘮嘮叨叨的煩人聲中。
李遠度過了這個不太美好的假期,
他不想多停留一刻,立即飛往首都。
要去青年制片廠和幕后匯合。
他電影的拍攝資格是2萬元買青影廠的。
資質的市場價格是5萬至50萬元,
他投桃報李,幕后用的都是制片廠的員工。
到電影學院,他從西三門進入,往前走了50米。
空蕩蕩的院子里停著一輛輕卡,裝的是拍攝器材。
門口右邊的墻面掛著青年電影制片廠的文頭,他拉開門趕緊走了進去。
“丹晨,其他人呢!還沒到嗎?”
李遠把羽絨服掛到衣架,手搭在暖氣上,
顏丹辰眉頭緊鎖,眼神充滿憤怒。
“人都有事,不是孩子生病,就是老人生病,需要照顧出不了遠門?!?
她從手提包拿出一踏百元大鈔。
“錢都已經退了!”
李遠雙手握住暖氣管子,說不生氣是假的,大聲的說,
“三條腿的癩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滿大街都是!”
他嘴上滿不在乎,心里很無奈,現在專業的幕后都在國有制片廠,不好找?。?
顏丹辰也很擔心現在的情況,無人可用。
重點還是攝影組,都是是膠片機,沒有幾年經驗根本不行,
膠片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浪費一點都會心疼。
一個面孔浮現在李遠的腦海里。
戴著大金鏈子,像是個黑社會頭子。
此人是寧浩,他們已經認識幾年了。
當初是在王井府大街碰到。
讓寧浩給自己和丹晨畫一幅畫,
寧浩得知兩人是電影學院的學生,根本不收錢。
來來回回,臭味相投兩人成為好哥們。
寧浩從小學畫畫,構圖和美感很優秀,
他也挺有本事,各大歌星都愿意找他拍MV。
李遠推薦自己的哥們:“攝影組找寧浩吧!物美價廉能力優秀!”
“寧浩,沒拍過電影,能勝任嗎?”
顏丹辰現在對寧浩的認知僅限于畫畫和拍MV。
“能!”李遠很信任未來的寧浩。
李遠撥通電話:“耗子,需要幫個忙,劇組人都跑光了,需要你客串了下攝影師。”
寧浩一直有進入電影圈的意圖,就是沒有個帶路大哥。
他現在對于自己的技術能力不太自信,不想坑朋友。
“我不太行吧!雖然用過膠片機,但沒拍過電影。”
李遠立馬決定:“用過膠片機??!那就別墨跡,立馬到青年制片廠,進門報我名字?!?
寧浩從溫暖的被窩鉆了出來,把自己的大金鏈子掛到脖子上,穿上皮大衣,活脫脫的暴發戶。
顏丹辰沒有想到自己干起了制片人的工作。
“攝影組的人還不夠,差助理和跟焦員?!?
電影機,要有助理控制面板,調整各種參數。
跟焦員就是估算距離進行人工對焦,
20年后自動對焦在數碼相機上已經很牛逼,但電影依舊是人工。
“助理就找杜杰吧!他在攝影系挺有名?!?
顏丹辰感覺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個助理工作肯定能勝任。
她攤開雙手很無奈:“至于跟焦員,沒有認識的。”
制片廠的大門發出“咔咔”聲,寧浩不至于來這么快吧!
他眼睛盯著門口,這人帶著紅色邊框的眼鏡,留著黑色的胡子,看臉有40歲,很明顯是烏爾善。
“烏導,不去拍廣告,來制片廠做什么?”
烏爾善94屆導演,比自己大一屆,在學?;炝藗€臉熟。
“已經辭職了,是想在李導演這找份工作。”
他這種三無人員在電影圈太難混了,只能先進入了廣告圈。
在拍幾年廣告,他電影夢就畫上句號了。
他主動找機會。
聽李遠拍電影了,立馬拍完手頭的廣告辭職了。
“李大導演,劇組人呢!幾時開工?!?
李遠避開這個話題:“歡迎加入,現在你就是副導演,”
他咳了幾下很心虛:“其他人被下破了膽,不敢來了?!?
烏爾善聽到劇組散伙了,也很正常。
李遠的事跡在北電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甚至出現李遠成為植物人,劇組死了十幾個人。
幕后都是一群有家室的人,自己想要繼續拍攝,家人也會勸導:“有命賺那個錢沒命花。”
寧浩隨后也來到制片廠。
在群策群力下,電影幕后終于把關鍵崗位上的人湊齊了。
拿著分鏡頭,兩人我一言你一言,評論著《暗無天日》,都有自己的看法。
烏爾善覺的應該增添一些血腥,描繪下殘忍的現狀,還可以拍主角枯瘦的身材。
寧浩摸了摸脖子上的金鏈子認為應該增加一些幽默戲份,調節下嚴肅的氣氛。
李遠頭很大,自己找來了兩個大爺,一時分辨不出到底誰是導演。
顏丹辰張大了嘴巴,已經呆住在原地,這就是創作欲嗎?直接改起了劇本。
李遠拍了下腦殼很無奈,使勁拍了下桌子:“停一下,我才是導演?!?
進入創作狀態的兩人,根本沒在乎李遠說什么,繼續按照自己主觀意識修改劇本。
李遠雖然對路川沒好感,現在有點同病相憐的感受,
他可是面對的是成名久更霸道的姜文。
“恭喜二位,你們現在被解聘了!”李遠嚇唬嚇唬兩位大導。
兩人感覺到自己確實有點過分,趕緊道歉。
李遠很清楚這是創作欲在作祟,電影開拍肯定又會不自覺的指手畫腳。
他把兩人拉入一間房間,燈光很暗掛滿了膠片是剪輯室,
又去了隔壁的配音室,
“你們兩人使勁提意見,合適的我采納,出了這個房間,即使我也不能在改。”
新藝城當時能夠高質量拍片就是靠的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控制預算,和導演的創作欲。
三人沒有吃飯,談論了一下午,只增加了一個鏡頭,男主在煤礦骨頭骷髏似得身材。
至于寧浩增加幽默緩解影片壓抑的氛圍,李遠沒采納。
這部片子不會在國內上映,是為了參加柏林電影節,整體偏向寫實獲獎去賺歐元。
金熊獎是個半命題作文,獲獎影片大部分是描繪社會邊緣人群的現實電影。
李遠才有點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