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史野心,孫周定策
- 家兄周公瑾
- 卡夫卡度
- 2011字
- 2024-06-01 17:43:44
太史慈心中有了決斷,故意賣了一個破綻給周泰,引他的長矛刺來,躲閃開后,然后故意朝著他受傷的左臂刺去!
周泰一驚,急忙躲閃。
然而太史慈只是虛晃一槍,當即將長矛以迅雷之勢朝著周敘刺出!
逼得正欲出招的周敘,收槊抵擋。
不料,太史慈這招依舊是虛晃!
只見太史慈當即策馬殺入戰場之中。
反應過來的周敘和周泰二人急忙追趕,卻被混亂廝殺的兵卒阻擋,無法繼續追趕!
周敘看著太史慈沒入戰場沒有了身影,心中也是有些無奈。
他的經驗比起太史慈還是太少了一些,若不是仗著兵器之利,恐怕早就為其所敗了。
同樣,要不是經驗不足,又如何能夠讓太史慈跑掉!
另一邊,太史慈殺入亂軍當中后,并沒有組織麾下兵卒,而是獨自突圍而去!
若是組織這些兵卒突圍,太史慈必然會再次顯露出來,然后成為眾矢之人!
這樣,太史慈反而還逃脫不了。
太史慈并沒有朝劉繇的方向突圍,而是選擇了反向突圍。
繼續跟著劉繇北上不過是再次被孫策擊敗的結局。
太史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他不甘心就這樣隨著劉繇的失敗而失??!
所以,太史慈決定南下。
南下后打著劉繇的旗號聚集兵馬,唯有這樣,才能與孫策真正的正面交鋒!
若是能擊敗孫策,他說不定還可以借此立足揚州,以此成就一番事業!
太史慈的野心不小,而且還很大!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這句話是太史慈死前所喊,主要就是以升天子之階這句,明顯就知道其心思!
別看他后來失敗投降了孫策,其實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依附。
因為孫策將太史慈原本的兵卒還給了他,還讓他接收了劉繇的兵力遺產。
當時的太史慈麾下,有兵馬裝備齊全,只是服從孫策的節制,在豫章抵御劉磐。
但是作為一個有野心的人,太史慈怎么可能會甘心一直沉寂。
若是跟著孫策一起開疆拓土,打天下還好,但是只讓他蝸居一處,肯定是心有不甘的!
所以他才會在四十一歲的時候就吐血而亡。
孫策死的時候,基業動亂,太史慈絕不可能不動心思。
就連孫策孫權的親堂哥,孫靜之子孫暠,都趁機謀劃占據這份基業,太史慈絕對有所心動和行動!
否則,真以為一個頂尖武將,平日里又沒有大傷大病的,就只能活到巔峰期的尾巴?
估計其中也跟孫權脫不了關系。
首先就是太史慈的身份,孫策可以容忍這樣的關系存在,并不代表孫權能夠容忍。
其次是關系,太史慈或許會與孫策惺惺相惜,但是孫權卻沒有共鳴。
這樣一個有野心,有兵力而且還不穩定的存在,孫權自然不會讓他繼續存在。
上位初期或許會因為地位不穩而容忍,但是當地位穩固下來以后,太史慈自然免不了被清算。
頂尖武將巔峰末期吐血而亡。
誰信???!
…………
周瑜開始打掃起了戰場。
而周敘則是派人搜尋太史慈的蹤跡,主要方向就是丹陽那邊。
然而卻沒能搜尋到太史慈的身影。
最后也只能返回曲阿與孫策匯合。
孫策得知太史慈逃走以后,也不算意外,只是有些遺憾。
“太史子義的武藝過人,沒能攔下也屬正常,只是可惜這樣的猛將,還不能為我所用??!”
孫策拿下曲阿后,簡單的休整了數日,就迫不及待的繼續朝著丹徒而去,打算繼續追擊劉繇!
對此,周瑜和周敘找到了孫策。
“伯符,劉繇不能殺也不能擒,最好是將他驅趕到其他地方,這樣你才有理由繼續在揚州征討!”
這點,周敘和周瑜兩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以袁術的性格,要是孫策現在就將劉繇剿滅了,恐怕馬上就讓人來接管地盤了!
袁術對孫策欣賞和看中是不假,也曾常說要是有孫策這樣的兒子就好了。
但是,袁術對孫策的忌憚也是真的,就好比對孫堅一樣。
袁術怕孫策或許強盛以后會脫離他,甚至以后不再為其所用,所以會想法設法的讓孫策在他的掌控之中!
孫策聽后皺眉:“可是這也不是長久的之計,若是一直不剿滅劉繇,恐怕袁術那邊會讓我回到壽春?!?
好不容易再次壽春,孫策心中自然是不想回去的。
周敘看著孫策:“伯符兄長可以先多拿下一些地盤,只要將這些地盤掌控住,袁術相召,自然也是可以推脫的?!?
“可若是袁術來攻……”
孫策對于袁術的勢力還是忌憚的。
要說這天下,如今最大的兩個BOSS,無非就是袁術和袁紹了。
只是兩人的能力和性格上有所缺陷罷了。
你要是把袁紹和曹操的身份對調,也就沒有官渡之戰的說法了。
至于赤壁之戰,要是把曹操有袁紹和袁術的身份,一份降書下去,江東至少先亂一半!
“伯符兄長難不成怕了?”
周敘故意激了孫策一句。
孫策皺眉,面色不岔:“我孫伯符何懼他人!”
“伯符兄長若是不怕,那現在就是機會!
如今江東之地正如同伯符兄長的囊中之物,只要占據江東之地,就是袁術想要對伯符兄長下手也要顧慮一番!
甚至還可以進兵江夏!”
聽到進兵江夏時,孫策眼中的火焰頓時騰升了起來!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公瑾子厚,你們說的沒錯,袁術性格反復,我也已經對其失望,唯有依靠自身強大,才能有所作為!”
人一定要靠自己!
孫策心中有了決斷,次日就放緩了行軍的速度。
若是劉繇不從丹徒逃走,那孫策就先攻取其他地方,將這些地盤掌控在其中!
絕不再讓廬江之事發生!
而逃回丹徒的劉繇,此刻也是如同驚弓之鳥一般了。
當即就找來了許勛商議該逃到何處。
丹徒顯然不能繼續待下去了,要是被孫策圍住,就是孤城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