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兩皇相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明敕星馳封寶劍
- 1919字
- 2023-11-27 13:24:32
景泰元年,八月十五。
此時據土木堡大敗,朱祁鎮被俘已整整過去一年之久。
這一年的經歷,像做夢一般。朱祁鎮就像失足的人沉到水底,被各式各樣的泥沙、水草裹挾得終日喘不過氣來。
現今終有一日浮到水面上來,朱祁鎮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北京城久違的空氣。
前來居庸關外迎接他的大臣,雖多數都不認識,但眾人的態度還算恭敬。朱祁鎮終于又享受到前擁后戴這萬人尊崇的感覺,塞外的恥辱頃刻間被忘得一干二凈。朱祁鎮坐上轎輦,在高調的儀仗中回京。
北京城道路兩旁此刻已擠滿了聽聞太上皇回京前來看熱鬧的百姓,眾人推推嚷嚷,面上并無多歡喜,全是一副看熱鬧的神情,就像觀摩動物園里會講話的猴子。
朱祁鎮的儀仗浩浩蕩蕩,走得很慢。直到晌午,回京的隊伍還沒看見半點人影。人群中不禁有人開始怨聲載道,
“不過是被蒙古人抓走的俘虜,怎么排場這么大!”
“就是,等了半天,也見不到人。怎么,還當自己是龍椅上那位!”
“……”
埋怨的聲音一旦在沸騰的鍋中激起熱浪,百姓不滿的情緒立刻在火上炸開。
人群中不知道是誰喊起了,朱祁鎮土木堡大敗導致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事情。想起無辜慘死的親人、朋友,方才議論的聲音全部變成了罵罵咧咧的咒罵聲。
錦衣衛今日受宮中旨意,只負責維持秩序,老百姓罵什么,他們可管不了。
于是,當朱祁鎮的儀仗隊進德勝門時,只聽見街上嘈雜一片。朱祁鎮見竟有如此多的民眾自發前來迎接自己,他不禁心頭感慨,喜上眉梢,探出頭去欲和北京城的百姓打招呼。
“啪——”
但頭還沒剛伸出去,一個臭雞蛋直沖腦門。朱祁鎮臉上頓時黏黏糊糊一片,又臭又腥的味道將他嗆得腦袋發懵。朱祁鎮在臉上摸了一把,正要發怒,忽然聽見耳邊老百姓的怒罵聲和孩童的歌謠聲嘈亂傳來,沸反盈天。
“雨滴雨滴,城隍土地。雨若再來,地失火起。夸夸其天,搖搖其地。身正其前,未能將息。”
老百姓的怨言聲一浪高過一浪,錦衣衛呵斥的聲音也在大街上來回飄蕩,但孩童整齊劃一的歌謠聲卻一字不落、清清楚楚地落入了朱祁鎮耳中。
“未能將息……”朱祁鎮皺眉喃喃,等回過神來,他才迅速命令儀仗隊快速穿過京城外城,連文武百官的拜迎都未理會,便慌忙入了紫禁城。
未時的東安門,太陽還正熱。李世民與其余幾名重臣一樣,未時剛過便信步到了東安門。
雖然已經八月,但這秋老虎也小看不得。王直進言,太上皇從外城會見文武百官,怕進到紫禁城來,要到申時了。他勸李世民先回宮歇著,李世民卻是一副思念擔憂的神情,堅持在這等著朱祁鎮回宮。
王直還要再勸,于謙看了他一眼,示意不用勸了,太上皇一會就到。
王直不明所以,但果然時間還沒未過去一刻鐘的功夫,朱祁鎮的儀仗隊頗為狼狽地進到東安門來。
王直見隨行眾人也頗為狼狽,上前一問才知道被外城的百姓丟了爛菜葉。
王直咳嗽兩聲,掩飾面色尷尬,請朱祁鎮下輦。
朱祁鎮此刻還在因百姓夾道而罵之事感到氣憤,再加上對那歌謠的詞琢磨也琢磨不透。忽聽外面內監回稟,回宮了。
朱祁鎮理理衣衫,修整儀容,然后從容起身,走下了轎輦。
朱祁鎮下輦,一眼就看見了被眾人圍在中央的“朱祁鈺”。
朱祁鈺的模樣沒有多大變化,但那神情眉宇間卻仿佛已經換了一個人。朱祁鎮想起那獵獵黃沙中,想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一箭,他垂首隱下臉上的恨意,一抬眼,已經可憐委屈成了個淚人。
朱祁鎮踉蹌著快步走到李世民跟前,抓著他的手,也不說話,只一個勁兒地流眼淚。
眾大臣見朱祁鎮可憐委屈至此,也不忍再怪其寵信王振,造成大敗一事,都跟著一塊哭。
李世民在眾人的啜泣聲中,微蹙著眉。等這群人快哭完了,才裝作難過的模樣,寬慰朱祁鎮幾分。
他在心里大大翻了朱祁鎮一個白眼,還以為他這位皇兄有多少手段,沒想到上來就是先示弱這一遭。
不過鄙夷歸鄙夷,朱祁鎮這一哭訴,立刻就贏得了朝中朱祁鎮一派的心軟和偏袒。就連王直和商輅都忍不住同情朱祁鎮在蒙古的遭遇,仿佛作死成現今這幅模樣,天子叫門,大破紫荊關的不是他本人!
李世民懶得和他演這情深義重的戲碼,隨后便命人送太上皇入住南宮。
未曾禁錮他的行動,也沒有派人日日監視。朱祁鎮到南宮一看,甚至好多都還是曾經服侍他的老人。朱祁鎮一面沾沾自喜李世民的大意,一面又惶惶擔憂李世民肚子里還藏了其他的壞水。
他一連多日都未敢踏出南宮半步。
李世民聽著錦衣衛的匯報,嗤笑出聲,朱祁鎮這謹小慎微的性子,真要設套逼他復辟謀反,一箭射殺,倒還真得花些功夫。
李世民這皇帝是半路出家,別說朝堂上就連地方各處怕是朱祁鎮不死,都覺得他這皇位并非正統。
朱祁鎮當然得死,但如果沒有死在蒙古人手中,就也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在它李世民的手里。要不然無論明面還是暗地里,他就都得背一個篡兄奪位的罵名。
雖然這罵名,他李世民也不是沒有背過。但今時大明朝的處境終究不同往日,李世民手臂翻轉,一下一下敲擊著手下的案牘。
要為他這個“好皇兄”找個好結局,還真是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