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承宗帶領平叛大軍回到京師,當朝首輔周延儒(已經換人)意氣奮發的帶領諸多官員在城門口迎接。
當然,回來的是接受封賞的將領,以及京城的部隊,山西和大同等地方邊軍已經提前回去,不然京師也承受不起這么多人的消耗補給。
此外就是抓來的叛逆,這是要獻捷太廟還是直接處置,就看天子的決定了!
一陣寒暄后,聲勢浩大的隊伍,開始了夸功游街,百姓往往是很容易被帶節奏的,朝廷說誰是忠,那未必是忠!但朝廷說誰是奸,那肯定是奸錯不了!
于是臭雞蛋爛白菜不舍得扔,小石頭總可以砸幾塊,被羈押在囚車里的俘虜頓時到處開花,真是下場凄慘。
游街完畢,孫承宗和滿桂等人,在太監的引領下,進入內城面見崇禎。
山呼萬歲之后,大家分文武兩班站好。
孫承宗用余光瞄了一眼崇禎,頓覺震驚無比,皇帝的神情憔悴,頭發竟然有了花白的跡象,這絕對是思慮過度啊。
“閣老勞苦功高,青州一役徹底扭轉山東戰局,捷報傳來,朕真是歡喜的緊!真乃“漢則孔明、唐則裴度”!此次平叛,用時短、傷亡小、戰果大,著吏部、兵部從重議獎,萬不可讓出征將士寒心!”
“閣老可有推薦人選?”崇禎心情大好,直接把任免權交給了孫承宗,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正如趙信所言,國庫空虛,孫承宗已經位極人臣,賞無可賞。唯有把有功將士封賞讓他自己決定,再在恩寵上下點功夫,才能把這個事情解決妥當!
孫承宗也早就估計到這些,所以提前擬好了有功人員,太監王承恩親自把名冊轉交給了崇禎。
崇禎粗粗看了一眼,大部分人都認識,只是這個趙信是什么人?
“閣老,這個首功為什么要給趙信?趙信又是什么人?”
孫承宗早料到崇禎會這么問,畢竟,崇禎哪有時間去記下面的普通武將,非副總兵及以上的武將,是很難進入崇禎法眼的。于是孫承宗在不喝水的情況下,滔滔不絕地把趙信的英勇事跡在朝堂上講了出來。
大家聽后頓覺得服氣,這樣的大功不是首功,誰能評首功?
“敢問孫閣老,趙信今年幾歲?”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錢龍錫提出了疑問。
“十八。”
“啊?”別說群臣了,就是崇禎也嚇了一跳。
一時間,大殿之上,群臣嘩然。
“陛下,臣以為此事極為不妥,那趙信方才十八歲,已經位居文登營指揮同知,實領文登指揮大權。如今又要給首功,該如何升?升到哪里去?這實在是有悖于禮法!”錢龍錫據理力爭。
“錢大人此言謬矣!”周延儒其實也已經猜出了崇禎的小心思,這會感覺自己這個新任首輔應該跳出來刷一波存在感了,順便還能賣個人情給孫承宗。
“昔日霍景桓(霍去病的謚號)十八歲被漢武帝封為剽姚校尉,二十一歲封狼居胥,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戰后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與衛青同掌軍政。敢問錢大人,此人此事是否有悖于禮法?”周延儒向崇禎叩首,“如若臣方才所言,乃有悖于禮法,那么臣斗膽諫言,讓這種有悖于禮法的事情,多一些吧!”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崇禎看到眾大臣均沒有意見,錢龍錫也徹底蔫了,于是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大手一揮,“朕意已決,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趙信定為首功!其余有功人員的計獎,著禮部兵部核實后從重從速嘉獎!孫閣老押解回京的一干人犯,全部押赴午門外斬首!朕就是要讓天下看看,欺君罔上、犯上作亂是什么下場!”
“吾皇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拜服。
待散朝后,崇禎叫王承恩帶領孫承宗到后殿用膳。
與皇帝一起用膳,是莫大的恩寵了,孫承宗即使見慣了大場面,仍然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只見餐桌上僅有青菜、豆腐、咸肉、豆角各一盤,外加一盆蘿卜湯,如此樸素簡陋的飯食,這可是大明的皇帝啊!
“閣老莫要見笑,如今國事艱難,尋常百姓家能吃上這個,已是難得。”崇禎見孫承宗盯著飯菜發呆,不由地解釋了一通。
“老臣罪該萬死,讓萬歲如此殫精竭慮!”孫承宗趴在地上泣不成聲。
“怎么哭上了,快起來,閣老,快趁熱吃!”崇禎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出色的,能平易近人。
君臣其實都沒有什么心思用膳,簡單的吃了點,就讓宮人收走了碗碟,奉上了香茗。
“閣老,為何如此抬舉這個趙信?此人真有如此本事?”崇禎終于忍不住發問,剛才在殿上實在沒辦法打破砂鍋問到底。
“陛下知諸葛孔明否?”
“臥龍先生誰人不知?對劉玄德忠心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老臣觀趙信此人,才能絕不在孔明之下!”孫承宗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朕聽聞那趙信年僅十八,竟有如此本事?”崇禎表示一萬個不信!
于是孫承宗把趙信如何起家,如何強兵,如何經商,甚至如何奇襲登州等事跡娓娓道來。
崇禎聽后,久久不語。
“依閣老所言,此人果有扭轉乾坤之能,但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販海鹽?將來恐難約束啊!日后羽翼一旦豐滿,成了曹孟德可如何是好?”
孫承宗對這位大明新君的分析判斷能力十分滿意,于是從懷中掏出一個錦盒,小心翼翼的交給了崇禎。
“這是?”崇禎也覺得十分詫異,打開一看后,頓時驚的目瞪口呆。
“陛下,有此誓言紙書在此,趙信絕無可能做曹孟德!試想,一個梟雄若是公然反悔,失信于全天下!又如何讓他的臣子或是手下安心聽命于他?因此,他趙信,只能做大明的諸葛孔明!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孫承宗目光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