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新貿易保護主義與WTO規則的博弈

1.新貿易保護主義與WTO規則的依存

GATT及其繼承者WTO的產生及維系,就是其制定的協議規則中所體現的自由貿易原則和貿易保護原則這對矛盾相互博弈、制衡和兼容的結果。這兩者是確保WTO宗旨得以實現的兩大支柱。因此,WTO立足于解決貿易政策中的“囚徒困境”,實現WTO各國的貿易利益最大化。

(1)WTO立足于解決貿易政策中的“囚徒困境”

如果各國均實施貿易限制(不合作),采取貿易保護政策,結果將是以各自回報為零的非效率而告終。這也就是上文已經提到的,當所有國家都獨立和理性地制定貿易政策時,就會陷入博弈論中常說的“囚徒困境”的僵局。解決這種低效率的辦法之一,是根據“科斯定理”,在假定存在可以強制執行的產權(指國家主權)且沒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通過談判消除外部效應而達到帕累托最優。當本國削減關稅時,外國貿易條件改善,本國進口增加,福利水平下降;當外國削減關稅時,本國貿易條件改善,出口增加,但外國福利水平下降。只有當兩國同時削減關稅時,貿易流量都增加了,福利水平也相應提高,但貿易條件由于外部性“中性化”而保持不變。

WTO就是這樣一種制度,它通過多邊貿易談判的發動、談判、磋商到承諾和協定的執行,在不同階段、不同議題、不同成員方的合作和博弈中,來協調各國貿易增大與福利增加的矛盾。互惠貿易協定使各國能夠通過貿易協定進行互惠性的關稅削減,推動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例外和保障條款是為了避免成員在短期內進口額的激增使國內經濟遭受嚴重的沖擊和損害,最終導致兩國發生貿易戰,退回到非合作博弈均衡狀態下。例外和保障條款是既維護合作博弈(互惠協定)又體現適應環境變化的靈活性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因此,WTO體制和規則深刻要義表明,各成員方政府試圖放棄獨立的理性行為,而達成并遵守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努力,使它們能夠分享合作博弈帶來的利益。

綜上所述,WTO作為以自由貿易和適當貿易保護兩者相制衡為理論基礎的國際經濟組織,其制定的協議或規則也體現了兩者的有機統一,這實際上也是各國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相互博弈的結果。WTO是一個永久的談判論壇,多邊貿易談判的每個議題的過程,實質上是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討價還價博弈的過程,簽訂的協議也是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博弈的結果。

(2)新貿易保護主義在WTO規則的框架下生存

貿易保護實際上與WTO規則中禁止使用數量限制、大幅度削減關稅、促進貿易自由化等相關標準和原則相悖,但新貿易保護主義又不可能完全脫離WTO規則的框架單獨存在,或依存于其他框架體系當中。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依賴于WTO規則框架這一“肥沃的土壤”的。無論是自由貿易政策還是貿易保護政策,都始終遵循著國家利益原則,力爭使國家利益最大化。世貿組織規則中的貿易保護是為達到自由貿易目的的準備階段,自由貿易是貿易保護的演進目標。成員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對內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培養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演變趨勢是取消保護,最終走向自由貿易;對外或是阻止別國不公平競爭行為,或是給自己一個緩沖余地來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

縱觀GATT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八輪多邊貿易談判既是貿易自由化程度逐漸加深的過程,也是各成員為維護自身利益,在談判中盡力將本國采取的某些保護性措施納入WTO所允許的合理保護范圍內,從而力求運用WTO所規定的例外和保障條款適當保護本國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過程。因此,WTO框架下的自由貿易規則和適當保護措施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衡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是在被嚴格規定了前提條件下的適度貿易保護。

WTO框架中的貿易保護機制具有“組織”紀律的約束性、保護程序上的公開性和規范性、保護程度的多邊對等性、保護形式的統一性、保護時間的有限性以及差別待遇的合法性等特點。WTO成員方基本上是按照協議提供的空間設置或制定貿易保護政策措施的,在實施貿易保護措施時是有一定壓力的。

2.新貿易保護主義與W TO規則的背離

WTO條件下,各國的貿易保護出現了以下傾向:從關稅壁壘轉向非關稅壁壘;從顯性的貿易保護措施轉向隱性的貿易保護措施;從主要以本國的有關貿易法規為依據,判定采取某種措施的合理性,轉向依據WTO有關協議,或以不違反這些協議為前提,實施名義合法的貿易保護措施。美國學者安德魯·羅斯考察了140多個經濟體,用開放度、貿易流量、關稅水平、非關稅壁壘、非正式的保護手段、綜合貿易指數、以價格差異表示的本國與國際市場上的分離程度七類指標說明:WTO成員方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并不比非成員方高多少,某些WTO成員方的貿易政策比非成員方還要更傾向于保護。

因此,從實質上考察,WTO成員方表面上的貿易自由化只是限制了各成員方的關稅壁壘和顯性的貿易保護措施。同時,又將這些成員方推向尋求更具隱蔽性的貿易保護措施的方向。新貿易保護主義運用WTO規則,披上“合法化”的外衣,但其實質與WTO規則是相背離的。WTO自我保護規則賦予了各國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對本國市場實施適當保護的權力,明確反對外國產品對本國市場的無節制搶占和惡意沖擊,以保護各國在自由貿易過程中應得的利益,建構自由貿易不被濫用的安全閥。但是,這些適度的保護措施卻被某些國家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所利用,并把這些規則作為新貿易保護的主要的法律依據,實際上違背了WTO自我保護規則的本意。常被新貿易保護主義運用的WTO規則包括:

(1)WTO規則的例外。為了平衡“一攬子”接受課加在成員身上的嚴苛的義務,以及考慮到各成員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實際,設置了許多“WTO規則的例外”。包括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地區經濟一體化、知識產權、邊境貿易等,例外規則涉及每個貿易領域及每個協定。允許成員在理由正當、確有困難的情況下免除部分或全部應履行的WTO規則設定的義務,以此平衡成員相互間的經濟利益。

(2)保護幼稚產業措施。WTO允許發展中成員為保護民族工業和本國經濟利益而使用保護措施。GATT 1994第18條規定允許成員為促進建立某一特定產業而背離承諾,采取關稅保護和數量限制或其他政府援助措施。

(3)貿易救濟措施。作為WTO貿易救濟措施的核心組成部分,反傾銷、反補貼以及保障措施在開放市場條件下維護WTO成員合法的貿易權益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相關文件有《保障措施協定》《反傾銷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GATT 1994第19條規定成員方在進口激增并對其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產生嚴重威脅時,采取進口限制措施,可以暫時背離義務以及對其面臨困境的生產者提供更高的保護。GATT 1994第6條、第16條及專項的《反傾銷協定》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為各成員提供了對付傾銷性和補貼性進口產品可能對國內工業造成不公平競爭和損害的保障機制。

(4)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WTO考慮到發展中成員經濟發展的特殊需要,對發展中成員規定了諸多的特殊和差別待遇。例如,較低的水平義務、靈活實施的時間表(較長的過渡期安排);發達國家盡最大努力對發展中國家各成員開放其貨物和服務市場;發展中國家享有某些程序上的靈活性和優惠待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彭水| 康定县| 探索| 光泽县| 康定县| 崇州市| 密云县| 定陶县| 竹山县| 正定县| 西城区| 金沙县| 拜泉县| 桐柏县| 菏泽市| 祁阳县| 柳河县| 社会| 瓮安县| 乌拉特中旗| 沙坪坝区| 玛纳斯县| 炎陵县| 临汾市| 乐昌市| 平安县| 永川市| 疏附县| 鹿泉市| 宁强县| 海南省| 孝义市| 蛟河市| 贵定县| 睢宁县| 新邵县| 紫阳县| 泰顺县| 保亭|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