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我國民族地區通常指民族八省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5個自治區,以及貴州省、云南省和青海省3個少數民族人口集中的省份。

如表1-1所示,截至2019年底,民族八省區的常住人口達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4.4%。2019年底,民族八省區的城鎮化率為51.9%,比2018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但與全國60.6%的城鎮化率相比,仍低8.7個百分點。2019年,民族八省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萬億元,占當年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0.1%,與2018年持平。

表1-1 2011—2019年民族八省區基本情況及與全國的比較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從圖1-1中可以看出,按可比價格計算,民族八省區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6%。2011—2019年,民族八省區與全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但是民族八省區的下降速度明顯快于全國平均水平。2011年,民族八省區的經濟增速比全國高3.8個百分點,但到2019年僅比全國高0.5個百分點,說明2011年以來,民族八省區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壓力較大。2011—2019年民族八省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0.3%,比同期全國國內生產總值8.2%的年均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

2019年,民族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為13∶35.9∶51.1,與2018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不變,第二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并超過第二產業15.2個百分點,整體上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2019年,全國三次產業結構為7.1∶39∶53.9,第一產業比重低,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14.9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看,民族地區工業化進程持續推進,但與全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如表1-2所示,2019年民族八省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達9.31萬億元,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3.2%,與2018年持平;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為1.02萬億元,占全國地方財政公共預算總收入的10.1%,與2018年相比略有上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萬億元,占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與2018年相比略有上升。可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面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仍能頂住壓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2011—2019年,民族八省區3項經濟指標的年均增速均顯著超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全國6.6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勁的后發優勢。

圖1-1 2011—2019年民族八省區與全國生產總值指數(上年=100)

注:生產總值指數按照可比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表1-2 民族八省區主要經濟指標

續表

注:年均增速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中價格指數分別使用民族八省區和全國的生產總值平減指數。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仙游县| 磐安县| 柳林县| 花垣县| 淅川县| 青浦区| 榆林市| 泰安市| 乌兰浩特市| 东辽县| 弥勒县| 湖州市| 许昌县| 清丰县| 方正县| 渝北区| SHOW| 原平市| 虞城县| 农安县| 峨眉山市| 中宁县| 灵璧县| 庐江县| 林甸县| 永顺县| 大邑县| 奉新县| 五家渠市| 阜康市| 托克托县| 冷水江市| 诸暨市| 通许县| 六安市| 湖北省| 恭城| 拜泉县| 屏东县|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