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連著下數周的梅雨,今日卻是沒有落下。夕水街上也是出奇的熱鬧,賣糖人的,賣炊餅的也一改往日的懶散,紛紛吆喝起來,好像是去回應著這難得的好天氣。
卻見白衣白發少年緩步川行在這古巷中,路人似乎也見怪不怪了,畢竟古街古鎮這類景點,大多都會有穿漢服或者cos的游客。
少年身后還有一個活蹦亂跳的姑娘,姑娘左手拿著一個糖人,右手拿著烤串,這里瞅瞅那里看看,但始終離少年不遠。
“喂,你那書齋還有多遠啊。”
姑娘撥弄著街邊售賣的毛絨兔子飾品,漫不經心的問道。
“叫我風祈,前面小巷左轉到底就到了。”
“起個名和人一樣古怪,還風祈,是正常人能叫出口的名字嗎?”
姑娘嘟囔著。
“熏風未語,扶枝以祈。哎呀~”
少年捂著腦袋,回頭看向姑娘。
“敲我干啥?”
“好家伙,起個奇奇怪怪的名字,還要把我的名字帶進去,經過我允許了嗎,該吃個栗子。”
說完姑娘頭也不回的走進了小巷。
是啦,差點忘啦,這姑娘在她說的什么漢服圈里的名字就叫扶枝。現在人也奇奇怪怪的,喜歡什么就組建一個小團體,美其名曰什么什么圈。
走到巷尾,穿過那幾棵梧桐。
少年輕輕推開木門,悠悠檀香自門內散發出來。青銅樹上燈盞也燃起了燈火。
貍花貓匍匐在吧臺上,大抵聽見了開門的聲響,睜開了迷蒙的睡眼,兩爪向前盡力伸展著。像是在伸懶腰一樣。
突然一只大手就把貍花貓從吧臺上撈起,是的沒錯就是撈起,像猴子撈月那樣。
“喵嗚~”
“小貍花,姐姐來看你啦,果然那家伙把你丟店里了,壞得很~姐姐給你帶了貓條和小魚干,有沒有想姐姐呀~”
說罷那姑娘就把貍花貓夾在腋下,將烤串叼在嘴上,一手拿著糖人,就往書案方向去了。
少年見此一幕頭疼不已,索性便沒有跟進書齋,而是倚在門前,看著那幾棵梧桐樹。
不知過了多久。
“早晚得把那幾棵樹給伐了,本來地方就偏僻,一條小巷都沒有店鋪開著,這幾棵樹還把你的書齋遮得嚴嚴實實的。不知道你怎么做生意的,好歹還是半個經濟學出生的。”
“枝某啊,你明明知道是為什么,怎么還說這種糊話?”少年回頭看著身后的姑娘。
“才懶得理你,好啦小貍花也喂完啦。烤串也吃光啦,讓我看看你最近又寫了些什么。”
隨后便在書架上翻找起來。
咻~
只見一本書從空中劃過,少年接過書。封面提筆寫著杜鵑二字,看那字跡卻是十分潦草。
“我也懶得看啦,和我講講內容吧。”
卻見那姑娘將書齋前的蒲團挪到了門前,儼然一副吃瓜的表情。
少年輕撫著書面,塵封的記憶仿佛被打開了一般。
杜娟嗎~
那是秋末冬初的凌晨,約了三兩好友,準備去眉州古祠去看銀杏,去感受清風微撫過,萬兩金黃落的場景。好友中有個是女生,因為不太方便所以就帶著她一起來了。
她沒有扶枝那樣好看,也沒有像扶枝那樣大大咧咧,反而是安安靜靜的呆在人群里。
我也沒有多想什么,便和著朋友一起去到古祠,和朋友交談著想讓他們也穿著漢服。
相互間嬉鬧著,也尋著古跡去登山,去感受古時候留下文人風骨。
再后來啊便各自回到了工作地點,本以為和杜娟再無交集。直到一天,我朋友問我對杜娟印象如何。
我只說挺好,隨后朋友讓我們交換了聯系方式。
再后來我們便戀愛了,戀愛期間我們去了很多地方,雪山,博物館。去看過星空,去游湖。
可是最后還是漸行漸遠,無關對錯。
“再后來你都知道的。”
“emmm,就這樣完了?”扶枝一臉吃瓜像。
“可是看你書里寫的可沒有這樣簡潔啊。那年年末你能感受到她沒有堅定的選擇你,所以你也開始猶豫是否要去堅定。”
“可是我不想去說了,所有的都在書中。”少年轉身走到青銅樹前,用香勺撥弄著火焰。
“你啊,遇見事情就會逃避。感情也是,生活也是。開這家書店的也是你逃避現實的吧。”
扶枝走到少年身后,用那油漬漬的手輕輕撫著少年白發。
“逃避不是辦法,問題都要去解決的。”
隨后將少年手中的書取下,用手輕輕摩梭著書頁封面。緩緩的將書放在書架上。
“下次給我也寫一本吧。就放在你常拿書的那個架子上。字一定要寫漂亮一點,不要寫得寥寥草草的。”
隨后扶枝走向書案,雙手抵著窗沿,撐著兩腮看向那片荷塘。
荷塘的荷花隨著清風搖曳,池水映照著天空的云彩。卻不知扶枝思緒何處。
小貍花也不理那少年,兀自跳上窗沿靠在扶枝手邊。時不時用那偌大的腦袋去蹭扶枝的手肘。
突然,扶枝雙手抓住小貍花,舉在空中。
“喵嗚~”
小貍花揮舞著那倆爪子,像是在掙扎又像是丑拒。
“好啦,差不多該回去了。你得親自送我,不許就這樣散了靈體,躲哪都不好找。”
“好的。”
少年臉上呈現出一個川字。
“你知道我的規矩的,允許你挑一張好紙。”
說罷,少年從書架上取出一個卷筒,從中抽出一沓宣紙來。
扶枝從中抽取了一張,緩緩展開。用鎮紙將宣紙壓的平整。
提筆寫下:熏風未語,扶枝以祈。
“諾,現在允許你用我的名字啦。”
噗嗤~
少年拿起宣紙看了看,隨后憋不住笑出了聲來。
“枝某啊,你這字寫的和我一個水平啊。”
咚~
又是一個栗子敲在少年頭上。
“不許笑。走啦!”
扶枝嘟囔著嘴走出了書齋。
少年看了看手中宣紙,嘴角露出笑意,隨后將宣紙放于書案。便招呼著小貍花走出了書齋。尋著扶枝的腳步,漸漸遠去。
此時清風拂過書齋,宣紙緩緩飄起,掛在了吧臺的墻壁上。青銅樹燈盞的燈火也被拂滅,書齋門也緩緩合上。