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系統重要性
從上述歷史脈絡來看,銀行的商業模式其實是由3個版本陳陳相因地積累起來的。在版本1.0里,銀行起到的是一個忠實管家的作用。這個功能雖然簡單,但是直到今天也沒有替代品。用戶可以把零錢存在支付寶里,可要是讓用戶在支付寶里做銀證轉賬,可能用戶就不太放心了。企業賬戶的管理更加復雜和困難。奇虎360應該把賬戶開在阿里還是騰訊?進出口結算能做嗎?政企服務窗口在哪里?這些都是問題。從這個角度說,賬戶服務業務雖然產生不了多少收入,但這卻是銀行的安身立命之本。
版本2.0新增了放貸功能。這部分的利潤豐厚,面臨的競爭也很激烈。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平衡,投資方和融資方要有平衡,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也要有平衡。有些人一廂情愿地覺得什么融資方式都不如股票好,殊不知我們作為投資方,當然總想往收益高的地方去,然而作為融資方,公司想的卻是怎么降低融資成本。
借助版本1.0的絕對優勢,銀行總是能夠吸納到多且便宜的資金。這就讓銀行在投資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比較劣質的客戶才會找資產管理機構去做高成本融資,而優質客戶自己就會找到銀行貸款。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銀行的一招鮮不是收益高,而是成本低。
從版本3.0開始,銀行就不再只是社會百業中的普通一員了,它已上升為承載整個經濟體運行的中樞。在中央銀行的協調指揮下,銀行系統還具備了調節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節奏的功能。當然,人們對這一點形成共識也是有一個過程的。
2008年金融危機產生了一個術語叫作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按照一般行業的理解,股東要對企業的經營結果負責。企業經營不善,大不了破產,股東權益歸零,但是對于銀行來說,邏輯就不一樣了。許多銀行的業務具有系統重要性,如果破產,影響的絕不僅僅是它自己的股東,還會影響一大批關聯方,甚至有可能嚴重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雖然史無前例地先后讓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這兩家銀行破產,但是卻沒敢讓同樣遭受重創的花旗銀行破產。此外,美國財政部強制9家具有美國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接受財政部注資,把原本只是“隱形小股東”(巴菲特語)的財政部變成了明面上的重要股東。同時,美國還頒布了全面加強金融業監管的《多德-弗蘭克法案》。雖然危機過后,各家銀行大都回購了美國財政部的股份,但2008年金融危機及其后的一系列政策演進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轉折。
新冠疫情暴發初始,美國財政和貨幣兩大政策火力全開,無限量拉抬經濟。雖然這一次經濟形勢沒有惡化到需要給銀行業注資的程度,但是沒有人會懷疑,凡有需要,美國政府一定還會挺身而出,與各大銀行的股東們站在一起。
由于歷史沿革不同,中國的銀行體系原本是完全國家所有、國家經營的。經過多年改革,現在已經涌現出了不少民營和混合所有制的銀行。但是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地方政府、銀行體系和中央政府密切配合,起到了減少相互博弈與內耗的效果。
在本節中,我們提到了很多概念,比如2008年世界潮流轉折、隱形小股東、中國銀行業的歷史沿革等。這些概念都有相當深刻和重要的內涵,我們將會在后續章節中逐漸展開討論。
最后請允許我再重復一遍。銀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對宏觀經濟具有特殊意義。如果銀行業能夠穩定發展,宏觀經濟就能夠穩定發展。反過來,宏觀經濟興旺發達了,銀行業就不可能不興旺發達。用一句最簡短的話來總結,那就是:銀行業具有特殊的系統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