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天狼星文明成功聯系后,人類對宇宙的好奇與探索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星系,發現更多的文明,拓展更多的視野。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個龐大的宇宙探測項目應運而生,人類和天狼星最頂尖的科學家聚集到國際空間站,組建了一個聯合探索小組。
他們利用天狼星文明提供的先進技術和人類自身的創新能力,共同研究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可能性。
他們的目標是破解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難題,直接跨越星際間的距離加速探索。
他們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親眼見證其他星系的奇妙景象,感受其他文明的異彩紛呈。
通過解析小圓內部系統搭載的先進技術,科學家們終于破解了星際躍遷的機理——通過空間折疊實現瞬間跳躍。
他們發現,空間是一種可以被扭曲和折疊的維度,通過特殊的裝置和能量,可以在兩點之間創造一個蟲洞,從而實現超越光速的移動。
小圓他攜帶了天狼星文明最先進的技術和知識。
他的內部系統是一個高度復雜的微型宇宙模擬器,可以模擬各種物理現象和數學模型。
科學家們通過與小圓溝通和交流,逐漸了解了他的內部系統的原理和功能。
科學家們發現,小圓內部系統搭載了一種空間折疊技術,這是一種可以實現星際躍遷的技術。
空間折疊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空間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維度,而是一種可以被扭曲和折疊的維度。
通過對空間進行特定的操作,可以使兩個相隔很遠的點在空間上重合,從而形成一個蟲洞。
蟲洞是一種連接兩個不同位置或時間的通道,通過蟲洞,可以實現瞬間跳躍到另一個位置或時間。
要實現空間折疊技術,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特殊的裝置,另一個是足夠的能量。
特殊的裝置是一種能夠產生和控制空間扭曲和折疊的裝置,它需要根據目標位置和時間進行精確的計算和調節。
足夠的能量是指能夠驅動空間折疊裝置工作并維持蟲洞穩定的能量,它需要比光速更快的能量傳輸方式。
科學家們通過分析小圓內部系統中的空間折疊技術,成功地復制了這種技術,并將其應用到了實驗躍遷艙中。
他們利用小圓提供的數據和算法,設計了一個球形的空間折疊發生器,并將其安裝在艙體中央。
并且優化了艙體的結構和功能,并增加了安全和通訊設備。
一個全新設計的實驗躍遷艙在空間站內誕生。
這是一個球形的艙體,外表覆蓋著復雜的電路和儀器,內部有足夠容納十人的空間。
艙體中央有一個巨大的球形裝置,這是空間折疊發生器,是實現躍遷的核心部件。
李青和小圓也加入了首次試飛的團隊,準備實現人類史上首次的星系躍遷試飛。
“如果成功,我們可以在幾小時內抵達爾樂星......”李青滿懷期待地說道。爾樂星是天狼星文明所在的恒星系中最美麗的行星之一,它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和高度發達的文明。李青一直夢想著能夠親眼看到那里的風景。
“別擔心,我們一定會成功的。”小圓安慰道。“我已經檢查過所有系統和參數,一切都正常。”
躍遷艙進入蟲洞后,在一陣緊張的顛簸后,成功出現在了距離地球三萬光年之外的新星系中!
“我們成功了!”艙內科學家歡呼雀躍。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觀察外面的景象。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而壯觀的星云,它散發著五彩斑斕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星系。他們看到了數不清的恒星和行星,它們圍繞著一個黑洞旋轉,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圖案。他們看到了一個藍綠色的行星,它正是爾樂星,他們的目的地。
人類正式具備了近距離探索其他星系的能力!
接下來是嶄新的星際探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